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君,哈尔滨南方智典企划·广告公司总经理,哈尔滨工业大学客座教授,黑龙江新闻专修学院常务顾问,黑龙江天安集团、美狮实业有限公司、报达集团《都市资讯报,服务导刊》报社等约20家企业顾问、总策划。 王君,事多、性杂,做过“孩子王”,当过团干,固耐不住寂寞,则又置自身所谓的优越条件而不顾,进科班,执画笔,每日勤勉涂鸦,虽小有建树,但在纯艺术和商业艺术间,选择后者,转身入策划。闯海南、趟广州、下南洋,磨砺自我,厚积薄发。虽每每与企业做策划,但因求实,则其知名人多,而名人知其少,在企业界颇有人缘。几年前,…  相似文献   

2.
刘元 《企业研究》2009,(8):32-41
20年多前,当王振滔告诉别人他要打造中国的名牌鞋时,很多人说他不安分。“同样,现在我说要做中国的路易·威登,很多人也不相信。但是我知道;人首先要敢想,才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抓住发展机遇。”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说,“人不是赢在起跑线上,而是赢在转折点上。”奥康的发展历程,就是这句话的最好注解。  相似文献   

3.
选瓜能挣钱,不是不会做,而是想不到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山西省忻州市兰村乡北场村农民宋生祥,就是凭自己有一手会挑选西瓜的本领挣了钱。   今年 45岁的宋生祥,二十几岁就做起了贩卖西瓜的生意,凭着多年的实践,练就了一手挑选西瓜的本领,他挑选出的西瓜,成熟率能够达到 95%以上。有一次,一位初做贩卖西瓜生意的人,因自己不会挑选西瓜而对着一大堆西瓜犯愁时,宋生祥主动上前帮他挑选西瓜。过了几天,当这位卖西瓜的人又来贩西瓜时,见到宋生祥感激地说:“你挑选的西瓜就是好,可让我挣了钱啦。”并拿出钱酬谢宋生祥…  相似文献   

4.
一天,我拉着沉甸甸的一板车稻谷去加工。到了一个山坡下,望着前面那一段长长的上坡路,我不禁望而却步,心想:“靠我一个人绝对拉不上去,肯定得有人帮一把才行。”可附近来往的路人很少,正在为难之际,过来了一个中年人,他看出来我的窘境,对我说:“我来帮你。”说着便利落地卷起袖子,摆开了一副推车的架势。于是,我就咬紧牙,  相似文献   

5.
陈宇 《中国企业家》2013,(23):28-28
我有两个观点:一,如果一个企业确实需要钱,那么钱要给到位,给少了是风险;二,如果给一个企业超过他自身所需要的钱,那不是帮企业,那是害企业。  相似文献   

6.
圣人搔痒     
西方有位圣人,他被特斐尔神庙的神谕宣布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说他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他就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如果别人向他请教问题,他总是提出更多的问题,让提问者悟出其中奥妙。他说: “我接近真理的方法是提出正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营销小故事     
我家门前有2家卖老豆腐的小店.一家叫"潘记",另一家叫"张记".2家店是同时开张的.刚开始,"潘记"生意十分兴隆,吃老豆腐的人得排队等候,来得晚就吃不上了.潘记的特点是:豆腐做得很结实,口感好,给的量特别大.相比之下,张记老豆腐就不一样了,首先是豆腐做得软,软得像汤汁,不成形状;其次是给的豆腐少,加的汤多,一碗老豆腐半碗多汤.因此,有一段时间,张记的门前冷冷清清.有一天早上,因为我起床晚了,只好来到张记的豆腐店.吃完了一碗老豆腐,老板走过来,笑着问我豆腐怎么样.我实话实说:"味道还行,就是豆腐有点软."老板笑了笑,竟有几分满意的样子.我说:"你怎么不学学潘记呢?"老板看着我说:"学他什么呀?"我说:"把豆腐做得结实一点呀!"老板反问我:"我为什么要学他呢?"沉思了一下,老板自我解释说:"我知道了,你是说,来我这边吃豆腐的人少,是吗?"我点点头.老板建议我2个月以后再来,看看是不是会有变化.  相似文献   

8.
《劳动月刊》2012,(7):9-11
“我不想离婚,我很爱我老公的!”郑芯说得斩钉截铁,给人以她老公要抛弃她的错觉。可她又说:“我知道阿允是真的爱我,他做这些就是想要我和他在一起,可是我不行的!你说我怎么才能叫他死心的呀?”她口中的阿允名叫张信允,是她的情夫,确切地说,是她的第三个情夫。一个声称自己很爱老公绝不想离婚的女人,怎么会接二连三招惹好几个情夫?演...  相似文献   

9.
因为大雨,辽宁义县罗家屯镇农民王某岳父家的院墙倒塌。7月下旬的一天,王某小姨子来找她姐姐,说:“咱家明儿个砌墙,请你回去帮做饭。”次日早上,王某跟妻子说:“你该走了,人家砌墙的帮工都到了,自家人还没去,那叫啥事?”妻子说:“我不想去了。”王某说:“娘家砌墙,你不正好帮烧火做饭?还等着车来接你?”妻子说:“我昨黑夜梦做得不好,有个死人拉我,说阎王爷叫我。我不去了,万一坐三轮车有点啥事呢,那玩意是一点准儿也没有。”王某说:‘怕有事儿你娘家人都来,这回你娘家砌墙,叫都不去;又不像没来人叫,装不知道。我…  相似文献   

10.
割草的启迪     
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请了割草工。”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男孩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只有不断地探询客户的评价,你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不要萧规曹随,凡事想想清楚事出何因,多问几个…  相似文献   

