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鲁粮食》2002,(6):4-8
省政府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国务院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和全国粮食局长会议精神,部署我省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夏粮收购工作。省委、省政府对粮改非常重视,曾多次进行专门研究,并根据国务院的要求,提出了贯彻落实意见。根据省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8]15号)规定:“实行政府粮食行政管理职能与粮食企业经营的分离。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代表政府应对全社会粮食流通进行管理。”经过几年的实践,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在加强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探索出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因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职能的转变还不彻底,管理远未到位。现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化,推动并促进了粮食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施行,则为粮食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行政提供了执法依据。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快转变职能,按照《条例》的规定和要求认真履行全社会粮食流通管理职责,积极开展依法行政工作。  相似文献   

4.
《齐鲁粮食》2006,(3):4-6
各市粮食局: “十一五”时期是构建新的粮食流通体制的关键时期,也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全面实现职能转变的重要时期。全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一次全委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有关粮食工作的指示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行政职能,认真履行粮食监管职责,全面推进依法管粮,切实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及各项政策法规,规范粮食流通秩序,为维护全省粮食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粮食经济》2012,(10):52-57
2004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来,江苏省粮食行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条例》赋予的管理全社会粮食流通职能,转变思想观念,转换工作职能,切实履行依法管粮职责。同时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和国家粮食局有关依法行政要求,江苏省粮食局坚持以依法管粮促进依法行政、以依法行政提升依法管粮为工作思路,同步推进依法管粮、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国有粮食部门一直处于政企合一的体系中,这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存在的明显弊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我国对这一体制不断进行改革,目的是使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真正行使政府管理职能,同时使粮食企业真正成为面向市场的经济实体,不再承担粮食行政管理职能。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企逐步分开,作为代表政府对全社会粮食流通进行管理的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如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搞好粮食行政管理,笔者认为: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粮改的政策法规,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一是解放思想,转…  相似文献   

7.
200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以来,四川省粮食局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粮食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粮食流通工作全局,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调控监管,发展流通产业,引导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的改革原则,首要一条是政企分开,即政府粮食行政管理职能与粮食企业经营分离。笔者认为,这一原则是历次粮改以来的重大突破,它的意义在于彻底根除了粮食流通体制上的历史弊端,明确界定了政府和企业的职能。长期以...  相似文献   

9.
紧急行动起来全面贯彻落实粮改会议精神本刊编辑部当前,全国正在认真传达、学习、贯彻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6月4日~5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会议,全面部署全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工作。为使广大粮食工作者更好地学习和贯彻,...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实行政府粮食行政管理职能与粮食企业经营的分离。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代表政府对全社会粮食流通进行管理,要与粮食企业在人、财、物等方面彻底脱钩,不参与粮食经营,不直接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活动。”长期以来,国有粮食部门一直是政企合一的系统,政企不分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存在的明显弊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国务院作出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对长期以来粮食系统政企合一的体制进行彻底的改革,实行政企分开,使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真正行…  相似文献   

11.
我们坚持拥护《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坚持拥挤省委,省政府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部署,决心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与省级有关部门和各地州密切配合,打好清查审计粮食财务挂帐第一仗,按照大会的安排就我省清查审计粮食系统新增财务挂帐和其他不合理占用贷款情况作一个发言。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以来.我省各级粮食财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粮食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促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服务粮食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3.
记者日前从有关方面获悉,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粮食储备局改为国家粮食局。国家粮食局是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管理的负责全国粮食流通(合食油,下同)宏观调控具体业务、行业指导和中央储备粮行政管理的行政机构。有关人士说,国家粮食储备局改为国家粮食局,对于加强粮食工作,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促进政企分开和行业管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国家粮食储备局改为国家粮食局后,一些职能作了相应的调整。将原国家粮食储备局承担的中央储备粮调运、轮换、仓储管理、进出口等项职能交给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将管理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  相似文献   

14.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安排部署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实现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与粮食企业的政企分开,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代表政府对当地全社会粮食流通进行管理,不参与粮食经营,不直接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活动。各基层粮食企业要面向市场,实行独立核算,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由此可见,粮改后,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本文就此谈点个人的认识。一、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职能的几大转变1.由直接管理转变为…  相似文献   

15.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今年部署实施的一项重大改革,省委、省政府及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全省各级物价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和这次全省粮食流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的精神,下面,我就关于建立和完善政府调控下市场形成粮食价格机制的有关问题作一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四川省粮食局按照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认真贯彻全国、全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会议和国务院17号、省政府13号文件精神,及时安排部署深化粮改的各项工作,加强了各地粮改情况的调研,积极协调解决粮改中的问题,保证了全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粮食经济在改革中得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粮食经济》2005,(1):12-17
吉林省加快筹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体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领导在全省粮改动员大会上明确要求,全省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搞好自身改革,由过去直接管理国家粮食企业改为重点把好市场准入关,管好粮食流通市场;由过去直接决定国有粮食企业的经营活动改为依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对全社会的粮食购销经营活动进行规范;由过去主要通过计划手段安排购销活动改为依据不同的粮食属性进行不同的调控;由过去只对国有粮食企业行使职能改为对全社会的粮食流通企业履行监管调控职能。特别强调…  相似文献   

18.
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转变粮食行政管理职能,依法履行管粮职责,切实保障粮食安全,这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粮食工作的新要求。对此,笔者结合即墨市粮食工作实际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一、粮食政策法规工作在粮食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主要是依靠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粮食也是如此。去年国家粮食局机构改革 ,设立了政策法规司。省级粮食局有 14个省区市设置了政策法规工作的专门机构 ,其余省区市的粮食局也都指定了处室承担政策法规职能。实践证明 ,做好政策法规工作 ,对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改善宏观调控 ,加强法制 ,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粮食流通体制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粮食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迫切性 ,要求…  相似文献   

20.
1998年4月,朱基总理在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政企不分是造成国有粮食企业吃财政和银行大锅饭的重要原因。今后,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代表政府对全社会粮食流通进行管理,与粮食企业在人财物等方面彻底脱钩,不得参与粮食经营,不得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这是对粮食经济几十年传统管理模式的重大改革,必将推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朝着预定的目标和方向迈进。作为处在“宏观之尾,微观之首”特殊位置的县(市)级粮食局,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新体制下做好新的工作呢?我认为应强化五种行政职能。一、强化粮食执法职能,当好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