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慈善文化与志愿精神具有跨越时空的价值相通性和内在契合性,找准传统儒家慈善文化与志愿精神的内在契合,让志愿精神上升为个人的道德信念、人生信仰和普遍准则,既有助于培育和弘扬志愿精神,又利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递传统文化底蕴。以儒家慈善文化涵养青年志愿精神,具体表现为:一是以“仁爱之思”推动关爱他人的内在追求;二是以“义以为上”塑造成仁践义的道德情操;三是以“天下为公”激发心怀社会的奉献精神;四是以“积善成德”促进博施济众的慈善实践。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同时包含道家、法家等思想。其中蕴藏着的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在几千年前就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并对后人产生重大的影响。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注意“和为贵”,坚持“中庸之道”。孔子讲“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 学而》)。这是强调以礼为标准和谐,是一种贵和须息争,息争以护和的和谐论。孟子也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反映在生活层面上又表达为“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而儒家所强调的中庸之道,是摒弃偏激,实现“和”的基本途径。孔子说“中庸知为德也,甚至矣乎”,可见儒家把中庸思想看作是最高的道德。  相似文献   

3.
圣诞节前夕,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名校或科研单位的十位哲学或教育学博士,联合署名在网上发表倡议书,呼吁中国网民慎对圣诞节。倡议书说,“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体现,莫过于圣诞节在中国的悄然兴起与日趋流行”,这“表明我们正在逐渐演变成一个西洋文化主导的社会”。博士们认为,“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文化问题和宗教问题,也是西方国家“软力量”在中国的渗透与扩张。博士们呼吁国人慎对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立挺中国文化主体性。  相似文献   

4.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说的核心观点,是中国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因素,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此五点乃儒家之五常,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2000多年来的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五大道德要素,相互关联,相互支撑,构筑了我们道德大厦的根基和支柱,具有主导性和根源性.领导干部的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意识、长时间的学习、总结,善于借助前人的经验、善于学习正反的案例,坚定理想信念,用党员八条标准鞭策自己,把所学、所想一丝不苟的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5.
道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内在体现,在中国,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其的思想内涵深深地影响着中国长久以来的文化、思想、社会、政治等各个方面。在中国古代,“道”是核心之一,社会伦理上,我们崇尚道德,而道教的理念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道”而派生,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所以,在古代,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彝族社会在物质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道德方面并未能与之相适应。人类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有其规律性,是在对优良传统道德扬弃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彝族社会亦不例外。彝族社会进行道德建设,既要对本民族传统道德进行扬弃,又要吸收外来优秀的道德思想,其中儒家礼文化就对此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尽管儒家礼文化依然存在一些糟粕,譬如三年之丧等,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抛弃传统。我们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儒家礼文化进行扬弃,让其有益成分对彝族社会道德建设提供有益镜鉴。  相似文献   

7.
高皓婷 《商》2014,(22):99-99
儒家思想在传统社会中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乃至对普通人们的生活的重大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以至于儒学被称为“儒教”,但儒教与西方宗教并不一样、它主要不是外在他律,更强调内在超越,这种对内在超越性的认识,构成了儒家道德主体性思想的基础。而儒家道德主体性思想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经历从孔孟的萌芽到汉代董仲舒的拓展到宋明理学尤其是心学的发展逐步完善和沉淀下来的。本课题将系统整理儒家道德主体性思想在各个时期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历史背景,而儒家伦理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要辨证认识儒家伦理精神的现实价值,剔除其糟粕的一面,吸取其精华的部分,从而让民族传统文化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9.
崔夏晶 《商》2014,(48):111-111
曹植人生观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始终是儒家思想,他遵循儒家道德典范,并身体力行地坚持着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精神,还发扬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精神,反映了其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而其道家思想仅仅是作为一种附庸存在,仅仅是为了“释愁”。  相似文献   

10.
李建春 《商场现代化》2005,(27):309-310
儒家以仁为人之本,以仁为人性结构的基石,按照儒家以仁为宇宙万物本体的观点,人性的结构必然效法天地.以仁为人性基石的人性论,不仅为儒家道德秩序的建立提供了立论的出发点,而且也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显示了中国人对于生命的独特理解,并且深化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11.
《商》2015,(6)
文化是道德及道德教育的精神寓所。基于道德与文化之间天然的、本体意义上不可分割的联系,道德教育始终存在于一定的文化谱系之中,体现文化的内在精神和价值理想,是一种文化性存在。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二者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现代德育的宝贵资源,它所蕴含的德育理念、内容、方法等,对现代德育依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另一方面,德育也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徐新 《消费经济》2011,(1):92-95
孔子开创的儒家伦理是中国传统伦理的主导形态,其消费伦理思想独树一帜。对这一道德文化资源的分析和阐述,包括了"道德价值观念"和"消费行为模式"两个方面。在"道德价值观念"方面,儒家主张尚俭去奢;在"消费行为模式"方面,则是依礼而行。儒家消费伦理思想,为社会消费生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价值指导,对于今天建立新型的消费伦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叶冬娜 《消费导刊》2014,(5):172-172
“和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衍续不断的一个重要哲学概念、文化理念、被广泛用于认识自然、治国处事、道德伦理等各个方面。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儒家天人和合思想。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从上世纪70年代起,西方生态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相结合,产生了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旨在将生态原则运用到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当中,希望构建一种新型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模式.在东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就是生态伦理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道家的“道法自然”、“人性自然”的思想;佛家的“众生平等”的思想等等,与生态社会主义的原则内涵是一致的.我们一直所忽视的中国传统文化才是解决生态危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人品不修,政道亦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把修身看作做人处世之本、成事立业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把严以修身放在“三严三实”之首,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和精准把握.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自当以修身为先. 个人修身要心中有德,做到慎独慎微慎欲.修身的本质就是“立德”,具体讲要做到三慎:一是慎独.努力做到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做到襟怀坦荡,表里如一.二是慎微.细节决定成败,祸患常积于忽微.要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把握好自己,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积小善成大德.三是慎欲.要自觉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牵制,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保得住情操.  相似文献   

16.
作为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儒家的教育思想远流长。儒家思想是适合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形态与精神显现的。它根深蒂固地渗透进了中华民族的血脉里和精神世界中,尤其是其“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念,是儒家思想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现今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大的借鉴之处。本文试从儒家教育思想入手,在思想观念和教育方法上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受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根本上走出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儒家“五常”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及“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内涵发展演变轨迹,将儒家“五常”文化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相结合,老树着新花。阐释了“五常”文化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质,对“五常”文化用世界级的眼光进行审视,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赋予了“五常”文化合理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见死不救”现象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致使受伤者没有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而殒命,“见死不救”似乎与“见义勇为”一样,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话题,这不禁让我们产生了一个有关于法律与道德的思考,那就是我们能不能将“见死不救”纳入到法律罪名当中,来规范人民大众的道德.同时,“见义勇为奖励法律化”也应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从属于道德调整范略的“见义勇为”与“见死不救”都可以通过法来维系和奖励,但是法律不能将道德推向一个极端,即我们应当慎用法,不能将“见死不救”设定为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历史背景,而儒家伦理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要辨证认识儒家伦理精神的现实价值,剔除其糟粕的一面,吸取其精华的部分,从而让民族传统文化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有企业应当深刻领会“八荣八耻”所体现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人的全面发展重于一切的精神内涵,创新自身企业文化内涵,打造战略引导型企业文化体系,努力培育诚信守法经营、创新奉献财富、扬荣押耻、服务社会的“企业公民”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企业职工队伍,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持久的精神动力和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