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清敏 《新前程》2007,(12):82-84
香港是个有着百年法治基础的社会,所以,做律师自然成为刘英祺年轻时候的愿望。刘英祺中学时代是在香港英皇书院度过的,即便是在他去加拿大读管理的时候,他依然还是打算将来从事法律工作。  相似文献   

2.
于冬 《中国企业家》2008,(11):87-87
其实当时有几种钱给我选:香港寰亚、英皇这些我长期合作的公司老板跟我说:“于冬,缺多少钱跟我拿吧!”这是一种钱,拿老板的钱,叫做嫁个好人家。我们说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但这样的股东要破坏性分红,跟你算利润,不会让你上市,他自己有自己的规划。  相似文献   

3.
7月的深圳,潮热难挡。杨福忠却早已习惯了这里的气候。自从1989年南下深圳"打工",步入电视机设计行业,他从事电视研发的工作已经是17年了。1990年,TCL收购了香港陆氏(LUKS)公司,而杨福忠由于在1990年就加入了陆氏,因此也就被TCL一起"收编"了进来。  相似文献   

4.
永言 《陕西审计》2005,(2):36-37
去年年底被通报的一起案件引起了轩然大波,这起案件即20014年12月14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交通运输管理处处长蔡豪文挪用公款到朝鲜赌博案。资料显示,20014年,从延边出境计25万人次,其中5万人次参加了专程到朝鲜罗先市“英皇娱乐中心”赌博的“休闲游”。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英皇就是“中国人在养”,每年有上亿元人民币输在英皇。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一位犹太传教士在德国传教。这位传教士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早晨都会到那条乡间小路上散步半小时。而在散步的时间内,他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无论遇到谁,都会微笑着向对方道"早安"。刚开始时,这位叫米利的年轻农民对传教士很是不屑,对他那声热情洋溢的问候也反应冷漠。但几个月后,传教士的热情终于融化了米利,赢得了他礼貌回应的"早安"。自此之后,向所遇到的人道"早安"就成了米利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小巷商机     
香港有位家喻户晓的外国人,用"泡"的理念建立了自己庞大的商业帝国。他叫盛智文,是中国香港籍犹太人。他旗下的产业都与吃喝玩乐有关。他是香港兰桂坊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被坊间称为"兰桂坊之父";此外,他在泰国、美国和内地还有度假别墅和酒店项目、电影发行公司和几个兰桂坊项目。盛智文的童年时代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带着他从德国来到加拿大打工。高中毕业后,他加入一家服装公司,并在19岁那年赚到人生的第一个100万美元。上世纪70年代初,他带着100万美元只身来到香港。他坦言,在香港,除了嗅到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时代》2006,(5):107
如今想见到史玉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香港、上海到处"飞"的他,大多数的心思都用在了香港上市公司上,巨人集团的具体事务,他基本上已经不操心了.  相似文献   

8.
春去春又回     
邹玲  李聪  史小兵 《中国企业家》2013,(14):74-82,10
纳斯达克8年历练,资本曾成就江南春一统江湖,也曾驱动他走上盲目之路。如今他二次创业,醒悟到:分众会不会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并不重要从美国退市归来,江南春有种"劫后"的感觉。6月18日晚,一群中国人在香港维多利亚港边上的一家五星级酒店举行庆功宴。这次香港的庆功宴,江南春带了三十多个同事,破天荒地住上了一晚3000多港币的酒店。以他的性格,以往在香港开会时,非免费的工作午餐,江南春都很少吃。虽然心疼地直呼"好贵啊",但他还是以陶醉的表情在席间频频与人举杯、合影。本乡本土,没人讲英语,没有质疑,江南春回到了自己孰悉。  相似文献   

9.
宅急送联手英皇邮政旗下GLS公司进入中欧国际快递市场,双方选择了"产品+服务"的"类代理"创新合作模式。8月15日,英国皇家邮政集团国际董事总经理马克·汤姆森(Mark Thomson)在北京宣布,旗下欧洲物流公司GLS与宅急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宅急送")合作,在中国市场上提供"欧洲商务包裹"服务(Europe Business Parcel,简称EBP)。该服务针对中国到欧洲国家的出口业务,市场定位是对时间要求  相似文献   

10.
《经营者》2008,(3)
入选理由:他的企业在中国的运动鞋市场连续六年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并于2007年7月在香港成功上市,创造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市盈率及融资金额最高的记录,他是中国当之无愧的新一代"鞋王"。他的篮球鞋频频出现在NBA赛场上,垄断了包括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国内所有的联赛资源。他的公司目前已经拥有12项技术专利,在不断创新的科技引领下,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正> 我的一位同学从香港回来,非要请我一起坐一坐。当年,我俩同班同桌同宿舍,曾光着屁股在床上摔跤。今天,他在香港发了,我还是个"臭老九"。他要满足他自我炫耀的自尊心,我想进星级饭店见一见世面,品尝一下人间最美菜肴。令我叹为观止。像柿饼一样大小的一只鲍鱼,近百元一只;吸盒烟,几十元;喝一杯洋酒,上千元。同学笑我少见多怪。国人中,比这档次高1倍至几倍的,不可胜举。  相似文献   

