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并购双方往往是为了追求协同效应而实施并购的,在不同的收购方式下,价格支付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竞价收购容易产生较高的支付溢价,而我国证券市场的场外协议收购又为并购操作提供了一定的投机空间,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管理层收购中企业价值的确定及其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实物期权理论研究管理层收购中企业价值评估的模型和整体思路,提出从交易双方的角度分别对企业的自身价值和投资价值进行评估,两者构成企业的价值区间。管理层收购中企业的自身价值由企业的现实资产价值和期权价值构成,企业的投资价值由企业的自身价值和由于管理层收购的实物期权特征与管理成本节约及战略整合效应而产生的收购增加价值构成。管理层收购的期权价值利用复合实物期权模型计算,管理成本节约及战略整合效应利用改进的折现现金流法计算。最后,提出基于实物期权方法的管理层收购中企业价值评估的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3.
一、换股收购中换股比率的确定方法 换股比率的确定是换股收购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收购的成败及收购后双方股东的权益份额,倍受并购双方股东的重视.在换股收购的实践中,一般采用每股收益法、每股净资产法、股票市价法来计算换股比率.  相似文献   

4.
及时报道     
《资本市场》2006,(10):96-97
<正>8月29日.国美电器(0493.HK)与中国永乐(0503.HK)发布联合公告.披露了双方合并的详细时间表.确定最后收购期限在2006年10月17日下午4时。永乐股东可根据信函决定是否接纳收购协议.而国美将于9月19日召开国美股东特别大会。根据双方公告,此前双方签订收购协议的一些收  相似文献   

5.
2013年6月,苏宁云商一计线上线下"双线同价"战略,让许多人倍感不适。2013年10月苏宁云商成功收购PPTV,那么苏宁云商为什么要收购PPTV。先介绍收购双方,再从收购动机、收购过程、收购结果等方面来分析苏宁云商收购PPTV案例。  相似文献   

6.
杠杆收购财务风险的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杠杆收购是一种高负债的企业收购,如何把举债引起的财务风险控制在较安全程度以内,对收购企业至关重要。杠杆收购财务风险的来源主要有:资本结构变动风险和经营变动风险,用“标准静态控制-模型动态优化体系”可对收购后的风险进行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7.
7月20日,武钢与澳大利亚CXM(Centrex Metals LTD)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南澳铁矿项目的协议。据悉,协议在获得双方政府的批准后才能正式实施。双方此次合作范围广泛,包括股票收购、矿权收购、勘探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建设港口等。其中股票收购方面,CXM上市公司将向武钢定向增发15%的股份,  相似文献   

8.
《商周刊》2013,(15):11-11
7月16日,百度宣布拟全资收购网龙旗下91无线业务,根据双方签署的备忘录,此次收购91无线的估值达到19亿美元,  相似文献   

9.
退出     
《资本市场》2006,(9):104-104
<正>华为巨资收购港湾华平投资退出不久前,港湾网络与华为联合宣布,华为宣布与港湾网络达成相关收购意向协议并签署谅解备忘录。但对于收购的金额和交易的具体细节,双方发言人均表示,“有关的协议还在洽谈之中,不便披露细节。”华为方面在新闻稿件中表示,港湾网络与华为就  相似文献   

10.
国有股东在将股份减让给内部人与外部人时可能存在的选择性偏差根本不能忽略,否则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中都可能产生巨大危害.本文检验了国有股减让企业在全部A股中的定位及内部人与外部人收购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国有股减让企业整体上看是绩差小企业.但其内部结构分化严重,外部人收购的才是小规模亏损企业;而内部人收购的则是好企业.进一步运用Logit模型从长、短期的截面与时序四个层面寻找差异形成的内在决定因素,发现盈利能力越强、发展前景越好、规模扩张越迅速的企业,国有股份被内部人收购的可能性越大.当前国有股减让市场是分割的,内部人收购好企业后经营效率可能在下降而外部人收购差企业却能提高其绩效.如果混淆收购效应与收购企业业绩将极易对内、外部人收购效应做出错误判断.  相似文献   

11.
回溯     
《新经济》2010,(6):8-8
华润怡宝收购加林山 5月10日,华润怡宝正式宣布,收购珠海市永隆加林山矿泉水厂和珠海市永隆饮品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对于此前业界盛传的1.5亿收购金额,双方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不方便回应。  相似文献   

