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中国省级区域人力资本的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表明,人力资本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不发达区域赶超发达区域的重要条件。在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对我国人力资本的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显得十分必要。通过σ-收敛和β-收敛检验了我国内地30个省份(为统计方便,将重庆归入四川)的人力资本增长情况,认为1990 ̄2004年我国各地区的人力资本是绝对收敛的,这将有利于缩小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差距。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新古典增长理论为基础,对我国中部地区499个县域2000~2004年的经济增长进行收敛检验,发现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增长存在收敛现象.根据萨拉-伊-马丁计量检验模型,对影响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因素进行计量检验,结果显示初期人均GDP、初期人力资源禀赋、第一产业比重、投资率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李杰 《经济研究导刊》2014,(13):191-192
以Barro和Sala-i-Martin的收敛假说为理论基础,利用面板模型探讨人口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研究显示,2005—2012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收敛的,全国31个省的人均GDP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在日趋均衡,经济增长的收敛速度为1.94%,半程收敛时间大约是36年,在加入人口变量之后,收敛方程的收敛系数有了明显的变化,经济增长的收敛速度由1.94%变成了2.21%,半程收敛的时间由36年减少为31年,这说明人口流动对国内各省的经济均衡增长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金融发展与地区经济收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了我国金融发展与地区经济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我国高度垄断的金融结构、政府对金融系统的不当管制与干预,以及"一元货币政策"和"二元金融制度"并存所引起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失衡等因素对地区间资本配置效率和资本形成能力的负面作用是引起我国地区差距的重要原因.并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收敛假说的基础上,对1988~2002年我国地区间金融发展水平同经济增长率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很好的支持了本文的理论假说.  相似文献   

5.
利用1978—2010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实际人均GDP值对其经济增长进行了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检验,发现我国各省间的经济增长收敛情况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紧密相关。1978—1990年间各省经济增长表现出显著的σ-收敛和β-收敛,1991—2003年间表现为发散趋势,2004—2010年间再次出现σ-收敛和β-收敛趋势,并在全国范围内表现出弱俱乐部收敛。  相似文献   

6.
旅游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为相对落后地区追赶发达地区贡献力量,国务院、旅游局等曾先后提出要"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这种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思路有一定理论基础:从新古典经济学角度看,由于存在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落后地区会以较高的增长速度追赶发达地区,最后达到收敛的均衡状态;但是从空间经济学角度看,由于存在规模收益递增效应,会出现两极分化而不是收敛的结果。为检验我国旅游增长是哪一种结果,以我国1990~2008年入境旅游统计资料为依据,使用β无条件收敛和条件收敛检验了我国入境旅游收敛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入境旅游以2%的速度无条件收敛,以8%的速度条件收敛。所以,我国入境旅游发展是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起主导作用,即我国入境旅游增长存在收敛情况。此外,研究还发现:现实旅游资源、人力资本、感知距离等因素,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国入境的旅游收敛情况。  相似文献   

7.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根据1952-2003年各省的人均实际GDP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除上海与贵州外,按照分省配对协整检验划分的三大区域中,西部地区具有收敛特征而东部地区不存在收敛但受到三个随机增长因素的共同作用。此外,三大地区间不存在收敛,但中西部地区具有共同的增长趋势而与东部地区则不存在这种关系,东部与中西部的经济差距在1990年以后呈现明显扩大的趋势,西部大开发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8.
对贵州省82个县域人均GDP的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996年之前,贵州省县域经济呈现出先收敛再发散的“U型”趋势;1996年以后,经济增长分异的趋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技术选择、技术扩散与经济收敛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Lin(1994,1996a,b,1999,2001)的技术选择假说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是由其要素禀赋结构内生决定的.一个发展中国家政府所采取的发展战略如背离了最优的技术选择将影响该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及是否能够向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收敛.本文构建了一个增长函数,除技术选择外,还同时考虑地理位置、政府质量等因素在长期内对各国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我们用跨国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估计,检验影响长期TFP差异的各种假说,结果支持Lin的技术选择假说、Sachs et al.(1995,1999)的地理位置假说,但结果未支持政府质量假说.  相似文献   

