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学研联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产学研联盟的相对优势在于各主体能够通过知识转移,实现知识共享。随着对知识理论的深入研究,隐性知识被视为包含着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成长的关键资源。然而,现阶段大量研究表明产学研联盟的隐性知识转移遭遇阻碍,导致很多核心知识和关键技术难以分享,严重制约产学研联盟的发展。分析产学研联盟的隐性知识转移阻碍成因,从互惠性偏好视角探讨隐性知识转移阻碍的协调机制对于推进产学研联盟的健康、长远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企业经济》2014,(10):105-109
从顾客参与新产品开发的过程出发,根据创新顾客研发团队的特点,描述创新顾客获取隐性知识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上,建立创新顾客研发团队隐性知识传播模型,分析影响创新顾客研发团队隐性知识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同时,结合模型分析结果,指出优化隐性知识传播效果的途径。最后后,根据创新顾客研发团队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过程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空间集聚对团队隐性知识转移的重要性已经日益为企业和学术界所普遍承认,但是对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却少有人涉及。文章将结构知识和个人知识的隐性程度作为两个建构性维度,将团队隐性知识转移分为四种类型,并针对每一类型的知识转移提出了相应的空间集聚方式。  相似文献   

4.
创新团队中隐性知识的有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团队担负着知识创新的重大使命。隐性知识作为团队创新最主要的源泉,其高效流动和充分利用是团队创新成功的关键。团队成员间的密切性通过成员之间的信任程度,对隐性知识流转产生影响。因此,在创新团队中加强成员间的密切性对于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团队的整体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知识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全新的理念,而隐性知识的转移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企业要实现隐性知识的顺利转移就必须着力于管理的创新,企业管理创新是一个涉及到组织,人力资源以及文化创新的系统工程。文章从隐性知识的涵义及其特点,转换模式以及与隐性知识转移相适应的管理创新三方面阐述了隐性知识的转移与企业管理创新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对于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和科研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建立了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进化博弈模型,通过求解复制动态方程,判断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动态演化机理和路径,从隐性知识发送者、接收者和客观影响因素三方面对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制定了促进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企业内部的知识由信息、技术、秘诀、技能构成,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关键性的生产性资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不同类型的大量知识。企业知识转移是一个组织(如团队、部门、企业)的经验影响另一个组织行动的过程。它意味着知识的改变或者改变知识接受者的行为。这与认知心理学对个人知识转移的定义相似。认知心理学认为,个  相似文献   

8.
基于管理创新的企业隐性知识共享与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性知识是知识管理的主要对象,企业隐性知识的共享与转移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隐性知识的特性、知识共享与转移主体的多层次性以及企业的环境共同构成了隐性知识共享与转移的障碍.要消除隐性知识共享与转移的障碍需要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9.
知识管理正在成为军队发展的新战略思维。装备安全管理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知识,对这些隐性知识进行挖掘,可以大大提高装备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文章分析了装备安全管理实践中隐性知识的来源,介绍了隐性知识转移、沉淀和转化方法,并根据我军装备管理的特点,结合我军装备管理实际,利用美军隐性知识挖掘技术中的任务回顾法(AAR),提出了装备安全管理隐性知识挖掘策略,以装备管理中的装备安全管理为例对任务回顾法(AAR)进行了应用,研究了如何应用隐性知识挖掘技术对装备管理中的隐性知识进行挖掘,进而实现应用隐性知识使装备管理中好的经验做法得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时代,隐性知识成为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优势的源泉。本文首先结合SECI模型对建筑企业的隐性知识及其转移特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然后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ISM)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到隐性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结构层次关系,最后对关键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该研究将有助于建筑企业更有效地实现隐性知识转移,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团队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任务,对于创新研发型企业,提高团队成员的能力和素质、促进团队沟通和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研发智慧是团队建设的核心内容,利于知识管理思想,开发团队成员个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形成企业知识资源在分享、吸收、加工的过程中,实现团队个人和整体对知识的学习、分享、贡献的能力增强,从而,建立高效的研发队伍。  相似文献   