12.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热潮,而股权协议收购则又是最受追捧的收购方式,成为上市公司收购的主流。那么到底是什么致使协议收购成为了收购的首选方式呢?本文介绍了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方式和现状,并在对我国上市公司要约收购和协议收购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之后,论述了形成我国上市公司协议收购偏好的制度原因,最后对未来我国上市公司收购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并购重组是企业尤其是新兴行业企业快速成长、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论文以腾讯收购手游开发商Supercell为例,从收购历程入手,剖析收购事件的背景和动因,挖掘收购过程中潜在的协同效应及影响协同效应的不利因素.结果显示:此次并购是双方自身运营状况、行业发展趋势及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收购将为腾讯和Supercell带来市场份额增加、运营经验互补、风险适度分散等潜在协同效应;影响协同小型的不利因素主要在于Supercell后续发展能力能否维持、Supercell员工对腾讯的认可度以及腾讯的整合能力能否如期发挥等.  相似文献   

14.
资产收购与控制权转移对经营业绩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控制权转移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是金融学界和会计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剔除控制权转移之后的收购资产对经营业绩的额外贡献的基础上 ,同时运用变化模型和配对模型来研究控制权转移公司在控制权转移前后的业绩变化 ,得出了两个不同的结论。控制权转移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只能采用配对模型 ,而变化模型则可以揭示控制权转移之后股东财富的变化。研究结论表明 ,控制权转移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不显著 ,但股东从控制权转移公司所得到的报酬 ,如果剔除控制权转移之后的收购资产对经营业绩的贡献 ,其显著为负 ;如果不剔除控制权转移之后的收购资产对经营业绩的贡献 ,则其与零没有显著差异 ;控制权转移之后的资产收购对公司业绩的变化具有显著的影响 ,在研究控制权转移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时 ,需要考虑控制权转移之后的资产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以双汇国际收购史密斯菲尔德为主线,从交易双方概况及交易动因、交易过程等角度对该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影响海外并购成功的内在要素,并阐述了杠杆收购在海外并购中的作用,同时探讨了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上非流通股转让的火爆,管理层收购作为上市公司资产收购的一种新形式,开始走向前台.但我国的管理层收购与西方的管理层收购在运作方式和形成背景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别,而且由于缺乏法律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法律障碍.为了保障管理层收购的健康发展,有必要从法律上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17.
<正> 目前,关于上市公司收购有三个比较关键的法律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争议,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收购行为,本文拟对这三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第一个问题:关于协议收购的适用范围目前,我国有案可寻的收购上市公司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方式是场内公开收购,即在证券交易所通过股票二级交易市场公开收购目标公司可流通的股票,以控制目标公司。首个案例是,1993年9月深圳宝安集团公司通过二级市场收购上海延中实业19.8%的股权,达到控制  相似文献   

18.
姚顺华  陈剑结 《经济师》2000,(12):121-121
服务是银行取得客户信任的基础 ,服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银企双方的经营成果。收购资金封闭管理中的服务与监督是农发行的双重职责。服务与监督是辩证统一的一体 ,不能偏废。银行对企业光服务不监督意味着放任自流 ,光讲监督不讲服务和服务质量多数会造成企业的误解。导致增大金融风险。农业发展银行目前主要是要搞好特定企业收购资金封闭管理。2 0 0 0年是管理年 ,在管理年中农业发展银行怎样继续搞好粮棉收购资金的封闭管理 ,如何贯彻执行新的购销政策 ,如何改善服务 ,注重监督 ,围绕服务搞封闭管理。笔者认为在封闭管理工作中必须处理…  相似文献   

19.
大股东与公司收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公司的收购或接管是一种公共产品,因此当公司股权十分分散的情况下,小股东往往没有积极性对公司进行接管或帮助外部人成功收购公司。但是,当公司有大股东的存在,情形会发生改变。本文建立的模型表明,大股东是公司成功收购或接管的必要条件,同时收购溢价与大股东持股比例成负相关关系。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收购的经验数据也证明了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时有发生,例如,2004年9月25日,加拿大诺兰达矿业公司和五矿集团联合发布公告,双方开始进行排他性谈判。谈判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五矿集团将以现金的方式,全额收购市值67亿加元(约53亿美元)诺兰达公司的股票,交易金额将超过55亿美金。又例如2005年1月8日,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近30%市场份额的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知名品牌IBM的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从而组建起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届时,IBM将持有联想集团189%的股份,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此外,今年还发生了两起不成功的中国企业收购美国公司的案例。一是2005年6月20日海尔集团宣布会同布莱克斯通等私募基金参加美国第四大家电巨头——美泰克公司的收购大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