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土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和经济规模三个视角计算了人口集中指数。结果发现,土地面积视角下的人口集中指数最高,为50%左右,建设用地视角下的人口集中指数为25%左右,前者是后者的2倍。与这两个视角下的人口集中指数相比,经济视角下的人口集中指数变动较明显,且低于前两个视角下的人口集中指数。认为经济发展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动力,协调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是促进人口分布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经了自由迁移、计划指令、市场流动、双轮驱动4个阶段的人口布局,人口在城乡、区域、圈层分布方面的特征明显。进入新时代,在区域分化、收入差距、城镇化发展、资源配置效率等因素的影响下,人口流动呈现流向多极化、群体多元化、类型多样化的新趋势,同时,保持了乡城流动、农村人口、经济流动的主流态势不变。对此,应顺时应势、综合施策,引导人口优化布局。 相似文献
3.
合肥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8、1991、2000和2004年人口统计数据和城市用地现状图,在ArcGIS8.3软件支持下,以街道和社区为研究单元,对合肥市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和人口空间分布形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目前仍然是单核心城市,城市化正处于由早期阶段向成熟阶段转变时期;城市人口增长经历了从1978年以后的均衡增长到集聚增长模式的转变,2000年以来则呈现出扩散增长的态势;人口空间分布逐渐由1978年前的"风扇型"分布形态转变为"同心圆"式分布形态;人口郊区化趋势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4.
人口的合理分布是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步。都市圈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具有实际分析价值的空间单元。通过使用区县级的人口密度数据,展示了“五普”以来三大都市圈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了影响都市圈人口分布产生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发现:三大都市圈内常住人口密度基本符合“内密外疏”的扇形结构特征,但内外差异在缩小正逐渐走向均衡;产业结构、地理距离和房价是驱动都市圈人口分布产生空间分异的最主要因素;不同都市圈不同圈层人口分布空间分异的驱动因子作用效果不仅存在共性而且也具有影响因子数量和作用程度方面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6.
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改革开放特别是1997年直辖以来,重庆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重庆市主城区的人口分布及产业配置,进一步证实历年来重庆市的发展变迁。 相似文献
7.
2000—2010年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与变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0年和最新的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2010年北京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近10年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动。研究表明,北京人口增长十分迅速,老城区人口依然在增加,仅有西城和崇文区出现了人口净减少,其他区域人口都在增加,总人口越来越多地集中到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密度从市区到郊区递减;人口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市区基本为100%城市化,没有出现中心衰退,城市郊区化和远郊区农村城市化加速发展;人口增长主要是常住外来人口的增加,并且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都在向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集中。最后探讨了它对城市和区域规划和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崔昌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7)
以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因素等三个方面对楚雄彝族自治州人口分布现状进行研究、分析、调查。借此,对楚雄彝族自治州城市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3—2013年中国城市数据,探讨行政等级是否通过影响城市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从而间接影响城市人口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行政等级、公共服务水平和城市人口规模三者之间存在递进的正向作用关系。城市行政等级越高,其配置公共服务资源的权力越大,越能集中公共服务资源,从而导致城市之间因行政等级不同而出现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这种差异进一步导致城市人口出现向大城市一侧的偏态分布。因此,解决日趋严重的“大城市病”和城市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就需要纠正行政权力在城市之间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所产生的偏差,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低行政等级的城市配置,逐步缩小城市之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主体功能区人口再分布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功能区人口再分布实现必须依托有效地动力支撑,不同类型的主体功能区人口再分布的动力不同,不同阶段呈现的特征也有所差异,科学分析动力源,合理把握着力点,通过科学政策设计,实现人口个体流动能力、市场配置能力和政府调控能力有效融合,是实现人口自愿合理、科学有序地流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方法,以綦江县为例,利用1990年~2010年间綦江县地质灾害普查的累积数据,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地形因子和地层发育年代,初步分析了綦江县地质灾害时空分异。结果表明,綦江县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空间分布上显示出不均匀,但有相对集中的特性,在切割强烈、坡陡、相对高差大的中低山区发生频率较高,地形起伏较少,岩性较坚硬的低山地区发生平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13.
14.
近年来,咸阳市旅游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是在地区、时间分布上呈现不均衡性。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选取近三年的数据,对咸阳国内旅游客流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统计分析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在第四、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乡镇街道数据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北京都市区2000年以来人口空间发展的新特征.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北京旧城区人口整体实现了正增长,改变了绝对数量不断下降的趋势,增加了人口疏解的难度.远郊区人口增速超过近郊,逐步演化为郊区化的主要承载空间,显示出远郊新城在集聚人口方面的吸引力.全局Moran指数显著为正且逐年减小,揭示人口的郊区化扩展,但2000以来这种趋势有所减弱.局部Moran指数揭示高-高类型集聚区以旧城区为中心逐步向外围扩展,新增的高-高类型区主要位于西北部和北部,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二环以内.低-低类型区分布于都市区的外围,并且向西部的门头沟区和西南部的房山区逐步集中.说明新时期北京都市区人口空间发展存在大范围的集聚和小范围的扩散两种趋势,即人口从都市区外围向近郊及远郊新城集聚,同时由旧城中心部分街道向外围扩散. 相似文献
16.
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结构分析及其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介绍研究区域背景的基础上,运用分形模型和偏离-份额(shift-share)模型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等级规模、空间布局和职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等级规模和空间结构呈现分形、有序的特征,具有结构演化自组织优化的趋势,但由于受交通和地貌因素的影响,山东半岛城市群在等级规模上呈现规模扩张退化、结构分化、集聚辐射弱化态势;而在空间上呈现大分散、小集中,以及沿交通线和海岸线分布的轴线空间格局.职能上存在产业效益、竞争力城际差异大、产业内部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集聚度有待提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要深入开展革命文物专项调查,加强科学保护,开展系统研究。江西省是红色资源大省和红色旅游的策源地,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的红色资源。本研究以江西省的红色资源(国家级与省级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江西省革命文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革命文物点分布集中,但是点分布较为零散,空间分布整体上呈不均衡态势。要做好江西省红色资源的调研和管理工作,促进红色资源的特色旅游开发,科学地保护好、利用好革命文物等红色资源,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推进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山东省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来研究山东省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山东省的人口流动与人均GDP之间有显著的关联性。其中,流入人口对经济的贡献大于流出人口的贡献,流入到城市的人口的贡献大于流入到乡村的人口的贡献水平。 相似文献
19.
郭叶东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5(1):17-24
本文主要利用AHP法(层次分析法),对北京市十八区县的投资环境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各区县、各功能区影响投资环境的各种因素的比较评价,分析其投资环境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投资环境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