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转换语法指出转换就是将句子的深层结构转换成符合句子语法的表层结构。动词分词的表层结构是由其深层结构转换而来的。对句子的深表层结构的相互转换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生成语法(generative grammar)通常也成为转换生产语法,是著名语言学家N·乔姆斯基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创建的。生成语法与通常的语法学是有很大区别的。转换生成语法的研究对象不是通常的语言学家研究的表现的语言,是内在性语言。内在性的语言通常是指大脑对于语法结构的理解以心理形式展现。表现的语言是指人们的言语行为,说话时所用的词句等。本文就转换生成语法视角下的英语教学展开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真.译者应当熟悉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性以及汉英语言结构的特殊性,在翻译中充分理解和把握语言深层所蕴涵的文化内涵,让翻译真正促进各国文化间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语言的翻译,也是思维的翻译。翻译的一般程序为:1、分析——从语法和语义两方面分析原文的 表层结构;2、传译——在脑子里把经过分析的信息传译成译语;3、组织——把传递过来的信息重新加以组织,使之符 合译语要求。  相似文献   

5.
there-结构存在句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目前从转换生成、系统功能以及认知等语言学派都有专家学者对该句型进行研究。文章从构式语法理论入手,将there-视为一个构式,探讨there-结构存在句的构式意义。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传统翻译教学和教科书强调具体的翻译技巧和语言形式的转换,将翻译模式化、程式化,没有关注语际转换中的思维过程,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更是缺乏实际意义。口译中的释义理论强调翻译的对象是语言,而非意义。文章拟在这一理论关照下来探讨大学非英语专业的英译汉教学,如何在英译汉中脱离源语语言结构的束缚,以及翻译"意义"。  相似文献   

7.
翻译的本质是转换语言,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而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风格贯穿于整个故事情节,而这些情节的载体是语言文字。小说语言有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两种。从我国开始发展翻译理论,一直争论语言风格问题,也没有形成统一的风格定义。基础此,主要从风格翻译视角探究了《傲慢与偏见》译本的对话、句子结构、独白、语言表达能力、译本选词以及译本内容。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英语语言学研究领域中,转换生成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可谓是泰山北斗,毋庸置疑的理论地位为这两种方法之论在研究人类语言发展进程的领域中提供了绽放流光溢彩的舞台。本篇文章采用了基本理论来对研究的对象与方法做出对比,对比的同时融入了理论分析从而得出两种语言学派的迥异之处,以便于语言初级学习之将自己掌握的语言学理论知识同日常学习相结合,透过语言表面加深对其内涵的认识和解读。  相似文献   

9.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认为语言是一个言语行为事件,研究语言就是对行为事件结构的描写。转换生成语法的哲学基础是理性主义,将语言视为一种语言中所有合语法的句子的无限集合,认为研究语言就是研究人类的本质。两大学派都为现代语言学开始研究语言现象背后的机制问题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句法象似性成为了语言象似性研究的重点。本文就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理论中的三个理论分析讨论了句法象似性中的距离象似性和数量象似性在生成语法中的体现。从而证明生成语法与语言的象似性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文化意象是文化环境下生成的代表各个民族文化的特殊符号。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传播活动。因此.两种文化语言之间的转换就是文化意象的转换,本文章将从文化意象的众多代表形式及其独特的意蕴着手。探讨文化意象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语法翻译法在众多的教学法中历经历史的变迁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语法翻译法在语言对比、理解方式、语言意识、语言敏感度与接受度、语言思维转化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其他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应重新理解和认识语法翻译法,扬长避短,发挥其在二语习得中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将英语文体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到英语专业高年级课程教学中,有利于帮助学生从对语言表层结构的学习过渡到对深层结构的理解,逐步学会在语音、词汇、句法、语义和语篇等层次系统性地独立分析、赏析不同文体并实现有效交际,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汉英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翻译中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和思维相互影响,互为表征。翻译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而且是思维方式的变换。要研究语言的特征及其转换,必然要研究与语言和文化均有密切关系的思维方式。汉英语言结构的差异。实际上是汉英民族的思维差异在语言中的具体体现。本文就汉英民族的思维方式及翻译中的转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各种语言之间进行表达交流的过程,反映了各民族、国家之间的了解和沟通日益加深的现状。由于语言环境等的差异,翻译工作存在实际难度。掌握翻译中的跨文化转换性质,并且运用相关的理论和标准进行翻译活动,能够增进翻译工作的现代化进展,也能够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名动转类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运用现象,以名词之形行动词之实,体现了语法功能的转换和概念语义的合成。名动转类词的这种语用标记性使得语篇具有修辞效果。这种修辞效果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中得到阐释。在翻译名动转类词时,译者应从认知的角度识解原文,结合语境突显这种结构的特定语义,然后根据目标语的结构特点进行语境顺应,恰当转换言语符号,以实现原作者交际意图与目标语听/读者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7.
翻译过程研究是翻译研究中极其重要的课题。通过对国内外翻译界提出的种种翻译过程经验或模式的总结和简评,重点介绍从心理角度探讨翻译过程的理论模式,指出翻译过程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转换,更是一个认知心理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8.
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为翻译学研究和译作分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生态翻译学理论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突出强调译者的主体性。生态翻译学理论提出的翻译方法是侧重"三维"间的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语言层面上的转换,还要实现文化内涵的传载和交际意图的传递。与以往从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美学理论等角度的分析不同,本文采用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转换角度评析唐诗《春晓》的英译文本,分析每一译本在"三维"转换方面的得与失,并得出"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最佳译文。  相似文献   

19.
根据生态翻译理论,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字幕翻译中,译者通过在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的选择和适应,不仅实现了语言的转换,而且还实现了文化和交际意图的传递,适应了翻译生态环境,达到了翻译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20.
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转换的问题,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存在很明显的差异,基于词、词组、小句、句四个层次的分析比较,可以推断出英汉转换的大体趋势,掌握它们之间相互转换的一些规律,为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