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的态势和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的演变与现有态势,探讨了新的布局战略,认为:适度倾斜和地区协调发展相结合,以及发挥各自优势的区域性发展战略应为现阶段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战略的基本点。接着,作者进一步探讨了工业生产力布局的形成与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说:“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反杜林论》1970年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99页)社会生产力总是在特定空间中运动、发展的,探寻生产力空间运动的规律,通过合理布局,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布局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资本主义国家,早期称作区位论、立地论,现在称作区位经济学或空间经济学,我们不妨称之为布局经济学。一、布局经济学的概念和内容(一)布局经济学的概念国民经济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一定的地域空间,社会生产力的这种空间分布与组合,构成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布局。布局经济学的研究,一方面要揭示影响制约社会生产力地域空间组织的客观因素与规律,探索布局规划的理论、方法;另一方面又要研究生产力布局和地区经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区域生产力布局模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生产力布局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作为生产力空间表现形式的生产力布局也在不断地发生推移、变化和调整。生产力空间结构、形态的变化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探索、掌握并运用生产力布局的这一运行规律,对于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一、省内区域生产力布局将出现据点、轴线、网络模式共存的态势  在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生产要素的空间组合总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调整和优化。一般来讲,区域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时,诸生产要素都有向区内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4.
在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城市化和生产力布局优化都是十分重要的话题。事实上,生产力布局的优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并不是两道相互无关的平行轨迹。在生产力布局的优化过程中,城市化推进对第一产业的优化作用、对第二产业的提升作用及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而生产力布局的优化需要以城市为载体,以城市化为依托,并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城市化与生产力布局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生产力布局优化是城市化的经济内涵,城市化是生产力布局优化的空间载体,二者同生同长相互依存,共同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轨道。无论是理论…  相似文献   

5.
王殿华 《经济地理》2006,26(6):908-911
前苏联经济地理学的学术思想,对计划经济条件下生产力布局的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形式与方法大多来源于具有计划经济特色的前苏联模式。苏联解体后,传统的计划经济被市场经济所取代,俄罗斯的经济地理学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发展了生产力布局理论。文章论述了苏联及俄罗斯生产力布局规律及原则等理论的演变特点,并提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布局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布局"起源于前苏联,但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空间规划以及产业集聚政策也有相似之处。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生产力布局与区域协调发展相一致,必须满足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和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的要求。生产力布局优化有宏观、中观、微观等空间层次的划分,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有所不同。产业布局还需要处理好集聚和分散、专业化和多元化这两对关系。目前我国生产力布局存在的问题有:区域产业同构程度有所上升,比较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区域发展相对差距虽有所缩小,但绝对差距不断扩大;部分地区的人口和经济活动聚集程度超越了当地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城市的规模和空间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城市间的连结性和分工合作较弱,城镇化的聚集效应需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7.
张文雅 《生产力研究》2000,(6):35-36,62
本文详尽分析了在“十五”计划期间经济全球化趋势和西部开发对我国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由此得出,我国各地区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获得的机遇与面对的挑战不同,在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背景条件下,我国生产力布局及区域经济演变将呈现如下趋势,一是生产力布局重点由沿海地区向中西南地区转称,二是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将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尽分析了在“十五”计划期间经济全球化趋势和西部大开发对我国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由此得出,我国各地区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获得的机遇与面对的挑战不同,在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背景条件下,我国生产力布局及区域经济演变将呈现如下趋势。一是生产力布局重点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二是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将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相似文献   

9.
