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KMV模型和回归分析法对违约距离与信用风险的关系以及违约风险、利率风险和流动风险因素对信用利差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违约风险对企业短期融资券信用利差的解释力度并非最大,相反,利率风险的解释力最强,流动性风险的解释力最弱。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企业债信用利差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三方面的分类,包括信用利差模型的修正和拟合,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研究以及信用利差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最后,本文给出了信用利差研究的展望方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短期融资券市场的逐步壮大,短期融资券的信用风险可能会对金融市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将成为决定包括短期融资券在内的企业债券定价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国内对信用利差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国内外债券的信用利差研究进行综述,系统总结了债券信用利差的内涵和影响因素,分析信用利差的估计和拟合方法、信用利差定价和信用利差期限结构,希望对企业债券的合理定价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我国沪深两市发行公司债的上市公司2007~2016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会计信息可比性与债券信用利差的关系。研究发现,会计信息可比性越高,企业债券信用利差越低,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良好的法制环境减弱了会计信息可比性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会计信息可比性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和两类代理成本来降低企业的债券信用利差。本文研究丰富了会计信息可比性和债券信用利差的相关文献,对发债企业、债券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我国债券信用利差影响机理问题,本文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性分析。首先,通过统计学对可能影响债券信用利差的因素进行梳理;其次,然后利用逐步回归分析进行特征变量提取;最后,接着通过检验方程显著性和变量的显著性得出方程模型。通过经济学含义分析,可得出各系数均符合经济学原理,基于此对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有益建议,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货币政策信用传导的两个主要途径:银行贷款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通过理论阐述与文献总结论述了我国三种非信用传导渠道因缺乏市场机制和微观基础发挥作用受限,在目前以间接金融为主,银行金融中介作为金融体系主体的情况下,银行信贷成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8.
央行允许存款利率上浮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重要步伐,这势必对银行经营带来重要影响。本文从保持银行稳定经营、平稳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角度出发,采用面板数据对银行净利差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央行利率政策、经济运行周期、经济增长结构、监管政策、银行自身经营效率对银行利差均有影响,并且对不同规模、不同区域的银行而言,各因素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因此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应考虑经济周期的影响,应与银行经营体制机制的完善相适应,重点关注大型银行以及中西部银行的承受力,注意与监管政策的协调,避免叠加效应。同时,要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投资的拉动作用,为利率市场化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我国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宏观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看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迅速发展,企业债券定价日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企业债券利差消除了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因此研究企业债券定价影响因素时,企业债券利差比企业债券价格更为直接.文章首先以全部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各宏观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选择最优模型;其次,以企业债券期限作为条件将全部企业债券划分为短期企业债券、中期企业债券、长期企业债券,分别以其信用利差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各宏观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研究其信用利差与各宏观影响因素间的相关关系并得出相关结论,认为只有改革我国对企业债券的高度行政化控制,同时取消利率管制,实现真正的利率市场化,真实的信用利差风险才能够表现出来. 此研究企业债券定价影响因素时,企业债券利差比企业债券价格更为直接.文章首先以全部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各宏观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选择最优模型;其次,以企业债券期限作为条件将全部企业债券划分为短期企业债券、中期企业债券、长期企业债券,分别以其信用利差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各宏观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研究其信用利差与各宏观影响因素间的相关关系并得出相关结论,认为只有 革我国对企业债券的高度行政化控制,同时取消利率管制,实现真正的利率市场化,真实的信用利差风险才能够表现出来 此研究企业债券定价影响因素时,企业债券利差比企业债券价格更为直接.文章首先 相似文献
10.
该文搜集了我国85只短融券发行时点的横截面数据,根据结构化模型和信用评级方法来选取微观因子变量,对短融券的发行信用利差进行定量分析后,得到了对其有显著影响的7个因素,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11.
该文搜集了我国85只短融券发行时点的横截面数据,根据结构化模型和信用评级方法来选取微观因子变量,对短融券的发行信用利差进行定量分析后,得到了对其有显著影响的7个因素,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12.
