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农民问题一直是贯穿其历史过程的大问题。农民是我国社会人口构成的主体,也是社会构成的主体。离开农民谈我国社会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我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观念形态和运动方式任其如何变化发展,都离不开农民这个“根”。社会的运动与趋势,都是这一社会阶层意志、动向的直接、间接的反映。无论是治理还是研究我国社会的发展,丢弃了农民这个主体,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探索我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也离不开对农民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试论当今的农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正确处理国家与农民、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其实质是正确认识和对待农民、处理好农民的利益问题。在我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凡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民问题,革命、建设就能顺利发展;反之,革命、建设都会受挫。自1978...  相似文献   

3.
农民分化的必然趋势及政策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三个问题:一是农民分化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二是入世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转,将进一步加剧农民分化;三是要正确引导农民分化,促进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一、经验与教训回顾历史,由于各种原因其中尤其是“左”的思想的严重影响,我国社会学(包括农村社会学)的教学与研究被迫中断了近30年。在这期间,我们的国家走过了巨大的弯路,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倒退。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系列农村社会问题的产生和存在,与我们长期忽视甚至放弃农村社会学的教学、研究和应用是有较大关系的,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当代社会学研究普遍强调以人为中心,人是社会主体。农村社会的主体就是农民,因而农村社会学研究也应当强调以农民为中心。农业问题和农村问题,集中地表现为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妥善…  相似文献   

5.
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科学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目前,农业现代化仍然是"四化"的短板。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分化日趋加剧,农村人口老龄化、农业生产兼业化、农村空心化问题更加严重,"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已经到了无法回避的时候。如何尽快补上农业这块短板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首要任务。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表明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要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促进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转变,必须培育和造就一大批扎根农村、热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6.
世纪初农民分化的实证追踪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中国农民已成为变化最大的社会群体,同质性农民的分化日益明显,这既促进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对农民分化的态度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的走向。本文旨在通过对2003年、2005年和2007年山东省农民分化的实证追踪研究,把握农民分化的真实情况,估量农民分化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7.
农业和农村问题,始终是我国改革、建设和发展的根本问题。而农业和农村问题,说到底是农民问题。农民既是农业生产、农业投入的主体,又是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如果没有农民的积极性,就没有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也没有中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道理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8.
费改税:农村公共分配关系改革的突破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村是我国社会的主体,农民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农民、农业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的重要问题。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三农”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中又显露出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突出体现在农村乡镇统筹和村提留制度上,它不仅扰乱了农村公共分配关系,与农村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相悖,而且违背了市场经济原则,与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相去甚远。首先,现行的农村统筹收费制度,成为了导致农民负担不断加重的重要根源。农村现行…  相似文献   

9.
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农村是社会的基础,农民是社会的主体,"三农"问题是目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三农"是农村金融的天职,农村金融要一如既往地做好支农工作,始终坚持"立足社区、服务三农、城乡互动、富民强国"的市场定位,切实发挥农村主力军和联系农民金融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体制转轨期,市场化资源配置使农村社会利益分化日益加剧,甚至在一些方面发生了利益冲突。在利益分化和冲突中,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利益受损最为严重。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开端的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出发点,就是要通过强化利益协调,理顺农村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消除农村社会中日益严重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促进农村社会的公正、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韦伯“三位一体”的社会分化理论为基础,以职业、收入、财富为标准,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的阶层分化进行了定量评估,并采用OrderedLogit模型对影响农民阶层分化的微观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已经分化为三个群体,且呈现“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其中,个体的文化程度、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家庭拥有的耕地面积和劳动力是影响农民阶层分化的重要因素。因而,政府应提供更加均等化的教育资源,优化制度环境,打通农民阶层流动的渠道,以提高我国社会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走什么样的农村发展道路,在此问题上,毛泽东同志主要强调了农业发展的基础地位,提出了要将农民组织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以及坚持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思想。但同时,由于毛泽东同志较多地从实现社会主我工业化的目标出发来研究农村社会发展问题,导致了他忽视农民利益和农村自身发展,致使其在农村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上偏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毛泽东农村社会发展思想给我们的启迪在于:必须将农民和农村社会发展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来考察,解决农村社会发展应更多地从维护农民自身利益出发来制定方针和政策。  相似文献   

13.
人是社会的主体,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广大农村妇女与农村男子一样,也肯定是农村的主体,而且,随着改革开放、农村产业结构的变迁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妇女的主体地位还通过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突出地表现出来。一方面,作为农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生存状况与...  相似文献   

14.
加强监督管理 坚持不懈地减轻农民负担李永欣,岳秀珍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农民负担的轻重,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政治的稳定和整个社会的安定。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是党的农村工作的一项...  相似文献   

15.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一方面粮食生产稳定跃上新台阶,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增收成效明显;另一方面资源有限,农业生产成本上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经营主体缺失问题愈发显现。  相似文献   

16.
农民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正确处理国家与农民、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其实质是正确认识和对待农民、处理好农民的利益问题。 在我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等领导人,都强调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提出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这些成就的取得是谁都无法否认的基本事实,但与此同时与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总体上尚未摆脱不发达状态,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一些地方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乃至腐化堕落,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国家政权在农村稳固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根据十五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人们研究和思考的一项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民在“三权”分置过程中实现转型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农民的转型趋势和面临的困境是:转型中阶层分化趋势逐渐明显,社会公平受到挑战;由“身份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已成必然,但面临的制度瓶颈难以打破;农民市民化是大部分农民转型的最终归宿,但土地规模经营“触顶”对农民转型形成挑战;新型知识化农民正逐步成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主体,但农村劳动力留农务农的内生动力仍显不足。本文提出了我国农民转型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9.
成新华 《农业经济》2001,(10):31-33
当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中国农村迎来了持续高速发展的新时期。随着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充分发挥,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农民收入不仅呈边际递减状况,而且区域差距、农民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也进一步拉大,影响着农村的持续发展和稳定,进一步演变将会危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农民收入问题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寻找对策,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成为我国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20多年来,伴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农民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迁,主体观念、市场观念、风险收益对等观念、资…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仅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解决了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近十多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登上了7000亿斤、8000亿斤、9000亿斤三个台阶,1996年粮食产量达9600亿斤。其它主要农产品也都成倍地增长。农村经济全天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快速崛起。农村社会总产值较之改革开放之初增长了30倍左右。非农产品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已超过70%。农民生活不断改善,全国绝大多数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目标迈进。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也有很大发展。总之,改革开放以来的18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最快、农民生活改善最明显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