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海西战略"产业发展的要求出发,分析福建资本市场在"海西战略"的产业发展资金筹措、重点行业配置效率、产业转移配置效率等方面的作用与影响,得出福建资本市场对"海西"建设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必须大力发展福建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观战略背景为切入点,从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四个方面对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进而分析了西部地区目前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认为西部地区在巩固传统优势领域的基础上,应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新型资源和能源产业,并延伸资源和能源型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欠发达地区农村普遍存在"金融排除"现象.新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相对于农村正规金融而言是一种更有效的金融组织形式."银山模式"的成功运行从实践角度印证了政府应当通过诱导性制度变迁化解农村"金融排除",实现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重和农村金融体系创新,才能彻底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4.
课题组 《西部金融》2021,(3):4-12,18
在制度质量视角下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动力如何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本文研究的问题.依据文献梳理和新经济增长理论选取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17个因素,基于2005——2018年西部地区数据,运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变量选取,采用混合回归方法对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物质资本存量、社会消费品总额等...  相似文献   

5.
现代经济是由大中小企业共同构筑的"共生"体系.由于显性的媒介较隐性的媒介更契合现代经济运行的根本法则,为构建以信誉链和合约为基础的共生融资模式,小额信贷应通过对其经济学困境中的社会学诉求的运营创新,对"供应链-信誉链-融资链"联动中的社会资本效应进行规范与引导,以形成与提升其扩散与整合效应.  相似文献   

6.
金融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和工业化中后期的重要先导产业和战略支柱产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重要条件."十一五"时期我国要以创业投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为突破口,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金融支持体系--创新金融体系,为加快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本文从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金融体系目标模式分析入手,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创新金融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生产资料的不断积累和更新带来经济系统中各产业的资本深化,资本深化又带来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有偏技术进步则使不同要素的技术效率发生不同的变化,影响各要素的投入结构和产出效率,进而推动产业升级。采用1998—2019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程估计要素替代弹性,并测算各行业的劳动技术效率和资本技术效率,结果表明,多数行业的劳动技术效率高于资本技术效率,且劳动技术效率呈现上升趋势,而资本技术效率先上升后下降。进一步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发现,要素技术效率在资本深化促进产业升级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资本深化、劳动技术效率提高和资本技术效率提高均可促进产业升级,资本深化可以通过提高劳动技术效率促进产业升级,但也可能通过降低资本技术效率抑制产业升级。因此,要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适度推进资本深化,优化要素配置,充分发挥要素技术效率提高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进而通过产业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解决好农业保险与农民增收问题,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核心所在.本文在借鉴和回顾国内外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探讨分析了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构建农业保险体系的基本框架、存在问题,进而提出了构建欠发达地区农业保险模式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许多国家在促进欠发达地区开发进程中,均不同程度实行了倾斜的金融政策,极大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发展.为适应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注意借鉴国外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开发的经验,在提升金融服务功能、创新融资方式、制定区域化货币政策、改进金融组织体系、扩大政策性银行支持范围、培育长短期资本市场和启动民间资本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中国传媒产业的资本多元聚合发展战略的现状出发,分析了中国传媒业资本多元聚合发展战略的动因原理和逻辑秩序。多元资本聚合发展是我国传媒产业所有制改革的发展趋势,借鉴其他国家对类似行业的管理模式和成功经验,以求为解决传媒业资本多元聚合发展过程中的运行要务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分析了在资本利益集团驱动下形成的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其次运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2005-2011年中国制造业中13个两位数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最后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利益集团视角下的产业集聚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利益集团的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技术进步率有显著影响。国有资本主要通过影响技术效率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国际资本则主要通过影响技术进步实现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升级。  相似文献   

12.
由于所处区位融资环境和自身固有的弱点和缺陷,使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陷入了融资困境,融资难已成为制约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对此,可以从产业集群视角来探讨其解决途径.产业集群能改善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降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度,遏制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成本提高融资效益,能从根本上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采用集群战略是解决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贵州作为西南欠发达地区,在"长江经济带开发"战略背景下,依托自身已有条件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良性互动,以实施"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举措,建立"长江龙尾新区",将贵州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4.
循环产业集群由于其资源环境效应、创新发展效应和竞争优势效应,能迅速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产业集群,需要从内部成长机理入手,通过创造其适宜生存的外部环境,调动其内部自组织机制,以实现他组织作用与自组织机制的结合.结合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集群的基础和障碍,需要从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构建循环产业体系以及加强制度法规建设来构建和发展欠发达地区循环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形式,把产业和区域有效结合起来,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文章以河南省为例,在对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政府干预下的资本市场扭曲严重阻碍了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本文在详细分析资本市场扭曲影响高技术产业生产率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01-2013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测度我国资本市场扭曲程度,实证分析资本市场扭曲对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本市场扭曲通过抑制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和导致资源错配两种途径造成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下降;而资本市场扭曲有助于具有研发能力的高技术企业提高生产率水平;资本市场扭曲对高技术产业生产率的抑制效应主要表现在中、西部地区.据此,本文提出了高技术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宋立 《西部金融》2006,(3):16-19
产业投资基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创新.根据有关方面的设想,我国拟议中的产业投资基金是由"政府组织、招标管理、商业化运作的大型市场性投资基金".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中关于"修改、完善并适时出台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优先在西部地区组织试点,支持西部地区以股权投资方式吸引内外资"精神,产业投资基金可以优先在西部地区组织试点.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较为发达的地区要抓住机遇,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做好准备,力争早日推出产业投资基金试点,为西部大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金融支持体系与环境.  相似文献   

18.
产业链、专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精准对接产业高端技能人才需求,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四链融合"需要构建"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四方主体"产教共赢"协作机制和"协同育人"机制.以现代商贸服务专业群建设为例,通过"政行校企"四位一体产教融合平台的构建,促进"产、学、研、用"深度...  相似文献   

19.
"产业对接"困境与西部地区集群战略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东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差距,基于产业梯度转移的西部大开发设想在目前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绩效.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是西部地区走出"产业对接"困境的必然选择,其意义在于扭转西部地区 "落后的增长"、弥补地区发展的根基不足、改善招商引资的绩效、引导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实现区域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结合等.西部地区要积极、努力地创造条件,改善产业集群发展的"钻石"结构状态,培育和提升本地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人民银行加快了支付结算体系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为深入了解欠发达地区支付结算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近期笔者选择新疆的喀什、巴州和田地区,青海的黄南藏族自治州,陕西的西安、宝鸡和榆林市进行了专题调研,对这些地区支付结算体系的建设情况、存在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欠发达地区现代化支付结算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