信用利差期限结构理论是信用衍生品定价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顺利开展信用衍生品金融工具的基础.本文以信用利差的度量为起点,对信用利差期限结构的模型、拟合以及估计进行了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一大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央行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在金融脱媒等金融结构变化的背景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并非之前那么简单地可以侧重于某一种渠道,诸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利率渠道研究逐渐为国内学者和监管者关注。众所周知,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三大法宝之公开市场操作针对的就是货币市场,而在货币市场利率体系中,又存在着诸多准基准利率,各自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基准利率的作用。利率是纲,纲举目张。利率市场化下,选择哪个利率作为一个基准利率,能够具有金融市场权威定价权及担任金融信息的指示器,即作为央行政策利率的“信使”及时将货币政策意图传递给金融市场利率,一直是学术界和央行关注的话题。利率市场化改革也曾被我党制定为一项战略性目标。2004年开始了对银行存款利率上浮封顶,贷款利率下浮封底的利差保护,目前利率市场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要使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并最终实现,具有货币政策“二传手”功能的货币市场上基准利率亟需完善。同时金融市场间协调发展,商业银行资金定价、宏观调控方式转变,都倒逼着这一基准利率的地位夯实。〈br〉 因此本文将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问题纳入到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框架中去。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研究货币市场利率体系中SHIBOR、银行间国债回购利率、短期国债收益率等各个市场利率的属性及优缺点,找到比较适合充当基准利率的(SHIBOR),通过实证考察SHIBOR自身期限结构等的效果及SHIBOR与其他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传导关系是否通畅, SHIBOR是否真的具备了基准利率的潜质进而能够不负众望在金融市场上成为具有绝对话语权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SHIBOR未来有何改进的地方,如何更好的培育完善它,如何提高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SHIBOR渠道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效力,成为本文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公开市场操作与间接货币调控——对央票操作及其基准利率作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短期利率为目标进行间接货币政策调控已经成为世界各主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普遍模式。本文首先以美国为例,分析公开市场操作与中央银行利率调控的主要模式,并对我国10余年来、特别是2003年以来的公开市场操作情况进行概述,分析指出央票利率已初步具备了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特征。实证分析表明,央票利率与主要货币市场利率具有长期协整关系,并且是货币市场利率的格兰杰原因;央票利率与产出缺口和通胀缺口还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说明我国可以通过引导利率进行间接货币政策调控。最后,分析当前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和间接货币政策调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研究了经济自由对银行利差收入的影响。通过对中国、印度和俄罗斯3国2003-2010年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指出贸易自由、货币自由与银行利差之间呈现正相关性,而金融自由与银行利差之间则呈现负相关性。文章建议实施经济自由的开放政策,银行则可以坚持发展多元化业务以弥补金融自由所造成的利差收入下降。 相似文献
16.
自2000年至今,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变动经历了三个时期:降息期(2001年5月到2003年6月)、加息期(2004年6月到2007年9月)、再降息期(2007年9月至今)。美国的低利率政策助长了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资产价格膨胀,催化了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加剧。这正是后来引发次贷危机——世界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危机的首要因素。有鉴于美国联邦基准利率变动的经验和教训,我国必须增强基准利率的可控性和可测性,加强金融市场的风险监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效配合。 相似文献
17.
18.
以2008—2017年沪深上市公司债券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我国债券市场对企业产能利用情况的信息传递效率。结果发现:产能利用率与企业债券信用利差负相关,产能过剩的企业债券信用利差更高,但存在不对称的提前和延迟反应效果。进一步研究表明,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债券识别产能过剩风险的能力被削弱;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升了债券市场对产能利用信息反应的敏感性;担保人的存在强化了债券定价的信号传递效率,但当产能严重过剩时,担保人的存在反而不利于信用风险的及时暴露;"去产能"宏观政策对债券市场传递微观企业产能利用信息也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实证检验显示,我国债券市场能够传递产能过剩背后的风险,对产能利用率低的企业具有治理作用。研究结论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债券市场的证据,对当前改善产能过剩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信用利差分解理论为基础,结合债券评级信息,基于市场实际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公司债券市场信用利差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预期违约损失在税后信用利差中只占很小的比例,无风险利率的期限结构、流动性风险因子、宏观经济指标等因子都对信用利差有较显著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2000年以来的货币政策的数据与上证综指的数据进行相关系数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及GRANG-ER因果分析等实证研究,得出了目前我国股市对货币政策有一定影响,货币政策的股市传导机制逐渐形成的结论,并提出要健全股市发展与更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形成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