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经济初露端倪,这一全新的经济形态对我国经济开发区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开发区怎样面对机遇与挑战?这不仅事关开发区能否顺利实现“二次创业”,更是事关如何培育新世纪经济增长点的大问题。 开发区也要变 当前,开发区的开发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跨世纪工程。因此,开发区应抓住机遇,积极探索,以全新的姿态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一)牢固树立人力资源决定竞争优势的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集中在高科技企业之间的竞争,而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主要由高素质的人才所支撑。因而,一个地区、一个企业要发展,有无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这个地区、企  相似文献   

2.
1980年我国设立首批经济特区以来,在经济特区成功经验的鼓舞下,各地纷纷设立类似于特区的开发区,学习经济特区利用优惠政策吸引投资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建设开发区一时成为各地政府发展经济的法宝。我国开发区数目最多时高达五千多个,后经过治理整顿,开发区数目有所下降。截至2006年11月,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的国家级开发区有222家,省级开发区1346家。在省级开发区中,开发区数量比较多的省份主要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如山东(155)、江苏(109)、浙江(103)、广东(69)、福建(65),其次是靠近沿海发达地区的欠发达省份如湖北(89)、江西(88)、  相似文献   

3.
高科技投资基金是风险基金的一种。我国高科技投资基金的发育始于 80年代中期,目前我国的高科技投资基金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但是还存在诸多障碍。任何一种产业的发展,都存在制度建设的问题,其核心就是法律建设问题。   对高科技投资基金的法律研究需要从横向 (民商法 )和纵向 (经济法 )两个层面切入,从立法的手段考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进行全新的专项立法,制定《高科技投资基金管理条例》;另一方面是对已有的不适应高科技投资基金发展需要的法律制度进行改造。   一、高科技投资基金主体间的权利义务设计   1.高科技投…  相似文献   

4.
林宏  岳凌云 《经贸实践》2012,(11):12-13
浙江省各类开发区经过30多年的开发建设,已成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重要平台,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集聚科技、人才等创新资源的重要载体。2011年,全省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不含工业园区)已约占全省5%的土地面积,引进了占全省半数以上的实到外资(51.3%),完成占全省四成以上的工业增加值(47.6%)和进出口额(42.5%),上缴占全省近三成的财政收入(29.0%)。最近,笔者对我省开发区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5.
开发区是一种享有特殊经济政策、从事某种经济活动的地域类型。开发区的建设推进了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对外开放,被认为是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方法。我国自80年代初兴办经济特区以来,各类开发区在全国快速发展,在功能和类型上呈现多种多样的态势。因此,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开发区的发展同样面临着新的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实现开发区发展的良性循环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环境经济》2007,(B06):32-32,F0003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开发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工业园区,促进国家级开发区又好又快地发展,国家环保总局、商务部和科技部决定联合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而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是促进科技产业并最终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发展风险投资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我国之所以要发展风险投资是基于以下三个理由:(1)发展风险投资是为了顺应世界科技发展趋势,适应国际竞争;(2)发展风险投资是为了促进新产品的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3)发展风险投资是为了促进和加快高科技的产业化。与此同时,我国发展风险投资也存在以下有利条件:(1)有利的宏观环境。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  相似文献   

8.
福州市科技园区作为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肩负着推进闽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的历史重任。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首期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实行“一区三园”(马尾、洪山、仓山科技园)“省市共管,省市共建”的管理体制。建区以来,福州市科技园区为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形成了马尾科技园以光机电一体为重点、洪山科技园以计算机软件为重点、仓山园以新材料、通讯产业为重点的协调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布局,兴办近100家高新技术企业,实施 2…  相似文献   

9.
新企业落户     
《时代经贸》2010,(3):40-41
瑞奇外科器械(中国)有限公司开工建设 日前,瑞奇外科器械(中国)有限公司在开发区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10.
由江苏省无锡国家高新区发展研究院和江南大学专家学者合作撰写的系统研究我国开发区的学术专著《中国开发区科学发展概论》(黄胜平、邵继勇等著),由红旗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  相似文献   

11.
无锡滨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创立于2002年8月,2004年2月与华庄镇实行区域整合,实施区镇一体化发展.与苏南同类地区的发展一样,它也遇到了土地、生态等资源和环境条件的制约,同时由于政策调控趋紧、补充土地资源受到限制,开发成本大幅上升、旧有发展模式难以适应,发展载体逐步耗尽、招商难度越来越大,加上位于城市化推进的重点区域,如何顺应新形势,由单一的工业开发向工业服务业和城市化边缘综合开发、由低水平建设向高标准开发转轨变型,实现科学和谐发展?滨湖开发区上下进一步意识到必须调整发展思路、提升发展层次,以发展高科技装备制造业赢得开发区错位发展的主动权,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呼应城市化的推进,以打造现代商务工业区统揽今后一段时期华庄地区开发建设的大局.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烟台市开发区全面实施外向高科技带动战略,已形成汽车、电子、化纤纺织三足鼎立的支柱产业,并涌现出一批以高科技、高附加值为主导的龙头企业,初步实现了投入、产出良性循环的良好态势。 为尽快形成以高科技为主导的经济新格局,烟台开发区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关于华东地区开发区高科技工业园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华东地区开发区高科技工业园建设情况进行调查,提出了加快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黄秀琳 《经济论坛》1999,(16):12-12
一、大国效应(一)正面效应。第一,中国旅游资源丰富,有着多姿多采的自然风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风格各异的民俗风情,使中国的旅游呈现多元化,这些是小国无法相比的。第二,我国人口众多,是发展国内旅游业的生力军。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强盛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出现突破性的飞越。“八五”期间,在我国旅游业的产业量中,国内旅游接待人次已超过90%。世纪之交的中国,随着扩大内需政策的深入实施,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将呈现良好的态势。(二)负面效应。不断退化的生态环境,低水平重复性的开发建设已严…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经济开发区建设的现状及其特点 1.开发区分布、区位特征。我国开发区的形成发展过程与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高度的一致性。开发区建设与发展体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早期特区试验性创办到向沿海城市推广开发区的作法以及向内陆城市增设各种开发区的历程,都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从试验性探  相似文献   

16.
《大陆桥视野》2009,(9):32-33
(一)开发区 新疆共有周务院、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开发(园)区27个,其中获国务院和同务院特区办批准的有6个,自治区政府批准的有21个。各类开发区简况见下表。  相似文献   

17.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开发区”)应运而生。着眼于国家级开发区这一特殊区域群体,通过对其发展历程、现存问题和发展机遇等的研究,初步提出今后一个阶段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试析秦皇岛开发区的产业结构调整陈刚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秦皇岛开发区)从198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1985年4月正式动工兴建以来,完成了0.93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了15万平方米的生产和生活配套设施。截止到1994年9月底,开...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主要科技园区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栋梁 《现代财经》2000,20(10):13-16
科技园区是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高科技及其产业的重要模式。本文以世界主要科技园区的成功经验和范例,分别从区位环境和地理位置,服务体系以及孵化器与创业中心功能等三个角度阐述了其成功的要素,旨在为我国科技开发区向科技园区的二次创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硅谷创新型网络资本的解读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康 《生产力研究》2004,26(11):147-149
硅谷创造了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奇迹,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各种理论阐释。本文利用网络资本理论剖析了硅谷创新型网络资本,分析了硅谷的发展进程,并就如何建设我国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提升开发区核心竞争力进行了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