刘奕  贾元华  税常峰 《生产力研究》2012,(2):8-9,79,261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铁路运输的要求,2003年以来我国对铁路运输生产力布局实施优化调整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在系统分析铁路运输生产力布局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基础上,选取评价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及C2R模型构建了评价模型,并结合铁路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的改革实践进行了验证,同时对铁路营业里程、总换算周转量和劳动生产率3项指标的输入利用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刘镇 《当代财经》1991,(5):59-60,F003
生产力布局是生产力要素的空间组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力布局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并影响到经济系统的整体运行,生产力布局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力的空间推移现象,生产力的空间推移有二个条件,一是必须具有优势区位,这是生产力实现空间推移的可能性条件,它包括生产力布局中的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及其空间分布状况。另外,生产力的空间推移还要求必须能够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这是它的可行性条件。从生产力推移的两个条件来看,第一个条件即优位条件是无差别条件,而经济利益要求则是有差别的。在不同的经济机制作用下,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也各不相同,因而对生产力布局的影响也各有差别。在完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经济利益的要求表现为生产经营者的经营目被统一于剩余价值规律的基础之上,在自由竞争的经济环境下,生产资料的配置、产业结构的变化都是以取得利润的大小为标准的,生产力布局空间推移也是向着能获昨最大利润的优区位推移的,从而表现为典型的市场型布局。这种状况下的生产力推移虽能及时根据社会供求变化和生产需求变化进行调整,使生产力布局及时适应市场变化,调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使区域在一定时期内能取得较高的经济,但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从经济活动的终端环节入手,即从市场与消费环节对生产力布局施加影响的,因而使生产力布局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容易产生片面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跨世纪发展的江苏省生产力布局战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丁镜熙 《经济地理》1997,17(1):11-16
本文在分析江苏省生产力布局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优化该省生产力布局的指导方针和目标.提出了沿江、淮海两个经济区域的发展思路及其确立沪宁铁路、长江、东陇海铁路、苏北大运河、通榆公路五条发展轴.并在轴线发展基础上、逐步形成沪宁铁路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滨江基础工业带、东陇海重工业带、沿海经济带和苏北大运河经济带的构想;阐明了优化城镇布局.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方向途径;论述了实施生产力布局战略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布局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它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性。因而加强对生产力布局规律的研究,根据生产力布局客观规律,调整和部署各项生产建设,就成为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妥善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之一。因为生产力布局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基本建设的投资效果,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也关系到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持生态平衡等一系列问题。而且生产力布局一经落实,往往对今后发展起着长时间的影响。所以自十八世纪中叶以来,国内外学者就一直重视生产力布局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长春市优化生产力布局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春市作为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和特大型城市,正处于经济起飞的黄金时期,也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期。本文从长春市生产力布局的现状入手,提出优化生产力布局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14.
优化生产力布局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 《经济视角》2006,(8):58-60
生产力布局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国家、地区、城市)生产力系统的空间分布与组合,它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纵横交织的综合系统,具有地域性、全局性、长远性和继承性等特点。生产力布局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系统的整体功能和发展,影响经济资源配置的宏观效益,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战略目标的实现。改革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探讨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综合经济规划中,应该十分重视生产力布局问题。因为,生产力布局是百年大计,若在布局上造成失误,它将长期地影响企业的经济效果,造成巨大的经济上的损失,破坏生态平衡,并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生产力布局上的一些失误所造成的巨大损失,遗留下来的许多后遗症,其教训是非常沉痛的,我们应该记取。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布局,又称生产力配置和生产力区位论,指生产力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和配置.生产力布局着眼于全局,是扩大再生产的起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先决性.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生产力布局的目标就是要充分利用区位条件,发挥区域优势,使生产要素得到最优组合,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础研究的地域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生产力布局状况。从国家战略布局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大区和省份基础研究经费支出的分布情况,通过CRn和洛伦兹曲线两种集中度指数反映了我国基础研究投入的基本分布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一些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这说明在规模效应的作用下,企业规模的扩张仍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大企业就包括大规模企业、企业集团和跨国企业等形式。大企业是国家和地区生产力布局的"红花",而伴随着其分布的辅助性的中小企业就是必不可少的"绿色",两者在我国生产力布局中共同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 经济效果论证是对生产力布局合理性的最有力论证。仅仅用生产力布局原则,难以全面论证生产力布局的合理性。生产力布局原则颇多,每一条原则规定布局的一个方面。这些原则内部,大都包含有对立面的统一。例如,生产接近原料地、燃料地、消费地原则,讲的是如何节约运费,提高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云南宏观经济布局在总体上不应再做大规模的拓展,必须从现在形成的全省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出发,自觉运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生产力择优分布的客观规律,量力而行。针对不同层次和发展水平的区域实施不同的开发布局战略,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