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格的背后     
王晓佳 《商》2013,(22):328-328
人们总会去判断和归类艺术家所做的作品的是什么风格的或者有什么倾向性。而艺术家在思考作品时,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将其作品合理化,只有这样这个作品好像才能让人满意。艺术家用他们了解的手法一直不断练习并用已掌握的熟练手法或思维方式,去做他们的作品。每一个作品好像都是上一张的延续,这也让观看者有能力识别出好像这是谁的作品的一样,作品好像会说话,也许就是这样,产生了“风格”这个词。并且在它的背后好像存在着某种时间或事物的牵连。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声乐作品风格多样,以民族音乐元素创作的新民歌声乐作品,以西洋创作技法创作的声乐作品,还有以戏曲元素为素材创作的声乐作品,声乐作品风格的不同也就注定演唱风格的不同。本文主要通过对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进行分析以正确的把握与之对应的演唱风格。  相似文献   

3.
李东 《消费导刊》2009,(20):135-135
建筑作品是著作权保护客体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客体,研究建筑作品首先应当对建筑作品有一个清晰的界定,本文将结合国外对建筑作品的相关规定重点讨论建筑作品范围的界定并阐述界定的理由。  相似文献   

4.
《品牌》2015,(2)
著名作曲家王志信一生创作大量民族声乐作品,作品不论是在数量上亦或是质量上都成为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优秀之作。本文主要分析王志信众多民族声乐作品中所建立的独特语汇,通过剖析作曲家大量作品,从音乐本体出发窥探王志信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绘画作品中的签名及绘画作品的尺寸大小对其价格的影响。本文以商品理论和生产成本价值理论为理论依据,分析了签名和绘画作品尺寸大小对绘画作品的价格影响,并通过画作相关数据的回归演算结果证实上述影响。此次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扩展了商品理论和产品成本价值理论的应用范围,讨论两种理论在绘画作品领域中的作用,并且为绘画作品投资者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石海霞 《商》2013,(23):146-146
口述作品是版权法作品中较为特殊的一种作品,对于其被固定后的是否仍然是口述作品,学界对此产生了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固定后的作品也随着物质的固定而改变作品性质,也有学者认为,一定程度的固定才会改变作品性质.笔者在本文中将阐述口述作品并不会因为其被其他物质形式固定而改变,口述作品仍然是口述作品。  相似文献   

7.
独创性是判断作品是否拥有著作权的最根本要件。对于演绎作品而言,其表现形式是否和已有作品拥有完全的本质的区别,是看其是否具备独创性的基本条件。拥有独创性的演义作品是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作权法中的制品是一个与作品相互关联又不相同的概念,通过论证发现,制品与作品的关系是"制品=音像作品+能够借助工具播放出作品的物质载体",这种结构也决定了制品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成功营销》2013,(8):16-23
在今年戛纳的所有类别中,创意实效(Creative Effectiveness)参赛作品数量增长最为明显,从去年的92份增长到今年的120。三个类别参赛作品数量有下降:平面类提交作品数量从去年的6000多份跌至今年的5711份;在广播类别中,今年只有1552份作品参赛,比去年减少了232份;在钛狮与整合类别中,从517减少到437。在大家唱衰平面媒体及广告的大背景下,尽管参赛作品数量有所下降,但它仍然是拥有最多提交作品的类别,没有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告》2014,(2):150-155
正上海市第二十届优秀广告作品展评赛分为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两大类。其中商业广告设年度奖;公益广告设年度奖和创作奖。本届展评赛共收到参赛作品545幅,其中商业广告作品99幅,公益年度广告作品75幅,公益创作广告作品371幅。经评委评审,本届展评赛共评选出获奖作品208件,其中商业年度奖一等奖作品2件、二等奖作品7件、三等奖作品12件、优秀奖作品14件;公益年度奖一等奖作品2件、二等奖作品7件、三等奖作品9件、优秀奖作品12件;公益创作奖一等奖作品3件、二等奖作品12件、三等奖作品19件、优秀奖作品109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挖掘了世界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多样主题,透过此研究发现主题的深刻与宽广直接决定了作品本身的艺术高度,如果没有博大的主题,作品难跳出平庸的巢穴。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小说家麦克伦南的代表作《长夜漫漫》中一直存在有白求恩的影子,小说的发展和情节无不向我们再现了现实中的白求恩。而且作品中通过对主人公杰罗姆·玛特尔的描写可以看出,作品融入了浓厚的基督教的文化内核博爱,从而使作品的主题更深化了一层,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是一种艺术创造,是歌唱表演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艺术实践过程。歌唱者不仅要再现作品,还要将作品的内涵和风格通过自己的二度创作变为有生命的歌唱,才能使该作品焕发出光彩和生机。学会如何为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是每位歌唱者必修的课程。  相似文献   

