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的部署,坚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市场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发展,使全省产业化经营水平有了新的提高。2000年,全省农业增加值达到1268.6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293亿元,分别比“八五”末增长25.6%、35.3%。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粮经作物面积比调整到60:40,产值比达到40:60;农村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产值比达到27:73;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  相似文献   

2.
一、“十五”期末牟定县“三农”现状 1、农业基础脆弱。全县“十五”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54亿元,比“九五”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08亿元;增加4.1亿元,增长20.06%。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2002元,比2000年的1510元增加492元,增长33.3%,年均递增6.7%;人均有粮396千克;粮经比63:37。  相似文献   

3.
一、我市“三高”农业在改革开放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充分利用地区资源和地理优势,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赶超“四小龙”为目标,积极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三高”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效益大大提高。1992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已达362.19亿元,比上年增长53.07%,比1978年增长34倍。其中大农业总收入44.93亿元,比上年增长23.09%,比78年增长8.32倍;大农业产值(按90年不变价)38.91亿元,比上年增长5%,比78年增长1.13倍。农民人平年纯收入2114元,比78年增长8.13倍。农业商品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上海农业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农业增加值从2001年的78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129亿元,增长65%,上海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6%,城市化率已达88%,比2001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上海正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这一过程中,不能忽视农业的作用,特别是2014年上海提出了整建制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韩正书记明确指出,上海有条件、有基础在建设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全国前列。而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是推进上海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业自然资源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赐。全面开发和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既是江苏农业继续发展的潜力所在,又是目前的问题所在。江苏是人多地少、后备资源不足的省份。近几年农村经济发展较快,1985年农村工农业总产值达593.5亿元,占全省工农业总产值的47.7%左右。其中纯农业产值231.9亿元,占农村工农业总产值的39%左右。全省人均千斤粮,农村人均收入492元,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居全国第四位。今后,江苏农业要继  相似文献   

6.
一、近几年上海农产品出口有新进展 1.农产品出口额逐年增长。1999年至2002年,上海农产品年出口均为6亿美元左右,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4.2%。其中本市自产农产品出口逐年增长,2002年自产农产品出口比1999年增长1.5倍,农产品出口额占农业产值比重为10.8%。 2.农产品出口结构出现新变化。1999年前,上海自产农产品出口大类为活猪、冻禽和水产品,出口品种少,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出口市场也局限于日本和香港地区。近几年来,通过大  相似文献   

7.
今年上半年,上海乡镇工业共计完成产值16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1%;利润1-5月份完成57.63亿元,增长30%左右。产值增长速度是近几年比较好的一年;利润在去年增长30%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这一发展速度,总体发展趋势较好。  相似文献   

8.
一、概况及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 1987年上海农垦企业社会总产值为1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1.2亿元,工业总产值为12.4亿元,分别占社会总产值的7%和72%。在农业总产值中,畜牧渔业产值占51%,农产品的出口额占农业产值的9%。工业生产企业有295个,工业品出口总额为1.79亿元,约占工业总产值的14%,  相似文献   

9.
一、上海农产品出口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农产品出口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79年,郊区农产品出口收购额为9600万元,1986年增长到3.04亿元,1998年,郊区生产并通过上海口岸出口的农副产品就达1亿多美元。主要有分割鸡、供港猪、蔬菜等,分别销往东南亚、日本、香港等地。使上海农业的创汇有了增加,外向农业不断  相似文献   

10.
1993年全地区农业在连续夺得九年粮食丰收的基础上,猪、果、林、鱼、桑、菜等全面发展,农业总产值达34亿元(9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17.7%。农业兴百业旺。1993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也比上年增20多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也比上年增收177元而达905元。桂林地区这几年在发展大农业中确是形成了一些值得总结的做法和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十一个方面: 1.粮食连续九年增产。从1985年起全地区连续九年粮食增产,九年共增产粮食3.5亿公斤。这九年全地区虽然新增了35万多人口,人均有粮去今两年超过了450公斤,为全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乡镇企业总收入1993年就由1991年的12.7亿元增加到55亿元。  相似文献   

