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阳  王俊鹏 《科技和产业》2014,(2):63-68,131
面向国家科技重大工程构建的创新联盟是一种介于行政体系和市场体系之间的开放式混合组织.鉴于联盟成员是由具有不同背景和特征的组织构成,将对不同组织特性的需求程度视为测量指标权重的影响因素,设计创新联盟成员选择的评价体系,并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候选成员进行评价,结合实证案例分析,为创新联盟的成员选择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和新要求,2001年底,科技部在认真调研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经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批准同意,决定在“十五”期间组织实施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软件、电动汽车、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奶业发展、节水农业等十二个重大科技专项。十二个重大科技专项的启动和实施是我国“十五”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基本思路是:以突出原始性创新,实现技术跨越为途径;以技术集成创新,开发新产品,建立新产业为目标;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充分调动部门、地方、企业的积极性,合理配置科技资源,迅速抢占一批21世纪…  相似文献   

3.
设立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背景当前,科技竞争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外开放将进入全新的阶段,国内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我国科技工作既面临着许多重大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2001年年底,科技部在认真调研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经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批准同意,决定在“十五”期间组织实施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软件、电动汽车、节水农业等十二个重大科技专项。重大专项的选择和安排主要基于以下四点考虑:解决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4.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组成,是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自2007年6月启动全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以来,国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迅速。但是在联盟的稳定性以及联盟成员的合作中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本文通过客观分析联盟成员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联盟成员合作关系的影响因素,并以E-HR系统为全新的切入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提高联盟合作的稳定性以及联盟的创新效率,促进联盟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江燕  孔德成  邹锐 《科技和产业》2013,(11):167-172
复杂重大科技工程的核心目标是富国强军,其成功的关键之一是有效的组织管理模式。本文分析了复杂重大科技工程内涵与特点,界定其组织管理模式;继而提炼出影响复杂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管理模式的核心要素:工程目标、科技实力、经济资源;在此基础上,根据链接方式将复杂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管理模式分为:基于职权链接和基于职权链接+契约链接两种基本模式;最后,对各管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为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成员重构视角进一步完善创新联盟的相关理论,明确了成员重构的阶段性和层次性特征以及所引发的后果,从而帮助联盟企业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管理,以提高联盟的成功率.首先,本文界定了联盟成员重构发生概率最大的阶段是在联盟转化期.在此基础上,本文依据联盟的层次性特征,将联盟的成员重构区分为核心层、中间层以及外围层的成员重构,并着重分析这三个层次的成员重构对联盟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治理措施.最后,本文给出了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7.
2002年7月,科技部在报请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同意后,正式启动12个重大科技专项,旨在抓住对国家建设和发展具有战略影响,必须在国家层面上重点支持和推动的科技问题,立足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急需的重大科技问题,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平台的建设,加速提升国家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9.
围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介绍在科研事业单位承担的重大专项项目财务验收工作中的一些思考和体会,对重大专项项目财务验收基本流程、各预算科目经费支出注意事项、财务验收文档资料准备过程中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并提出思考建议.可对项目(课题)财务验收工作起到一定的支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科技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印发《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纲要》提出的目标为,围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科技需求,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提高重点文化领域的技术装备水平;加强文化领域技术集  相似文献   

11.
梁家强  韩学功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2):97-100
当前,战略联盟普遍成为现代企业发展所采用的重要组织形式,但实践中居高不下的失败率成为战略联盟发展的重大障碍。实证研究表明贫乏的战略合作伙伴的鉴别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是战略联盟高失败率的重要原因,因此寻找一个合理可行的战略合作伙伴选择模型是战略联盟成功建立、实施和运作的当务之急。文章在对战略联盟及战略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证据理论的战略联盟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模型,并通过应用举例对其进行详细说明,以期为企业管理人员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发联盟合作伙伴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研发联盟合作伙伴选择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影响研发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的两类因素——任务导向因素(个体因素)和关系导向因素(关系因素)不足以反映联盟合作所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入绩效导向因素(后效应因素)。并深入分析了三类因素与联盟绩效之间的关系,构建了研发联盟合作伙伴选择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为进一步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当今企业要想保持技术创新优势以让自身更具市场竞争力,组建技术联盟不失为一种明智抉择。但是联盟失败率却一直居高不下,众多研究表明,企业在联盟伙伴选择这一关键步骤迈错了舞步,因此为联盟的稳定埋下了隐患。文章从共生视角分析了企业在选择联盟伙伴时存在的误区,并且给出了相应的科学应对方案,力求为企业合理选择联盟伙伴提供借鉴性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珠三角地区制造类企业、服务类企业共257份问卷调查数据,对联盟伙伴个体因素、关系因素、合作后效应因素与联盟合作意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联盟伙伴个体因素、关系因素对联盟合作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联盟合作后效应因素对联盟合作意愿不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却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企业在选择高校作为联盟伙伴时要高度关注合作治理机制、平等关系、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华东  史安娜 《科技和产业》2021,21(10):229-233
探讨中药产业协同创新组织合作伙伴选择的影响因素,为组织的完善及中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根据伙伴选择的影响因素提出假设,得到演化博弈收益矩阵,以此构建伙伴选择博弈的复制者动态系统.运用Friedman的局部稳定性分析法判断5个均衡点的稳定性,并分析伙伴选择的动态演化过程.通过演化分析可知:博弈双方投入成本的变化对双方是否合作影响很小;资源投入收益率的增加可以促使双方展开合作;博弈双方资源互补性越大及双方综合实力对比越接近,则双方展开合作的可能性越高.理想的合作伙伴可以使协同创新活动稳定且持续,提高技术创新活动的效率和创新成果产出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复杂多变的选择合作伙伴的决策环境,提出基于梯形模糊数的TODIM-PROMETHEE的多属性群体决策框架。首先,将TODIM模型的应用空间拓展到直觉梯形模糊数,利用TODIM中考虑决策者风险偏好的优势增强决策方法中决策者的参与度。其次,结合PROMETHEE ll法,运用优先函数来逐步比较两个对象的优劣关系,解决属性之间的互补性问题,并采用净流量的大小来确定所有对象的排序关系。最后,结合实例,证明此方法的可行性,为选择合作伙伴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吴玲霞 《科技和产业》2022,22(6):132-136
创新型企业是指自主知识产权突出,依靠技术创新获取市场竞争优势,且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且具有持续发展的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创新型企业是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生力军。通过走访调研、专家访谈、文献梳理等方法构建指标体系,分析泰州市创新型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构建人才投入、资金投入、政府支出以及创新管理4个二级指标体系,每个二级指标体系分别包含4个指标体系,最终形成16个三级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确定各指标对创新型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程度。根据实证结果,分别从人才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企业投融资等方面提出创新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策略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针对黑龙江省联盟发展的组织结构、联盟合作项目和运行绩效的现状,剖析联盟管理存在的问题,创新联盟组织机构和项目运作管理模式,从加强项目管理、健全运行机制、规范组织机构、加大产业辐射活动的力度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矿山开发环境问题面临的困难以及环境评价因素较多的现状,尝试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并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构建出新方法及定量化计算结果。在环境影响的数学模型下,提出了通过AHP法确定生态环境影响因子的权重及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量化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