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缺乏公众有效参与是制约我国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发展的瓶颈。在我国,目前无论是公众自主参与公共决策过程还是政府引导公众参与公共决策过程的意识与能力还不足,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度建设也不健全,公共决策结果往往会引起很高的社会成本。本文从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推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加快公共决策的制度创新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完善公共决策机制的现实构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公众参与主体和对象、程序、保障制度等方面指出了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不足,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文化现状,提出通过明确环保组织占有的主体地位,完善公众参与的参与方式,提前公众参与的阶段,完善公众参与的有效反馈机制,给予公众充分的环境信息知情权保证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出了完善和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益团体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必然对中国的决策民主化产生深远地影响。然而,利益团体在我国尚无合法地位,对其规制还很缺乏,其积极作用还没得到充分发挥。要增强我国公众参与、推进决策民主化,政府就必须正确引导和规范利益团体的政策参与。  相似文献   

4.
城市规划中的“本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城市问题》2002,(3):50-53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导致城市规划的国家本位向公众本位过渡 ,而社会利益集团的复杂性更对公众利益造成威胁。在此紧要关头 ,公众参与更凸显重要。本文介绍了国外公众参与的“梯子理论”、我国公众参与的现状 ,并对不尽如人意的我国目前公众参与的现状给出了理论分析及制度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充分体现在立法等各方面.我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规范了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制度,从法制层面明确公民主体地位.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如公益诉讼主体不明确、法律法规不够具体等.对此我们应当加快建设完善的公众参与制度,落实信息公开,引导良好的政策支持,使公众具有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企业经济》2014,(11):42-45
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多变的工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可以使环境治理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最大限度地减少冲突,化解社会矛盾,同时能让民众群策群力力,为为社会的共同利益出谋划策。环境保护管理需要深化公众参与的内涵,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有利于形成环境保护管理和公众的理性互动。本文基于绿色议程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视角视角,分析了当前我国转型升级所面临的法律环境,针对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的问题,设计出环境保护质量和公众参与表现权变框架。在此框架下根据绿色议程的基本思想,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设计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规定着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性质、方向、类别、数量和质量,当公众认为某一资源分配方式或制度安排公正的时候就会支持既定的政治体系和政策输出,反之就会产生社会不公感并阻滞政策的执行。因此,社会公正感是考量政策成败优劣的一项重要标准。当前,提高我国公共政策社会公正感需要着力完善政策决策的利益表达、诉求回应与责任监督机制,充分保障政策相关方参与政策决策的机会、能力和途径,使各种不同声音得到及时、真实的表达并予以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8.
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公众参与是实现其价值取向的重要方式。在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设过程中,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市民社会的兴起,公众参与制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境。以效率与公平为分析视角,探讨在《城乡规划法》颁布之后,城市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设问题。基于西方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是平衡与缓解城市规划中的效率与公平矛盾、改善城市规划编制与决策绩效的有效途径,并从工作程序、工作方式、组织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众参与预算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已经成为我国人民民主生活的一个鲜明符号。随着政府支出的扩大和公民纳税人意识的增强,"公众参与"也进入了预算领域。近年来,我国各地方政府也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探索。然而,在兴致勃勃的表面掩盖下,公众参与预算却面临着可持续性难题:预算听证形式化、公众参与意识冷漠等问题日渐突出。其原因主要载于公众参与预算制度的不健全。为促使公众参与预算在我国的长足发展,必须建立一套成熟的制度体系,包含基本的公众参与预算基本法和相关的配套制度。在此基础上,增强公众参与热情和参与信心,逐渐形成与公众参与预算相适应的政治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规划决策中,想要使公众参与有效发挥作用,还要通过分类分层运行形成完善的规划管理体系.结合公众参与问题,从城市规划决策分层角度提出公众参与分类措施,以公布、咨询、筛选等不同形式引导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决策,能够在保证决策科学性的同时,使决策符合公众利益.  相似文献   

11.
关于规划决策审批,《城乡规划法》在依法审批、规划修改、公众参与、法律责任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特点鲜明,对规划决策审批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城乡规划法》,本文辩析了城市政府、规划主管部门、城市规划委员会在决策审批中的关系,在完善市政府审批决策、改革规划部门内部决策制度、转变规划委员会职能、强化专家委员会及决策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制度创新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谢文海 《企业导报》2013,(8):157-158
公众是环境影响的利益相关者,必须保障其利益诉求在评估过程中得到表达。但无论从公众本身来看还是从参与的渠道和参与后的效力来看,公众参与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从激发公众意识、畅通渠道、强化监督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听证制度是现代社会普遍推行的用于保证各利益群体平等参与公共决策过程,最终实现决策民主化、公开化、科学化的一种重要制度安排.听证也是社会公众参与的重要形式,通过听证参与公共决策过程是民主化的必然要求.建立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听证制度,对提高政府投资的透明度和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以及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公众参与是香港历史建筑保育过程中的特色体现。与西方社区自主推动以及大陆政府统筹主导不同,香港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政府、非营利组织、公众"伙伴式协作保育模式。这种模式的产生是历史传承、意识形态、社会体制、经济环境、文化氛围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有效性取决于公众参与目标设置和利益相关者对决策的影响程度。从个体项目来看,香港式公众参与是有效的。但从城市整体来看,现有的方式不具备规模效应。因此需要拓展公共参与保育的范畴,探索更多元化的参与主体和方式。  相似文献   

15.
正公共决策覆盖的是公众和社会利益,要真正体现公共决策的公共效力,必须通过调研听民意、察民情,引导公众和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决策、服务决策。为推进党委、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广东省将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借助"外脑",广开言路、广纳善策,建  相似文献   

16.
公众参与及美国城市规划制度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发展过程与市民运动以及政府行政改革的兴起密切相关.从20世纪60年代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起步发展到现在,不仅公众参与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参与活动本身在形式、参与程度等方面与初期相比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进而也对原有的城市规划制度产生了各种深远的影响.回顾美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发展历程,分析公众参与的主要形式和内容,总结公众参与的主要特点及其发展中的问题,进而探讨公众参与对规划制度的影响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文化经济、遗产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多元化与社会治理结构的转型,历史街区的更新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自上而下"、"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更新改造模式已明显不能适应新时期需要。本文以广州市恩宁路为例,探讨了历史街区更新改造转型中的社会冲突和利益博弈,分析了各社会行动者在历史街区更新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指出因应"市民社会"的发展、城市治理的转型,历史街区的更新需要充分而有效的公众参与,以保障各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而公众参与的发展,也有利于"市民社会"的成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污染型邻避设施规划中公众参与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污染型邻避设施的规划建设引起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给政府的公共政策管理带来一定的困扰,建立一套完整的公众参与制度无疑是解决邻避冲突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公众参与行为主体的视角出发,采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公众与投资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公众与投资企业的演化稳定性,以最优策略(公众参与和投资企业考虑公众利益诉求)为假设条件,重点讨论了四种情形下博弈双方策略的演变形态。最后,根据博弈结果从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和引导投资企业积极考虑公众利益诉求两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污染型邻避设施公众参与制度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孔超  李洋 《科技与企业》2011,(10):138-139
食品安全监管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单靠政府的职能,无法实现全面而有力的食品安全监管。健全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必须引入公众参与制度。通过加强公众参与立法,建立食品安全的信息公开、举报、公益诉讼、建议等制度,壮大公众参与力量,加强公众参与宣传教育,构建起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催生出了一些环境问题,因此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环境进行现状评价和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环境影响的评价在制度、公众参与等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讨论当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