12.
基于耗散结构论的高校隐性知识转移机理分析和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朝宾  吴洁  黄伟  施琴芬  张运华 《价值工程》2010,29(11):141-143
高校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主要生产与传播基地,无论是知识的深度还是广度都是企业和其他机构所无法比拟的。高校竞争优势的创建和维持取决于知识转移的绩效,尤其是隐性知识转移的绩效。同时,高校隐性知识转移的效率和效果又具有外部性,这种外部性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耗散结构论的视角,运用耗散结构和熵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了高校隐性知识转移的关键影响因素和主要转移途径,从定量的角度对高校隐性知识转移的机理进行了阐释,并结合高校的三大功能提出了高校隐性知识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13.
基于心理契约的中医院隐性知识转化与共享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心理契约为切入点,分析了心理契约在中医院隐性知识转化与共享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从交易维度、关系维度和团队成员维度提出了中医隐性知识转化和共享中良好心理契约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隐性知识是知识管理的主要对象,企业臆性知识的共享与转移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隐性知识的特性、知识共享与转移主体的多层次性以及企业的环境共同构成了隐性知识共享与转移的障碍。要消除隐性知识共享与转移的障碍需要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5.
《企业经济》2015,(3):89-93
研究了高管团队的受教育程度及组织信任对企业新产品绩效的影响研究了高管团队的受教育程度及组织信任对企业新产品绩效的影响,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引入高管团队的知识共享和团队自反性两个团队过程为中介变量享和团队自反性两个团队过程为中介变量,建立高管团队受教育程度、组织信任与新产品绩效的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受教育水平对新产品绩效的直接影响不显著高管团队受教育水平对新产品绩效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其可通过直接影响团队的知识共享与自反性与自反性,进而间接地影响新产品绩效;而组织信任一方面对新产品绩效有直接正向影响而组织信任一方面对新产品绩效有直接正向影响,另一方面团队自反性及知识共享在此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尽管不少文献研究了企业跨项目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但尚未研究组织知识治理策略与项目团队成员认知对跨项目知识转移的作用机制.本文对两家我国IT服务企业进行案例分析并得到,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氛围、制定正式制度、设置专职机构和合理配置项目间资源对跨项目知识转移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其中,组织文化氛围主要包括领导支持和知识共享文化,组织正式制度主要涉及工作惯例、文档规范化管理和考核奖励机制,项目间资源配置主要指人力资源的跨项目调配,同时还涉及会议室等其他软硬件资源的调配.同时,这些组织知识治理策略也通过知识源项目团队成员和知识接收方项目团队成员的能力和期望两方面的认知而对跨项目知识转移效果产生间接的影响,即项目团队成员认知因素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但是,信息技术使用对企业跨项目知识转移并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知识管理在企业生存与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隐性知识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是知识管理的重点所在。文章在阐述隐性知识管理相关概念基础上,对隐性知识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促进企业有效实施隐性知识管理的四点措施,从而希望对企业的隐性知识管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刘刚 《价值工程》2012,31(4):181-182
基于商务英语习得机制及隐性技能转化策略研究,认为,商务英语教学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商务英语习得过程中理解显性知识、运用显性知识、领悟隐性技能,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9.
高阶理论和烙印理论尽管指出了决策者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的影响,但却鲜有研究将二者结合。本文以决策团队为分析单元,使用2016—2020年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以数字化转型战略中的重要表现形式——技术并购为研究情境,检验了高管团队内部的异质性是否会影响企业进行数字化相关的技术收购。研究结果显示:高管团队在年龄、性别构成上对数字化战略的偏好存在差异。进一步地,聚焦高管的烙印特征,本文发现技能性烙印和制度性烙印的差异在影响企业从事数字化相关的技术收购上显著;而经验性烙印则对并购决策没有显著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科研团队知识转移有助于团队绩效和知识创造,但同时使得科研人员角色压力过大,损害科研团队长期的生存能力,此外还会造成科研团队知识过剩。针对此困境,文章从团队绩效、知识创造、角色压力和知识过剩四个方面分析了知识转移对科研团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