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简要分析了建筑结构中减震措施,并深入研究了建筑结构的主要隔震措施,最后相应的探讨了建筑物走向设计抗震问题,无粘结支撑体系减震问题,跷动振动控制减震设计,从而论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  相似文献   

2.
建筑层间应该具有隔震、减震效果,而对其层间隔震和减震效果的研究就离不开对其构造的改进。在振动方面,与其他建筑物基础的隔震体系不同,而且相当于隔震层位移到了结构上部。为此,建立了一个六层框架结构模型,通过将隔震层进行移动,对层间隔震以及减震结构动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7,(2):128-130
针对村镇加气混凝土砌块建筑,采用石墨膏泥滑移材料和U型钢带限位装置构成基础隔震层,形成节能隔震一体化新型结构体系,并建立了体系运动微分方程及滑动与啮合状态判别准则。研究表明,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消能减震效果,限位装置能有效降低隔震层位移幅值。竖向地震作用的存在,使结构底层加速度、层间剪力值有较大增加,隔震层位移幅值有增大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周昌贤 《价值工程》2011,30(28):99-99
08年四川省汶川县地震后牵动着全国每个人的心,破坏性的地震以巨大的能量瞬间让农村房屋倒塌,农民伤亡惨重,所以我们要加强农村房屋的结构抗震,减小地震带来的损失。文章主要介绍了闽南地区房屋抗震现状和提高新建建筑抗震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8,(5):118-120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消能减震结构因其优越的抗震性能而得以广泛的运用。云南省地域内包含多条地震断裂带,消能减震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昌宁三中宿舍楼的减震设计为例,介绍消能减震技术及黏滞阻尼器;对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减震与非减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结构相比,黏滞阻尼器的运用,减小了结构的层间位移和层间剪力,大幅度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6.
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设计对于建筑的整体的安全性与质量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文章首先对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设计的必要性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提升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对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的应用,不同程度的体现着结构工程师在建筑结构设计上的专业水平,结构工程师将整体的概念应用到建筑结构总体方案设计上,并合理优化结构与结构、构件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解决了现行结构理论中存在的不可计算性的问题,为更真实客观地理解结构的工作性能奠定了基础.本文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作了简要介绍,并阐述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月云 《民营科技》2009,(9):234-234
地震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震灾是通过房屋的倒塌产生。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较差,但只要用滑移减震技术改造彻体结构,此类房屋亦能在特大地震中不倒塌。滑移减震技术是在建筑物底部与基础之间增设一种低摩阻材料的滑动层。使建筑物的加速度震动被隔开。  相似文献   

9.
组合基础隔震系统能充分利用不同隔震支座体系的优势,有效减弱建筑上部结构地震反应。文章结合组合基础隔震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采用组合隔震支座分析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并利用房屋模型振动台试验,通过结果比较,研究分析组合基础隔震系统的地震反应及其恢复力。结果表明组合基础隔震系统不仅能有效地削弱建筑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而且能保证隔震层的变形在安全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0.
高层特别是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在结构底部常常形成短柱。短柱的延性很差,在地震作用下很容易发生剪切破坏而造成结构破坏甚至倒塌,短柱出现时,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提高短柱的承载力或变形能力,使短柱的抗震性能获得提高,从而避免发生脆性破坏,保证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