10.
在同时允许异质性内生结构变化和关联性经济周期的情况下,笔者对1978年~2011年亚洲地区及其各子区域内的经济收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尽管整个亚洲地区不存在广泛的经济收敛,但特定形式的经济收敛在某些亚洲子区域内部确实发生着,其中,西亚地区和南亚地区存在确定性收敛,东北亚地区存在随机收敛。此外,越富裕地区的经济收敛越为缓慢,而越贫穷地区的经济收敛则越为迅速,且除东北亚地区外,西亚和南亚区域内各国的富裕程度与经济收敛速度同样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了1984-2008年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问题,发现我国地区间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存在区域性,东中部地区存在收敛现象,西部地区不存在收敛现象。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历史、地理位置和政策等因素造成的地区间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导致了各地区人均增长率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刘慧  甄峰 《经济师》2006,(3):58-59
文章首先简述了西方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的要点,然后对三种经济增长收敛假说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通过梳理分析国内外学者在此领域的基本研究成果后指出,世界各国经济整体上都不存在收敛现象,结构性特征相似的局部地区内是有收敛现象的。最后论文把着眼点落在中国的区域经济差异上,并相应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经济收敛理论分析框架中加入市场分割和经济开放因素,使用纠偏虚拟变量最小二乘法对我国东中西部的经济收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东部地区存在绝对β收敛,中部地区不存在绝对β收敛,西部地区的绝对β收敛特征不明显,但是三个地区内部都存在明显的条件β收敛。市场分割对东部地区经济存在促进作用;当市场分割程度较低时,市场分割对西部地区经济存在促进作用,但达到一定临界点后,市场分割将会阻碍经济增长;市场分割对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经济开放对中部地区的经济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经济拉动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4.
按照共同的确定性线性时间趋势,可将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四个区域(直辖市、经济发达、经济较发达和经济落后区域),这些区域的经济增长存在着四个“俱乐部”收敛的特征。同时,在直辖市和经济发达区域的“俱乐部”之间还存在着绝对β-收敛的趋势。另外,在经济发达、经济较发达和经济落后区域的“俱乐部”之间,经济差距存在显著的持续扩大趋势。可以证明中国区域经济平衡非增长现象严重,贫富差距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后,我国各地区努力探索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路径,由此各自形成了比较典型区域发展模式.本文以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广西、四川、内蒙古七个典型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各区域的发展模式.研究结果显示,各区域在改革开放之初形成的产业比较优势一直延续到了当前.通过收敛分析发现七个区域间存在σ收敛和条件β收敛.在条件β收敛模型中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港澳台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特色农业部门对以上七个区域的经济收敛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外贸易、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进一步拉大上述区域间的差距.笔者把比较优势指标引入条件收敛后发现,假如以上区域墨守成规,依旧依靠传统的比较优势,会抑制区域间的经济收敛进度.  相似文献   

16.
采用1998-2016年中国大陆29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基于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考察了要素流动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发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收敛态势,经济落后地区的增长率高于经济发达地区。中国的要素流动呈现"资本向西,劳动力向东"的特点,资本要素流动能显著促进区域经济收敛,劳动力要素流动则导致了区域经济发散。制度的完善可能提升了资本要素流动的正向作用且减缓了劳动力要素流动的负向影响,并促使中国区域经济由发散走向收敛。  相似文献   

17.
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财政支出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尝试运用经济收敛理论对西部地区经济收敛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地方财政支出及相关变量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同时进一步说明了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存在非线性效应,并依据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戴广 《经济学》2004,3(3):639-656
本通过建立一个不同地方政府(落后及发达地区的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增长模型来考察政府规模对一国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认为政府规模和人均产出的收敛速度呈倒U型的关系。针对中国的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本认为,造成这一不收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在于政府支出的低效率。章还发展了一个新的计算收敛速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SOL估计,以我国29个省份的数据作为数据来源,对我国的从1978年以来的经济情况做出经济增长收敛的实证分析.先对我国经济增长做σ-收敛分析,然后将整个时期分成三阶段,对三个阶段做绝对β-收敛分析.  相似文献   

20.
区域外部性、对外开放与中国经济增长条件收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必然现象。空间自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的运用使我们可以就空间外溢对区域经济增长以及地理分布进行有效的分析。本文在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增长β收敛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模型框架,采用1978-2005年的截面数据,分析了空间外部性和对外开放对β收敛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考虑空间外部性和对外开放因素后,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经济增长条件收敛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