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国经济信息》2004,(12):23-25
从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为主转变为满足人们的发展需要,这是“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一个明显区别。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张莉 《改革与战略》2012,28(12):12-16
马克思财富观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基础之上,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物本财富观”的根本性反思.马克思通过对财富问题的论述,重新揭示了财富的源泉、本质、衡量尺度及其现实意义.文章旨在以马克思原著中丰富的财富思想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语境中把握其财富观念,解读财富的人性基础,分析财富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既可以为树立科学的财富观念提供理论指导,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马克思财富观对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进步所具有的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关注。  相似文献   

5.
刘岚 《乡镇经济》2002,(11):35-36
本从经营劳动的特殊性入手,探讨了应给予经营较高的,与其劳动贡献挂钩的报酬原因,以及在分配上应采取什么样的形式,以实现对经营的长期激励和约束。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商品或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和存在非劳动收入是正常的。人们在阐述其合法性时往往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论证依据。这样,很容易导致劳动价值论的庸俗化,同时,也会降低当代理论的可信性与科学性。应该看到,非劳动收入存在的合法与合理性,只在于它是商品或市场经济存在与发展的比不可少的条件。对此,本文进行了阐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7.
剥削及其存在的历史前提——再论私营经济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在新 《南方经济》2003,1(2):13-18
本文考察了剥削范畴,论述了划分剥削和剥削阶段的传统标准,依据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剥削作了新的界定,认为剥削是阶段对立社会的经济关系,探讨了私营经济的划分和性质。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当得到保护”,这是十分重要的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有利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中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第一,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突破。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  相似文献   

9.
10.
经济瞭望     
《中国老区建设》2005,(4):48-49
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1992年前各年份,中国的GNI(国民总收入)与GDP数量基本持平。但是从1993年起到2003年11年间,中国GNI数量年年少于GDP,而且差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1993年以来,恰恰是我国吸收外资规模放大时期。这一差额表明,中国国内创造的价值有一部分(每年约1000亿人民币)并没有成为中国国民收入,而是流向外国变成外国国民的财富。  相似文献   

11.
田萍  徐军 《江苏经济》2001,(5):42-43
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一个最显的标志,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成了富人,越来越多的人从无产变为有产,当人类满怀喜悦迈入21世纪时,回望神州大地上的“富翁”们,可以用4个字来概括-喜忧参半。  相似文献   

12.
1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收入差距问题日趋突出,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进入新世纪,我国已迈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收入差距问题仍然是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收入差距过大,不仪影响我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而且也是制约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认真分析收入差距现状及发展趋势,并采取积极措施将收入差距缩小到合理范围,以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正>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  相似文献   

15.
蔡继明教授和李仁君博士的专鞒《广义价值论》已由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这是在深化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探讨中的一部较为系统的新的价值理论问世,也是蔡继明教授夙昔研究的成果。这部专著虽然有值得商榷之处,但仍不失为一部独具特色、立论崭新、颇具匠心的著作。我想它一定会如同投石池……  相似文献   

16.
目前理论界对社会广主义条件下实行按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探讨主要形成三种观点,一是人为是“三位一体”;二是认为劳动价值论,但认为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三是认为劳动创造和劳动分配是两个不同概念,按要素分配是多种作用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指出这三种观点,并对各种观点作了简要评述,为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范春燕 《改革与战略》2014,(10):135-140
文章首先分析了海外学者关于中国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平等问题研究的观点;其次,分析了海外学者对改革与分配相关问题研究的方法与特点;最后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关于GDP与收入满足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剖析,构造幸福实现程度的指标——收入满足度。并运用笔者2004年在上海地区的问卷调查数据和德国1984年-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与收入满足度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揭示随着收入增加,收入的满足度效应由大变小直至负值。所以,当收入提高到一定程度,政府管理层重点关注的应是提高居民的收入满足度,而不是单纯增加经济活动的结果GDP。  相似文献   

19.
20.
杨宜勇 《发展》2000,(7):37-38
改革开放20年,中国由一个温饱还存在问题的国家进入一个小康社会。这不能不说是20世纪后期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但是,伴随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收入差距也不断拉大。1978年以来,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由0.180上升到0.467。那么。是谁妨碍了我们共同致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