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6年国内轿车市场呈高速增长,产销增长幅度平均达40%左右,自主品牌的中高级轿车更是异军突起,锐不可挡.然而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小排量微型轿车市场却表现得疲弱不堪,完全没有了昔日轿车市场"领头羊"的风采.今年1-8月,国内微型轿车产量为39.98万辆,同比增长8.14%,销量为39.65万辆,同比增长7.74%.微型轿车的产销增长率仅为轿车行业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在国内轿车行业各细分市场中,其产销增长率倒数第一.  相似文献   

2.
姜燕 《市场周刊》2005,(34):38-38
2005年,我国中高级车市场多少显得有些波澜不惊,甚至出现持续下滑的危局。统计显示,今年前5个月国产轿车的销量高达10427万辆,同比增长了9.8%,但中高级轿车销量却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752辆。如果排除新车的加入,中高级轿车的实际销量累计减少了近4万辆。  相似文献   

3.
2002年,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轿车企业都先后加入了降价的行列,各种档次的轿车都有不同幅度的降价.降价成了车市的一道风景,消费者的购车热情犹如火山爆发,市场形势一片大好,不是这个品牌全线飘红,就是那个车型再创新高.据统计,由于降价,2002年,国产汽车出现产销两旺,全年汽车产量325.1万辆,同比增长38.8%,其中轿车产量109.2万辆,同比增长55.2%;汽车销量324.8万辆,同比增长36.65%,其中轿车销量112.6万辆,同比增长56.1%.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中级车的产销两旺,2005年我国中高级车市场多少显得有些波澜不惊,甚至出现持续下滑的危局。统计显示,今年前5个月国产轿车的销量高达104.27万辆,同比增长了9.8%,但中高级轿车销量却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752辆。如果排除新车的加人,中高级轿车的实际销量累计减少了近4万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直处于国内微型轿车和中级轿车夹缝中“艰难度日”的国内经济型轿车,在2006年可谓“时来运转”、热点不断、好戏连台,昂首阔步走出大幅攀升行情。2006年1-10月,国内经济型轿车生产49.57万辆,同比增长57.03%,销售47.48万辆,同比增长47.69%,产销增长幅度首次超过国内轿车行业平均增幅。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国内汽油价格一路飙升,2007年11月1日,93号汽油价格上调为5.34元/L。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2007年上半年,国内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量达到228.69万辆,同比增长25.92%。但是,1.3L以下车型却在下滑,尤其是排量在1.0L以下(含1.0L)的微型轿车,累计销量只有13.43万辆,同比下降了28.87%,仅占市场份额的5.8%。  相似文献   

7.
去年我国轿车销量达到创纪录的382.89万辆,同比增长36.89%。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今年汽车总需求量将达到850万辆。同比增长15%左右,其中轿车需求量为480万辆,增长25%左右。汽车企业产销目标水涨船高,国内市场的竞争更趋白热化。2007年轿车市场这块大蛋糕究竟如何分?且看产销10万辆以上各主力轿车企业如何动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财富》2005,(9):95-95
●小排量经济型乘用车异军突起●汽车销售走出低谷●汽车生产环境开始改善●内在需求仍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出口顺差呈扩大趋势●行业经营拐点有可能在第四季度出现由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产生了大量的内在需求,上半年全国累计产销汽车281.52万辆和279.24万辆,同比增长5.15%和9.35%。与往年相比,今年汽车销售有几个明显的特征:小排量经济型乘用车同比增长88%,已成为乘用车增长的驱动力;大型客车和微型货车突现高速增长的趋势,2005年分别销售1.56万辆和9.3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18%和15%;而轻型客车则受到大MPV、轿车和大中型客车的替代影响,市场份额和绝对量逐步下降将成为常态。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仅存的最大的汽车市场从8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持续不衰的汽车热,十年间汽车产量增长了两倍,九十年代最初几年又翻了一番;整个80年代,中国共进口汽车98万辆,而90~93年的四年间,中国就进口了68万辆汽车;目前,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了800万辆,增长的势头越来越快。但是由于中国具有12亿人口,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处在世界最低水平,所以现在全世界都认为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最大的汽车市场"。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对汽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权威部门预测,到2000年,中国汽车的年需求量将达到300万辆,比目前增加一倍。其中轿车占一半左右;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2000万辆,比目前增加一倍半。到2010年,中国汽车的需求量将再翻一番,达到每年600万辆,其中轿车所占比例上升到66%,保有量大约有4800万辆,接近5000万辆大关。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汽车市场》2003,(1):45-45
2002年12月2日,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第10万辆别克轿车驶下生产线.投产三年后,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即突破了年产10万辆大关,年销售近11万辆.上海通用第10万辆别克轿车的下线,标志着上海通用汽车成为国内首家新建投产不到4年即达到生产设计纲领的汽车企业.  相似文献   