11.
扬中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特点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业产值增幅明显。近年来,扬中市以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稳定和加强农业生产,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好成效。2004全市共实现农业总产值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农业产值增加值3.55亿元,比上年增加12.5%。其中种植业产值3.36亿元,畜牧业产值1.3亿元,林业产值0.3亿元,渔业产值0.75亿元,农业服务业产值049亿元。均比上年有不同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甘南县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仅三年时间,农村经济出现了少有的好形势。据初步统计,1981年,农副业集体部分总收入6,330万元,比1978年增长30.8%,社员个体总收入3.240万元,比1978年增长两倍。农副业总产值(含社员个体收入)可达1.1亿元,比1978年增长96%,其中粮豆薯产值占总产值的36%,经济作物产值占总产值的41%,多种经营产值占总产值的23%。 多种经营的大发展,使全县农村经济出现了新变化,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创造了这个  相似文献   

13.
2001年,宁海县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农业的十大主导产品茶叶、竹笋、柑桔、枇杷、土鸡、山羊、高山蔬菜、蛏子、泥蛤、虾蟹有了较大的发展,1-9月份主导产品种养殖面积比上年增加21632亩,产值达6.56亿元,比上年同期4.89亿元,增长33.9%,十大主导产品的产值已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6%,发展主导产品已成为该县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一、农业可比效益低的原因 近几年,乳源农业经济的绝对增长速度较快。1994年,全县农业总收入2.5亿多元,比1990年增长98.5%,四年期间平均每年增长24.6 %。但是可比经济效益却出现了徘徊不前的局面。1994年,全县农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下同)1.4亿元,比1993年下降7%,比1992年下降1.08%;农业净产值1.1亿元,比1993年下降4.4%,比1992年下降1.4%。每百元产值物化成本显著增加。1994年,全县农业物化支出6431万元,比1993年增长33%,  相似文献   

15.
一 上海农村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抓住扩大对外开放的有利机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了农业在上海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994年全郊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0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全年粮油合同定购计划全部完成。乡镇企业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长足发展,市、县、乡各级工业区的建立,使原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增城市通过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使了农村经济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并逐步向基地化、集约化、规模化农业方向发展。1994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102亿元,比1990年增长5.36倍。其中农业产值9.66亿元,比1990年增长48%。农村人均收入2716元,比1990年增长2.63倍。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20周年,20年来,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14大以来,上海同全国一样,改革开了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平均每年增长13.8%,是上海解放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对外贸易迅速扩大,1979-1997年,上海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高达1752.69亿美元,比1979年前30年累计进出口总额增长5倍。利用外资大量增加,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利用外资几乎为零。改革开放至今,已与世界上207个国家与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至1997年底,上海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7494个,吸收外资合同金额291亿美元,外商实际到位资金210亿美元。国际著名跨国企业相继落户上海,来沪投资国家与地区不断增加。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20年,全市财政收人累计完成7 191亿元,大大超过改革开放前26年的总和,占1952年以来46年总和的74.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93年已突破1万元,1997年达到2.57万元,按当年汇率计算,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3000美  相似文献   

18.
义乌位于浙江中部地带 ,该地区在地理位置、资源条件方面没有明显优势。然而 ,改革开放以来 ,义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一直呈现着勃勃生机。该地区率先实现了向工业化的跨越 ,迅速迈入了经济强县 (市 )的行列。义乌的城市化水平从 1980年的 7%提高到 2 0 0 1年的 50 %以上 ;人均GDP由 336元提高到 2 0 2 92元 ;财政收入由 1859.2万元增加到 12 .4 1亿元。在强大的城市经济带动与辐射下 ,农业和农村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2 0 0 1年 ,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 10 .74亿元 ,比 1980年增长 74 1% ,农业产值在绝对值不断增加的同时 ,比重却下降到 5%…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机旱作农业是传统农业中的精华。云南省昭通地区的旱作农业在山区商品经济中占有主要地位。据1979年统计,全区481万亩耕地中(习惯面积)旱作耕地426万亩,占88.5%。1983年全区粮食总产量185.673万斤,其中旱粮158.073万斤,占总产85.1%。在33,467万元的种植业产值中,旱作产值占90.1%。林业收入中有40%的经济林收入来自旱地;畜牧业产值中有71%的收入来自旱粮及其副产物转化。全区2.2亿元的农产品商品总值中有95%直接和间接来自旱作产品。上述数字证明,旱作农业是山区经济的支柱,是商品生产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1987年,江苏垦区坚持在大力发展非农产业的同时,牢牢抓住农业不放,并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农业保持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势头。1987年工农业总产值8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农林牧副渔全面丰收,大农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7.1%,林牧副渔产值增40.6%。特别是粮食生产又上新台阶,农业职工的种粮劲头常兴不衰,1986年粮食总产比1985年增长20%,1987年再创历史新水平,总产6亿斤,比1986年增长18%。皮棉总产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