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业能力对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恩立 《城市问题》2012,(7):96-102
就业是民生之本,提升就业能力可为改善农民工的城市生存发展处境提供基础性条件,进而影响其城市居留意愿。本文基于对上海市1026份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这一群体就业能力因素对于其城市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就业能力的五个核心指标中教育程度、就业服务享有、社会网络以及职业类型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城市居留意愿,而工会参与因素影响不显著;传统变量中只有婚姻状况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显示,适恰的就业能力支持政策将既有助于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职业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其留城意愿、促进我国持续稳定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2.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任务,提高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是影响农民工迁居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农民工迁移定居的基本事实和影响农民工定居的因素两个方面对既有文献进行了梳理.文献回顾表明,进城农民工中近四成定居城市意愿强烈,三成左右在定居与返乡之间摇摆;影响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因素可归结为经济、 制度和心里三个方面,其中非经济因素重要性在逐渐上升.本文认为,户籍制度深入改革,提升农民工内在竞争力,增强城市包容性可以促进农民工定居城市.  相似文献   

3.
应对农民工群体长期在城乡之间“候鸟式”迁移的不确定状态,农民工的定居意愿持续成为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在福建省农民工流出地的695份问卷调查数据,采用oprobit模型,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外出特征及流出地特征四个维度实证探讨外出农民工的回乡定居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发现:55.11%的农民工有意愿回乡定居;教育程度、家庭主要外出收入类型、乡镇经济发展水平、有无回家建房以及对老家住房满意度对农民工回乡定居意愿的影响为正;外出人口占比、村庄交通便利程度和在城朋友数量对农民工回乡定居意愿的影响为负。据此,提出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减少城乡差异;尊重农民工意愿,合理引导农民工流动。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6,(13):92-94
目前,我国人口红利期已经结束,各地用工难、用工荒问题日渐突出。然而,受到经济、社会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度较为缓慢,这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劳动力的供求矛盾问题。本文通过对186名河北省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意愿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Logit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民工融入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社会保障制度、房地产价格、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和劳动者年龄是影响农民工融入意愿的主要因素。根据实证研究结果,需要提高农民工劳动技能和城镇生存能力,另外需要降低融入城镇的门槛。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住房状况与留城意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重庆市为例研究农民工住房状况与留城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住房状况、原籍是否为川渝两地、受教育年限、在重庆务工年限、年龄等因素对农民工留城意愿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住房状况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最大,年龄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为负.对此提出三点政策建议:政府部门应努力制定相应的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对部分农民工的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长期定居城镇已经不可逆转。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好农民工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问题,并积极推进农民工能在城市定居。本文从财政视角出发,探讨如何通过完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其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进而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的迁移特征复杂、形式多样,并且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常住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抽样调查,结合ArcGIS、SPSS以及EXCEL软件的综合分析,从空间迁移经历和未来迁移意愿两方面分析在京新生代农民工务工过程的空间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在京新生代农民工的务工城市有逐渐向大中城市集聚的空间变化趋势,不同空间迁移经历的新生代农民工在性别、年龄、籍贯、打工城市数量几方面的构成差异性显著,在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方面则无显著性差异;在京新生代农民工未来迁移意愿的特征显著,近期意愿在全国范围内分布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空间特征,远期迁移意愿则偏向留京工作和回乡创业;同时,不同空间迁移经历类型对远期迁移意愿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使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2017年度数据,实证检验城市包容性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改善城市包容性能够增强农民工的留城意愿,这会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城市包容性对新生代、跨省流动农民工留城意愿的促进效应更明显,且该促进效应具有城市异质性.影响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城市包容...  相似文献   

9.
人的城镇化,强调包容性发展,这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如何使农民工融入城市,与持有城镇户口的居民一样享有同等的发展机会和共享发展成效,成为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解决人的城镇化的核心。因此需要首先了解哪些因素是制约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因素。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近40年的历史,农民工也出现了两代人,他们的需要是不一样的。基于重庆市两代农民工样本的调查,通过构建Probit模型对影响两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年龄、受教育年限、职业类型、住房类型、居住环境、住房评价、农村老家是否有承包地等7个因素直接影响第一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状况;而受教育年限、职业类型、居住环境、是否有子女在务工城市上学等4个因素影响新生代(或第二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状况。根据两代不同的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代际差异,认为应当在住房、教育、土地方面实施差别化的政策,以推动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政策建议包括:建立以公租房为核心的农民工住房保障体系和旧房非拆除性的改造,以改善农民工的人居环境;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以适应产业发展;重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教育公平;对农民工老家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流转要充分尊重其意愿。  相似文献   

10.
阻碍农民工在城市定居的因素及其解决路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促使一定比例的农民工在城市定居是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生活是不稳定的,基本的居住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这是因为对城市外部成本的过分担心、城市既得利益集团的存在、城市国有房地产制度等因素成为农民工在城市定居的主要障碍。改革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和房地产制度,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考虑农民定居需求,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帮助进城农民工定居,是提高农民工在城市定居水平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