12.
梁志秋 《房地产导刊》2012,(11):106-107
在雅居乐富春山居项目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有幸见到贝尔高林CEO、署名园林设计大师许大绚,并对他进行了一次采访。在许先生身上,既有肴"设计泰斗"的严谨和细致,又有着香港人的务实和直接,更透露着孩童般的幽默和戏谑。对于记者的提问,他的回答都很真诚,经常能看到他双手支在膝盖上,俯身聆听问题,然后手抚下巴,一边思索一边快速地说话,偶尔进发的妙语,逗笑了记者,他自己也跟着笑。就像他"顺其自然"、"做活的立体园林的"的设计理念一样,他整个人都是自然放松的,散发着茂盛的活的气息。  相似文献   

13.
时差     
一位内地企业家到香港办事,他住的别墅到停车地要经过一段"S"形草地,其实路很短。那天,他出门晚了,一急便从草地直接穿过。这时,一位年轻的香港  相似文献   

14.
张丽纯 《潮商》2021,(6):14-15
在香港,提到"陈智思"这个名字,人们大都不会感到陌生.作为泰国著名侨领陈弼臣先生的孙子、香港商界硕彦陈有庆先生的次子,陈智思不仅家世显赫,他本人也是一位香港商界、政界和社会福利界等多个领域均备受称誉的青年才俊.在金融界,陈智思不仅将祖父和父亲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成为香港保险界的强人,在政界亦是一颗冉冉升起的闪亮之星——他曾是香港最年轻的行政会议成员、最年轻的立法会议员.  相似文献   

15.
"一切事物之中都存在着未曾探索的要素。因为当我们观察事物时,我们总习惯于回忆起前人已经发表过的见解。最微不足道的事物中也包含着某种细小未知的要素,我们必须找到它。"这话特哲理吧,是莫泊桑说的。十个人中有九个知道莫氏是小说家,少有人知道他还通晓哲学,这恐怕也是人们"习惯"了"习惯"的见解,而不注意"细小未知"。"点子"的生产,是"必须找到它"。譬如火,人们看惯了火是从下往上烧的,而有一个人要找从上向下烧的火,他发明了太阳灶。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户在外人看来非常殷实的家庭。男主人令人尊敬并有着"亿万富翁"的名号,他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的董事长,这几年鸿运不断,1999年开始创业,现在他创立的"蒙牛"品牌全国知名,一年有着数十亿的销售收入,男主人也随之声名远播,他曾经跟随国家领导人参加过APEC会议,在内蒙当地无人不晓。女主人多年前就离职在家,打理家务,相夫教子。有两个孩子,儿子在英国读书,女儿在北京上大学。  相似文献   

17.
"人生谁没有梦想?没有梦想,就不能变为现实;有了梦想,需要勤奋努力才能变为现实。"卢毓琳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卢毓琳的梦想是振兴中华科技与教育事业。人人都在做梦,圆梦却并非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卢毓琳怀揣着梦想,从少年时在香港半工半读,到如今身居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美国珀金埃尔默公司亚太地区主席、香港中华厂商会创新委员会主席。2007年底荣获2007"中华十大财智人物"称号,2008年,被选为吉林省政协委员。几十年的奋斗打拼,已经把他打磨锤炼得德才双馨、德高望重;他大度大量大气,为人处事分寸尺度,把握得炉火纯青。他是出类拔萃的社会活动家组织家,杰出的企业家。香港生物科技之父,这不仅人们是对卢毓琳的尊称,也是对他的认可。  相似文献   

18.
王颖  梁海松 《英才》2011,(5):42-44
2010年,65岁的周文重卸任驻美大使之时,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曾对他评价,"周在建设中美关系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卸任中国驻美国大使已有一年,周文重现在的身份是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但人们仍然习惯称呼他"大使"。他是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的亲历者。早在1978年末,中美尚未正式建交之际,周文重就作为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柴泽民的助手赴美工作。  相似文献   

19.
李丽 《河北企业》2005,(11):42-42
<正> 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你的习惯无法改变,但可以用好的习惯来替代。成功很简单,只要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养成习惯,如此而已。以下是成功者13个价值连城的习惯,我们称之为"百万元的习惯"。一、成功者清楚地了解他做每一件事情的目的。成功者虽重视事情的结果,但更重视事情的目的,而目的的清楚则有助于他达到结果并且享受过  相似文献   

20.
价格不菲的保健食品和保健药晶未必真的"保健".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号称添加了人参、灵芝孢子粉等名贵中药的保健品"香港阮氏喘立停"、竟然是用玉米淀粉、麦芽糊精等生产出来的.不法分子为了节省成本、甚至在原料中添加兽药.家住北京的刘先生患哮喘病多年.他在网上看到"香港阮氏喘立停"的广告、称其为纯中药制成、主要成分是黄精、枸杞子、人参等中药.患者服用后只需5至20分钟立即起效.标称为陕西天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香港阮氏喘立停每盒售价19.8元、刘先生买了三个疗程共计12盒.然面刘先生服用香港阮氏喘立停一个多月后、不但病情没有好转、反而感觉恶心、吐得厉害.他多次拨打产品包装上经销商的电话、但始终无人接听.央视记者经采访了解到、保健食品上标明的生产厂家等信息是假的,陕西天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来没有生产和销售过香灌阮氏喘立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