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风头正劲的煤化工产业眼下正处于发展的一个调整期:既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也要应对产业自身发展瓶颈的考验。调整得好,国内煤化工产业可以摆脱高能耗、低效率的桎梏,出现一个新的飞跃并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在此,5位权威专家对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的独到见解,为我国煤化工企业今后的发展清晰了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国内煤化工产业发展实践历程的回顾,并对目前煤化工产业现状及产业发展思路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对煤化工产业发展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煤化工发展势头迅猛,各产煤地区从省到市、县经济规划中都有涉及。而现代煤化工是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涉及面广,工程建设复杂,实施难度大,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必须同时具备煤资源、水资源、环境容量指标、土地、人力资源、成熟可靠的技术、配套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运输及资金支持等条件。同时,煤化工产品的经济性需要与石油、天然气化工进行比较,而煤、石油、天然气价格是一个动态的状况,要比较准确地分析出其经济竞争力,既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  相似文献   

4.
新型煤化工产业人力资源内部挖潜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春国成 《化工管理》2012,(10):20-24
随着国家对能源转化的要求和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国家鼓励发展新型煤化工项目。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新型煤化工产业是一个技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涉及面广、工程建设复杂、实施难度大。为了促进新型煤化工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充分认识新型煤化工产业人才资源的重要性。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更能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因此新型煤化工企业要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核心资源的观念,切实加强新型煤化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对国内能源利用形式和战略发展规划做出了阐述,以发展煤化工产业来弥补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不足,促使国内化工产业发展均衡,促进社会能源利用形式多样化,满足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在这一基础上,我国的煤化工、煤制油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也存在一些盲目性的行为,本文以此为基础展开研究工作,分析我国煤化工、煤制油产业的存在的发展障碍,以及如何解决、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煤化工、煤制油产业健康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双碳”目标下探讨了中国现代煤化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先阐述了中国现代煤化工产业的价值,然后分析了中国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提高煤化工产品竞争力、优化整体产业、促进煤化工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受国际油价高位运行及国内石化产品需求旺盛的影响,全国各地出现煤化工发展热潮,计划将煤化工“打造”成支柱产业的省份接近20个,其中不乏一些煤炭资源调入大省和一些已被国务院确立为“资源枯竭型转型”的城市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在建和已批待建煤化工项目新增用煤已超过亿吨,一些煤炭净调入地区在现有火电厂供煤已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还在积极发展煤化工产业。煤化工盲目建设和过度发展不仅加剧了煤炭供需矛盾,也直接影响到全国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从长远考虑,发展新型煤化工是解决我国原油和天然气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但不顾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一哄而上.项目过多过乱,也会对新型煤化工产业造成损害。如何健康发展和有效引导煤化工,值得业界深思。  相似文献   

8.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在国内生产和能源消费中占重要地位。新疆地域辽阔,能源资源蕴藏丰富。煤化工产业作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新疆地区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梳理了新疆煤炭能源资源禀赋和产业的发展现状,分别对新疆煤炭资源分布、煤种及煤质特点、生产及建设规模,煤化工项目的生产、建设及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重点企业在区内的产业布局,分析了新疆地区煤炭及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近年以来,国际油价一路震荡走高,目前已经在90美元附近徘徊。适度发展煤化工可有效缓解国内油品供需矛盾,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安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听取《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作汇报时也表示,适度发展煤化工是十分必要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煤化工项目可以不顾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盲目规划,低水平重复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石油价格的暴跌已经成为了国际能源市场上的主基调。石油价格的下降给新型煤化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考验。众所周知,煤化工企业的发展生存靠的就是高油价,而现在的局势却是绝大多数的煤化工产品的成本优势已经淡然无存。面对已经不在成本优势,新型煤化工企业又将何去何从?企业又该采取何种措施来应对当下困境?未来的煤化工产业又将前景如何?本文中我们将一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煤化工在我国发展迅猛火热,但在如何合理发展和有效引导上却一直争议不断。今年4月初,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措辞严厉地指出,一些地区出现了不顾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盲目规划、违规建设、无序发展煤化工等问题,加大产业风险、加剧煤炭供需矛盾、增加节能减排工作难度、引发区域水资源供需失衡等不良后果,为此,发改委强调要严格产业准入政策、加强项目审批管理、强化要素资源配置、落实行政问责制等有关政策,加强对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围绕煤化工目前的乱象和未来的前景,本刊展开专题讨论,期望读者参与并发表见仁见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李昂 《化工管理》2023,(2):70-72
随着全球石油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国家及有关部门对煤炭资源开发重视程度也日渐提升,使化工产品的主要原材料由石油及天然气转变为煤炭,促进了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受技术发展水平因素的限制,国内煤化工技术发展始终处于有待提升阶段,结合现有石油行业发展新趋势,开发出新型煤化工技术体系,加强煤化工生产过程综合管控力度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的化工产业发展中,煤化工产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同时,煤化工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比重逐渐提升。由于现阶段我国工业产业的发展逐步扩大,使得对各类煤化产品的实际需求量增长显著,同时也对煤化产品的要求也更为严格。现代化的煤化产品,除了质量方面的基本要求,还有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特别是针对煤化工工艺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有着更为严格的标准与要求。虽然我国相关政府最近几年对煤化工工艺中的二氧化碳减排方面尤为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但是其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文章通过结合煤化工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实际产生来源,详细的阐述了二氧化碳的减排技术,以期提升我国煤化工工艺中的二氧化碳减排效果,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为相关部门的工作研究提供部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煤化工与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文章调研了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当前煤化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当前煤化工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对煤化工产业下一步发展趋势及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煤化工产业是我国重要的产业,传统煤化工产业和现代煤化工产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文章在重点分析我国现代煤化工现状的基础上,对煤化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有煤炭企业立足于自身的煤炭资源优势和企业实力,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后勤保障等有利因素,以及国内外能源总体趋紧为煤化工产业快速成长所带来的机遇,发展煤化工,延伸煤炭产业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战略举措。如何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做大经济总量,带动整体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反应,生成各种化学品,而这些化学品中有一些可以作为能源或能源化工品。从长远来看,用煤作原料生产油品和醇醚燃料是解决我国石油资源不足的一个重要方向,为此,发展煤化工在我国具有战略意义,也是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发展煤化工产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充分地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18.
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发展煤化工产业,有利于推动石油替代战略的实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引导和规范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7月7日向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下发通知,要求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依靠技术创新 科学发展煤化工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兖矿集团20世纪90年代就已进入煤化工领域,在煤化工产业发展领域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文章介绍了兖矿集团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煤化工技术创新的主要成果及其具体实践,提出兖矿集团煤化工产业"十二五"期间的重点技术研发目标。  相似文献   

20.
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我国化工发展道路,也涉及国家能源安全。要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站在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审视世界化工业的发展潮流和我国的现实,对我国怎样发展煤化工,发展什么样的煤化工等重大问题进行冷静客观的思考。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煤化工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