14.
刘阳 《市场周刊》2012,(12):40-45
【汉语言文字作品翻译成拼音文字,就必然降低了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准、艺术档次。中国人没有必要重视拼音文字作品语系的诺贝尔文学奖。因为这种文字本身无法表述汉语言文字作品的美妙、丰富和深邃。】——《中国人应淡化诺贝尔文学奖》援引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相似文献   

15.
李煜  王珊珊  孙琛  刘倩  谭焱中 《商》2014,(44):214-214
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网络文学作品这一新生文学形式,也对著作权合理使用这一制度带来了挑战。网络文学作品具有特殊性,我国著作权法采用列举方式规定的合理使用的事项很难适用网络文学作品。本文着重探讨了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原则、网络文学作品的特殊性及其合理使用受到的限制,并借鉴美国版权法。为网络文学作品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商》2016,(10)
孤儿作品是指经过使用者尽力查找,仍不能确定权利信息,或者权利信息虽确定但无法联系到权利人的作品。在当今社会,由于著作权的自动取得制度以及网络的飞速发展,大量的孤儿作品因无法找到权利人而得不到利用。本文认为,我国应该扩大孤儿作品的适用范围,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通过这些措施的相互配合,共同完善我国孤儿作品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作品公开展示包括现场展示和传播展示两种形式,传播展示作品则对版权人和作品使用者利益的影响更大。随着电视广播、有线电视、移动视听设备、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新兴传播手段飞速发展,传统的复制权、表演权、发行权已不足以保护版权人的利益和满足作品使用者获取信息的需要,公开展示权与发行权、复制权相比较更适合保护网络作品传播展示。  相似文献   

18.
"独创性"标示的只是作品的来源和归属,并不决定一部作品能否享有著作权。  相似文献   

19.
一个作品,如果把digital的元素拿走,这个作品还成立的话,那我们就不会选这个作品。我们整个评审团在选作品的时候,都比较小心,我们不希望广告界认为我们选出来的作品就是一个趋势,我就举两个例子,就是那两个全场大奖。一个是Nike的运动手环的"广告",这个"广告"从我们评委的角度看,就是一个idea,它不仅仅是一个广告,它是一个产品的idea,Nike作为一个运动品牌,这次他们推出的产品很有内涵,它已经是一场跨国运动  相似文献   

20.
WTO框架下中美文化作品市场准入争端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7年4月,美国就中国文化作品市场准入问题提交WTO争端解决机构(DSB),这是DSB受理的第一起就文化作品市场准入问题所引发的争端。中国对国外文化作品进入前的审查措施系《伯尔尼公约》所授权的为公共利益而设置的管理措施,审查期间的国外文化作品的著作权依然受到中国法律的保护。美国对此指控忽视了《伯尔尼公约》赋予主权国家对文化作品正当管理之主权;对文化作品进口贸易权主体的审批与限定、对外商投资进口文化作品分销领域的限制等规定,既与中国入世承诺不符,也不符合实践的发展,应当予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