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周刊》2011,(4):17-17
事件:今年春节,“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成为一个热得发烫的微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于建嵘开通的这个微博目的很简单通过网络的力量,找到被拐卖的乞讨儿童,减少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的现象。从影视名人到学者,从官员到警察,从媒体人到普通学生,一场微博上解救乞讨儿童的大行动不断升温,许多人投入到这场大接力中。  相似文献   

2.
褚冬宁 《经贸实践》2016,(7):278-278
环境犯罪是近年新兴的犯罪形态,环境犯罪不是刑法学上一个具体罪名,而是一类罪。环境犯罪指行为人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实施的严重的破坏或者污染环境,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环境犯罪作为一类罪,生态属性是区别于其他类最的根本属性。另外,别出心裁的违法者利用环境犯罪的长期潜伏性所逃避责任,所以将环境犯罪界定为自然犯,合理合法地将责任归结为行为人。  相似文献   

3.
《刑法修正案(七)》针对传销行为增设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为了打击传销活动,维护经济和社会秩序,该罪规定主体范围狭窄。提出了扩大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主体范围的必要性,即应将传销活动的积极参加者入罪处罚,并对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法条进行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并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现从未成年人的犯罪原因、刑事责任认定、适用刑罚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根据刑法的基本原则和未成年人的特点,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关键要起到教育和震慑作用,而不能适用死刑、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这样才能体现中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非法持有毒品罪的设立,对严惩毒品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正确理解和把握本罪,在司法实践中,必须从犯罪的构成着手,正确把握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客体、客观、主体、主观等方面的特征,准确认定非法持有毒品罪的罪与非罪的标准,明确区分非法持有毒品罪与其他以“持有”为前提的毒品犯罪的界限,以期严惩当今日益严重的毒品犯罪现象。  相似文献   

6.
关于流浪乞讨儿童救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些年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流浪乞讨儿童背后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组织,导致流浪乞讨儿童的人数不断增加,权益受到了更大的侵犯。为此,我们要从根源解决问题,通过对个案的救助扩大到组织救助,并逐步瓦解日趋壮大的组织机构。对流浪乞讨儿童的救助要从心理入手,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和戒心,纠正不正确的是非荣辱观。这是当今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关乎着中国社会十年、二十年之后的社会结构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社会问题,有人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近年来根据司法部门统计的情况表明,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且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当前刑事犯罪活动中的热点问题,在社会上已造成严重危害,严重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生活中,对近亲属的财产犯罪屡见不鲜,但鉴于近亲属之间的亲权关系,立法对近亲属之间的财产犯罪往往不做犯罪处理或者酌情从宽处理.但司法实践中,夫妻一方伪造身份藏匿子女,向配偶索取钱财如何处理产生了较大的定性争议,此种行为是以无罪论还是以刑事犯罪论处、 以敲诈勒索定罪处罚还是诈骗,都存在较大争议.虽然刑法对两罪的行为方式规定不同,但在特定犯罪情境中,析解两罪以及"诈"的内涵意见不一,往往导致了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定性争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是指14-18周岁的我国公民的行为触犯了国家刑法的犯罪行为。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呈低龄化、暴力化、严重化的倾向,未成年人杀人、抢劫、伤害、吸毒案件逐步增加。未成年人犯罪逐年增加,究其原因既有未成年人自身特殊的原因,同时也有社会因素。因此,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强化家庭预防犯罪的功能,抓好对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校预防犯罪的作用,提高教育改造质量,认真落实帮教安置工作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较为有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作为修订后的97刑法新增加的一个犯罪,我国理论界近年来对这一犯罪研究的文章也颇多,经过大家的共同探索,关于该罪的构成要件各方面已基本达成一致看法,但是对于该罪的犯罪主观方面究竟是故意还是故意过失均可的问题上,至今仍颇有争议且未得到妥当解决。本文拟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方面进行研析,以期能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一些思路。一、侵犯商业秘密罪主观内容的分歧意见我国刑法规定了四种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1.
影响我国发票犯罪立法的主要因素是发票的功能与发票管理制度以及发票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我国发票犯罪立法在我国税收刑法中的比重和地位过高,在立法理念上过于强调对发票管理秩序的保护,而忽视了税收利益;罪名设计上采取行为对象和行为方式的双重标准,某些罪名在入罪标准上采取"数额较大"和"情节严重"的双重标准。应调整发票犯罪的刑事政策,严格限制发票违法行为的犯罪化。在罪名设计上摒弃发票种类的标准,而以行为方式为单一的标准;在入罪标准上,摒弃"数额较大"的标准,而以"情节严重"为单一的标准,并同时调整发票犯罪的法定刑。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类型多元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成员团伙化的特点。家庭负面影响、学校应试教育模式和社会不良风气等是构成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动植物检疫失职罪属于监管型渎职犯罪的一种具体犯罪。本罪的客体为单一客体,是指对动植物检疫机关正常活动的侵害。本罪实行行为的表现形式为不作为。本罪因果关系要根据动植物检疫失职行为对危害结果所起作用大小是否达到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度来进行判断。本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包括动植物检疫机关的检疫人员和其他负有动植物检疫职责的人员。本罪主观方面只能是过失,不包括间接故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乞讨人员"的话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而"乞讨"大军中的"未成年人"却鲜有关注,从拉萨市"未成年乞讨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未成年乞讨人员的问卷及社会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力图为完善拉萨社会救助体系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居高不下的态势近些年甚至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所以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以及群体的重视,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将从未成年人自身因素中的心理原因进行探析并给出研究对策,从“心”探求根本,由本溯源,从现象到本质,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陈贤强 《发展研究》2007,(3):105-107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趋势 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仅从2000年至2004年,在全国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以14.18%的幅度逐年上升,而截止到2005年7月,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3.96%.  相似文献   

17.
诉讼欺诈行为,无论是作为诈骗罪、敲诈勒索罪还是独立成罪,探讨其罪刑关系的基础问题对于立法实践是非常必要的。从犯罪本质出发,诉讼欺诈行为侵害了双重法益;从法益保护优先性角度考虑,由于诉讼欺诈行为与诈骗罪在手段和目的上应当存在着牵连关系,因此在立法上应综合考虑对不同法益的保护方式,通过增设诉讼欺诈罪、并与诈骗罪择重处罚来协调罪刑关系。同时在定罪量刑中尚需解决好犯罪完成形态及共同犯罪等犯罪形态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而且呈现出低龄化和成人化等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切实有效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就必须密切联系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挖掘其深层次的原因。未成年人犯罪有着深刻的内外原因,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在的原因,都极大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心理,着重从其心理视角进行分析,可以寻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运输毒品罪是指行为人以营利为目的或出于其他原因,明知是毒品而采取携带、邮寄,利用他人或使用交通工具,为他人运送毒品的非法行为。由于运输毒品的行为人对毒品不享有所有权,因此,我们在界定运输毒品犯罪与其他毒品罪时,在理论上就提供了一个可靠依据,使司法人员对运输毒品罪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彩票事业的飞速发展,与彩票有关的犯罪也越来越多样化,然而刑法的规定却是相对稳定的,面对新出现的此类犯罪,有人主张应该对与彩票有关的犯罪单独立法予以规制;也不时有相关司法解释出台,讨论未经国家批准擅自发行、销售彩票构成犯罪的行为的定性,通过对非法经营罪的剖析,否定非法发行彩票构成非法经营罪的观点,依案件事实具体的情况,认定非法发行彩票的行为分不同情况构成赌博罪和诈骗罪,从而对无限扩张非法经营罪的处罚范围,进行检讨和合理限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