11.
一位老板需要出差几天,就打电话给我说姚老师,这几天请你多到我公司坐坐,帮我照看一下公司,那帮家伙,我实在是放心不下啊。于是,那天我就一大早赶去他的公司。刚坐下,总助过来给我泡茶,一边说:姚老师,老板有没有给你说我们昨晚吵架的事?我一问,原来,昨晚老板开完会后就请所有部门经理出去吃夜宵,但在路上,  相似文献   

12.
我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时,有一次帮一家美国公司做萨班斯法案相关业务,与客户财务经理接触了数日,发现他的日子过得有点痛苦。当时的我正是无知无畏的年纪,问起问题来好像AK47,又快又狠,问得对方没有还手之力,最终他只好不断地否认自己说过的话。后来我曾思考过我们交流的过程,如果该人头脑清楚,技术过硬,想来不至于这样狼狈。而一名合格的财务人员,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思路清晰,技术过硬。  相似文献   

13.
石康 《中国企业家》2011,(14):129-129
说到中国城市里的明珠“北上广”,我便想起几十年前流行于中国亩产万斤的故事。故事的诀窍只有一个,那就是夜里趁人不备,让人把一万斤粮食堆放到一亩地里,于是就有了亩产万斤。问题是,那一亩地以外的地里收成如何?中国总是喜欢说我们可以做到亩产万斤,而把那一亩地以外的土地说得模模糊糊,就如同中国总谈到GDP,但很不爱谈人均GDP。  相似文献   

14.
是的,这类产品技术上其实很简单,我们拿ifttt来举例。ifttt这个产品的用意就是帮用户做一些简单的逻辑判断:如果你设定的条件发生了,那幺进行一系列的任务。我们知道,人做一件事之前,首先想到的是逻辑,然后想到的是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彦宏 《企业文化》2012,(11):82-83
我是一个海归,1999年国庆我作为硅谷留美博士企业家合作团的成员回国观礼,其实在那之前我就想好了,我就是要回国,去做搜索引擎。当时和我一起回国的很多人也都走上了创业的路,譬如邓中翰,今天,有人回到美国,有人在大公司做高管,但我相信还有至少三分之一的人一直坚守着自己创办的企业。  相似文献   

16.
翻看中国古代的典故时,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个鲁国人擅长织葛,他的妻子擅长织绢。在当时,葛一般用来做草鞋,而绢一般用来做帽子。有一天,这个鲁国人决定举家搬到千里之外的越国去谋生计。鲁国人刚一做出这个打算,身边便有人取笑他说,越国是蛮夷之地,那里的人出门是从来不穿鞋不戴帽子的,像你们夫妇这样编鞋做帽子的人到越国去干什么呀?写这个故事的人的用意主要是为了嘲笑鲁国人的愚昧无知,数千年来,看到这个故事的人们也都会对故事中的鲁国人报之轻蔑的一笑。但读完这个故事,我又想到了之前看到的一个国外小故事,是关于两个推销员的。故…  相似文献   

17.
路过     
最近我觉得很烦,无心工作,我觉得自己无路可退,活得很累,什么想做的事情都没有能力去做。想想当初的经历,我不知道自己是该后悔还是不该后悔,但现在又能怎么样呢,没有人能帮得上你,一切都该自己来承受。想想自己都二十好几的人了,读完中专出来也已经工作两年多了,却一事无成。现在的工作每月只能拿到550元,而且每个月只能休息一天。实在让我兴奋不起来。同学说你干吗还去做会计文员,本来对这份工作就心凉  相似文献   

18.
《英才》2001,(8)
邓智仁,北京第一个外销项目——玫瑰园的策划人,也曾是中国第一商城的总顾问(注:2000年6月双方中止合作)。他曾无限风光过,也曾败得很惨。有人说,邓智仁是中国房地产业的“毒药”。房地产界公认的重量级人物任志强日前在媒体公开表态:邓智仁在媒体上说他早在去年就与苏谈过,那他作为代理商居然知情不报,不向群众和业主知会他知道的真相,他早已丧失了中介的立场。做中介最重要的就是信誉。邓智仁在7月9日接受本刊独家采访时说:全中国只有我能摆平这件事。但是苏信曾只给我顾问费,而不给我财务与工程管理的权力。几乎在邓智仁说此话的同时,北京鑫丰物业原总经理苏信曾代表该公司与土地方“铜牛集团”举行了二期土地转让签字仪式。中国第一商城的最新合作伙伴——天同在线理财(香港)有限公司由此开进了第一商城的阵地。来自天同在线的负责人吕建光走马上任……  相似文献   

19.
宁高宁 《中国企业家》2006,(23):148-148
与文文相识也有好几年了,开始总不能把读他的文章的感觉和他这个人的外表对应起来。因为文文生得白净,清瘦,又戴着一副显得有点大的眼镜,而且是办杂志的,我想他的文字一定很规整,可我没有期望他会对企业的事有很多独到的见解。现在看来我是错了,文文这几年的文章,总在恰当的时间,用恰当的角度,把恰当的道理说出来。这有些像在企业里,你开始没有期望某个经理把某件事情做得很出色,可他做到了,这时候你除去内心有点自责以外,还很想问一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究竟是什么?也许,你知道,也许,你不知道;但是,有一点你肯定知道,那就是关于灵魂的故事。小的时候,或者直到现在.那个灵魂的事情一定是家喻户晓,世人皆知。灵魂是什么?那是一个人的精髓所在,魂神所聚:老人说有了灵魂,活着的人会说话、办事、思想,死了的人精神不散,他仍然在某个空间,在冥冥的一角.注视着我们,左右着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