11.
2009年7月,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15.93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6.49%; 2009年1-7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240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72%; 2009年1-7月,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111.46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8.98%……  相似文献   

12.
林杰  宋凌云 《大经贸》2002,(3):88-89
近年来客车的生产与销售都是以30%多的幅度高速增长,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发展速度。仅2001年全国大中型客车的产量就有5.96万辆,比上年增长了35.93%;销售 5.93万辆,比上年增长35.96%,然而中国客车坦途中也有坎坷。在国家"十五"计划提出要让轿车进入普通百姓家庭,这无疑为轿车的发展开通了"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3.
耿勇 《中国市场》2003,(3):72-72
<正>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2年1-10月,全国汽车生产263.15万辆,同比增长34.85%,销售266.81万辆,同比增长35.55%,其中轿车生产86.08万辆,同比增长48.63%,销售90.81万辆,同比增长51.73%。目前,国内经济的发展和物流市场现状与格局为中国汽车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机遇。那汽车物流企业如何应对这种机遇和挑战呢?  相似文献   

14.
<正>不断进行自主创新的中国汽车企业,在过去的2006年交出了一份让人振奋的答卷。2006年,自主品牌轿车累计销售达到98.3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6%。首次超过此前一直轮流坐庄的日系轿车和德系轿车,成为国内轿车市场不容置疑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英国汽车市场近年来销售增长缓慢,1992年汽车销售量为2340万辆,与1991年相比,增长幅度不大,1993年,销售量仅略上升为2430万辆。 在英国,企业的汽车占有率为12%,约为280万辆,66%以上的英国家庭拥有1辆或1辆以上的轿车,而22%的家庭拥有两辆以上的轿车。1990年,平均一  相似文献   

16.
北京现代汽车公司——中国汽车业后来居上的成功典范,成立两年多的时间里谱写了无数"现代"神话:不到两年已累计销车15万辆,这在中国汽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2004年,其产值和销量已跻身汽车企业前五位……于2003年12月上市的依兰特凭借自己骄人的销量誓将"现代"神话进行到底:去年伊兰特成为同级轿车中唯一一款连续几个月保持上升势头的车型,并与9月份以1.2万辆的月销量稳居同级轿车销量榜首。在这些销售神话的背后,到底有何玄机?  相似文献   

17.
12月,汽车生产企业为了减少产品库存纷纷增强了营销力度,使销售形势明显好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轿车销量再创历史新高。12月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1.32万辆和45.65万辆,同比增长29.66%和58.35%;轿车产销19.71万辆和22.73万辆,同比增长65.05%和111.48%。  相似文献   

18.
受"十一"长假的影响,10月份全国汽车产销增长率有所下降.本月汽车产销分别为36.19万辆和36.04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13.25%和8.75%.其中轿车产销分别为16.34万辆和16.64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12.32%和9.50%.  相似文献   

19.
1.品牌格局发生变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去年初,汽车行业内外纷纷预言,2000年中国汽车的产销总量将首次突破200万辆大关,轿车的产销总量也将首次突破70万辆大关(去年全国轿车产销量分别为56万辆和57万辆).据统计,到2000年10月底,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70万辆和168万辆;而轿车累计产销分别只有49.5万辆和48.72万,比前年同期仅增长4.82%.据此分析,完成年初产销预期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外许多大型轿车生产企业纷纷与我国合资,使我国商品车生产步入黄金期。据中汽协资料统计,中国汽车产销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8年中国汽车产量超过1000万辆,轿车产量超过500万辆。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拥有公路轿运车6000余辆,公路轿车运输占全部份额(公、铁、水运)的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