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农民和日本农民在发展上有很多的相似性,但由于国家政策选择不同,导致了农业发展道路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通过对中日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背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农民受教育状况和农民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寻找中国农民的发展出路,更好地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2.
90年代:迈向市场经济的中国农村改革国风中国是一个有九亿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0%的农业大国。农村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国的形势。搞好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对于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农村改革的成就与问题80ff代的中国...  相似文献   

3.
翟涛 《中国经贸》2008,(16):50-51
资金短缺一直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投资银行进入农村地区,一方面可以拓宽农村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可以完善农村的金融体系,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文章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金融需求主体、金融体系的完善等三个。方面的需要分析了在在中国农村地区发展投资银行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乡镇企业的发展,使中国农村和农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又深深地影响到城市和国有企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整个国民经济。乡镇企业给中国农村带来的革命性的改革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建国以来,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最强的时期是发展乡镇企业时期;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地方是乡镇企业发展得最快最好的地方。全国乡镇企业集体资产已占到整个农村集体资产近80%,有力地巩固和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为建设和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提供了物质基础,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5.
王新利博士撰写的《中国农村物流》一书,将物流理论和物流管理引入农村领域,从农村物流的理论基础入手,结合中国农村经济的特点,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对农村物流基本理论进行了开创性的系统研究,提出了许多在国内外首创性的学术观点,不仅填补了农村物流研究的空白,丰富了物流学理论,而且有充分的实践基础,对于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产业,实现农村物流资源功能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村物流效率,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农村物流体系和运作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已成为现今关注的焦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村向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开始加速。中国农村在城镇化发展道路中,要按客观实际,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从农村改革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读马恩成新著《农村改革,沿着市场经济的轨迹》文/兰云中国农村的改革与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实践内容,也是这个理论赖以产生的最早历史基础。因此,分析和揭示农村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的确是一个很值得认...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有25.48亿亩的集体林业用地,占全国林业用地的60%,在全国林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十大焦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国英 《发展》2003,(2):22-28
中国农业的发展影响着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社会的安定牵涉着中国全社会的安定,中国农民的权利保障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尊严和地位的反映。中国近20年经济发展的经验可以从多方面概括,其中这样一条会成为人们的共识: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农村举足轻重。中国市场供应充足,物价稳定,出口竞争力强劲,经济增长率长期位居世界前列,与农村改革先走一步并获得成功有密切关系。同样,近若干年我国部分工业品销售不畅,传统工业的规模与我国人口规模不对称,以种植业为主业的农民的收入水平增长趋缓,又与农村近些年来的…  相似文献   

10.
郝柏林 《魅力中国》2011,(4):207-208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纳入规划,摆上日程,使乡镇文化站建设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 农村文化事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全面发展和奔小康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农村文化事业的基础性工程,最基层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乡镇文化站,无疑则对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对于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起到至关重要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冯道杰 《山东经济》2011,27(3):51-55
农业集体化时代,把农民组织起来,以集体经济取代个体经济,使中国农村步入社会主义发展轨道,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农村工业化以及中国工业化进程,并依靠集体力量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重构了农村社会基础,昭示了农村发展的正确方向。农业集体化时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又极其珍贵的一段历史,对我们今天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开创新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的“第二次飞跃”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市场经济过程中,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观念,长期禁锢着人们的思维,全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矛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问题已经显现,严重影响了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乡村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党中央、国务院从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和农村长久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在农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深化改革、进一步消除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障碍,激发农业农村的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4.
农村市场经济应与法制建设同步发展刘惠珍,付弋东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之相应,在农村则建立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既发挥市场的长处和积极...  相似文献   

15.
二元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 《新疆财经》2004,(2):7-10
中国正处于从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农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农村发展道路的选择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至关重要,根据二元经济结构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型和各地实际情况,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农村可以分别采取发展农村民营经济和小城镇、城市化和发展城镇群的战略措施,调整城乡社会结构,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最广大人民在农村,因而实现大国梦、强国梦.离不开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基本前提与物质保障.是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对于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差别、实现最广大农民的中国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农村改革来说,“小岗村”已经成为一个符号,那18个血红的手指印,是改革先行者留给国人的壮烈记忆。在中国西部,也有一些地方像安徽小岗村一样,在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不同阶段,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道路,今后十年,是加速实现农村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如何搞好工业小区建设,组织和引导农村工业相对集中,发展规模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就成为继续推进农村工业发展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农村工业小区建设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的发展仍然高度依赖资源和环境,资源和环境为农业发展和农民生计持续提供着直接和基本的物质基础;农村资源和环境日益严重的被自然和人为破坏,资源和环境日益恶化的形势使农村资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告》显示,中国农村环境形势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  相似文献   

20.
《上海集体经济》2006,(4):48-48
2006年4月22~23日,中国农村社区合作组织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在京举行。论坛是由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主办,中共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北京市城郊经济研究会、北京市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协办,中国农业大学人和社会发展学院承办。参加论坛的有原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谢华,原中顾委副秘书长、中宣部千县工程办公室主任郝盛琦,全国人大常委会农村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农业部原副部长万宝瑞,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副会长张丛明,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副会长骆友生,中央党校三农研究中心主任张虎林,北京城郊经济研究会会长赵树枫,北京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焦守田,中国社科院农村所所长张晓山,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徐更生,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缪建平,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郭书田,农业部经管总站副站长刘登高,中国农大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领导、专家、教授、新闻媒体记共100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