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阴秀文 《走向世界》2012,(27):54-55
在9月入学季,与教育联姻的楼盘真是挠到了购房者的痒处。当今很多家庭,买房不仅仅是为了居住,更多的是为下一代考虑。由于优质教育资源"僧多粥少",在"就近入学"的政策下,紧邻名校的一二手楼盘总是供不应求,由此也带动了一波波"地产傍名校"的热潮。确实,古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今天的"孟母"们付出的一点不比古人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谁会愿意让子女输在起跑线上?买房置业考虑子女入学才是首要问题,手握"教育牌"的学区房自然也就成为地产界的"宠儿"。  相似文献   

2.
王莹菊 《中国西部》2014,(13):106-107
<正>一直以来,"送教下乡"就是一个教育热词。时下,"送教下乡"更是成为了均衡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和一种教研方式。的确,"送教下乡"是连接城乡教育的桥梁,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教育"扶贫"的有力体现。一些教研机构积极组织"送教下乡"活动,许多名校组织骨干下乡指导,许多名师也去偏远的乡村上观摩课,受到了农村学校的好评,赢得了农村教师的赞誉,取得了较好的学术效益和社会效  相似文献   

3.
方晓斌 《开放潮》2005,(2):54-55
近几年,“名校办民校”已成为一些市县重要的教育发展政策。实践证明。“名校办民校”虽然打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招牌,但实际上导致了许多弊端:国有资源流失、家长双重交费、对“纯”民办教育的不正当冲击、教育领域的“马太效应”、教育腐败等。种种现象表明。“名校办民校”,特别是由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转制而成的民校。作为一种改革实验已经到了应进一步思考其今后走向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孵化器”,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着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重庆市巴南区倾力实施“三名”工程,以培养名校长、名师、名校为重点,全力推进全区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努力实现用教育与文化的发展助推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2019年,"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在重庆展开。"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安全处置、环境影响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无废城市"不是指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所有固体废物完全资源化利用,它更多体现在循环经济理念上。随着"无废城市"建设的推进,我们所居住的城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2013年9月,学校迎来了"一校两区"的办学格局,办学规模达到121个教学班,师生员工8000余人.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将永川中学建设成为"重庆市名校"的发展目标,这是每一个永中人的荣耀和自豪,但更是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周刊》2011,(29):32-35
在河北买房,坐地铁来北京上班,回家打"010"市内电话,家门口就是北京某名校或大医院的分院这或许将是未来相当一部分北京人的生活轨迹。以永定河为界,河北固安县与北京大兴区隔河相望。过了永定河上的大桥,固安便在眼前了。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一篇题为"幼升小的牛娃怕不是爱因斯坦转世"的文章在朋友圈中广为流传。文章提到某名校幼升小报名人数8000多人,经过网选、机考、面试三轮,最终只录取60人,竞争激烈程度令人咋舌。名校光环之下,不少家长精心撰写了"牛娃简历",希望为孩子争得一张"入场券"。(4月22日《重庆时报》)"三个半月我开口说话""懂得核反应堆""学会了函数和极限",有谁会相信这些类似自我营销的自诩之  相似文献   

9.
钟静 《辽宁经济》2012,(10):28-30
"择校热"高温不退,仍然是义务教育阶段最突出的教育公平问题。近年来,邯郸通过盟校、并校、设分校、新建校"四种模式",创造性地实施盟、并、增、切、扶、强、训、改、投"九字方略",走出了一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择校热"已淡出人们的视野。邯郸的探索,为促进辽宁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稳定"与"发展"在哲学上是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范畴,它们既有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斗争性方面,也有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同一性方面。而在国家建设中,"稳定"与"发展"的同一性方面无疑是该矛盾关系的主要方面,其具体表现在:"稳定"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而"发展"又最终促使社会达到真正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前,名校集团化是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一种实现形式,利用名校的资源优质优势和管理优势的辐射,通过名校输出品牌、管理、师资,促进弱校、新校的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内涵式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采取名校设分校和联合办学等方式实现集团化办学。但是,名校集团化办学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问题,如集团内学校缺乏共同文化、教师团队之间存在人为性隔阂、人事和财务管理制度贯彻不畅等现象,相应也带来的集团化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督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艾莉 《中国西部》2013,(22):38-41
30年前,我国领导人邓小平主导的改革开放战略,实际上是看准了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和社会经济改革的必然,力促城镇化的发展。直到2011年,我国"非农"人口首次超过了农业人口,中国城市化改变了中国数千年来的社会结构。然而,如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一样,城市化越发展,伴随城市化进程出现的高房价、交通堵塞、高污染、能源不足等病症,也让人们开始选择"归隐山林",即与城市化发展特征相悖的社会发展趋势——"逆城市化"。在中国已经开始出现与"逆城市化"模式相似的发展思路的雏形,比如成都市提出的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三步走策略。在高楼大厦中办公,生活在绿色花园中,是人人的愿望,这愿望或许能在蒲江和南部的发展模式中找到现实的出口。  相似文献   

13.
"县域"和"县域经济"是中国国情条件下特有的概念,本文在简单分析了县域经济与旅游业的关系后,阐述了旅游业对县域经济的作用。然后,提出了推动县域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旅游"发展观念——强调旅游业与当地其他产业的交汇融合,谋求整个旅游产业系统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和与整个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最后,对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提出了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甘肃提出了努力在"十二五"时期,实现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面对甘肃的基本实际省情、与全国和西部存在的差距,甘肃省要不要跨越式发展?能不能跨越式发展?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找准游艇产业的发展定位,科学设定发展路径,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从而形成独特的发展模式,是有效实现浙江游艇产业科学发展的关键游艇产业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经过三个多世纪的演变,如今已经发展成集航海、运动、娱乐、观光、休闲和商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消费业,被誉为"城市的名片"。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发展我国旅游业的指导性意见》中首次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游艇旅游。国家旅游局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游艇作为发展水上旅游的重要载体,国家发改委也将游艇产业纳入鼓励发展的产业目录。在《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浙江省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浙江省海洋体育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文化中,均有对游艇产业的引导与扶持。舟山、杭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在今年的"两会"上,我们看到最多的关键词是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农业等关系百姓民生的实质性问题,各烈弋表所提的问题也更加务实,贴近民生,汇聚民意。"两会",让人们看到了过去的付出与成果。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并且不仅注重发展的速度,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更加优化资源配置的结构,促进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加快,经济增速等主要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自主创新和竞争力逐步提高;地因可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趋于缩小,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建设步入新阶段之后,高质量发展正在成为其主要目标,但学术界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却存在不同的看法。作者首先假定"一带一路"是一种发展导向型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进而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可持续性,而实现可持续性的基本路径在于机制化。"一带一路"的发展导向决定了在其起步阶段不以设置规则为门槛,从而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机遇,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带一路"建设不需要规则和机制化。机制化建设是"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合作的内在要求,是应对外部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对接现行全球治理体系的前提条件。但这种机制化建设不可能复制现有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化建设的模式,而是需要遵循共商、渐进与义利观原则。以此为前提,"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与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美国的哈佛大学是世界第一名校,估计很多大学都不答应;但如果评选世界大学中的"首富",那非哈佛莫属。8月21日哈佛大学宣布,该校获得的捐赠资金已经高达349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名校办民校"已成为一些市县重要的教育发展政策。实践证明,"名校办民校"虽然打着扩 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招牌,但实际上导致了许多弊端:国有资源流失、家长双重交费、对"纯"民办教育的 不正当冲击、教育领域的"马太效应"、教育腐败等。种种现象表明,"名校办民校",特别是由义务教育 阶段的公办学校转制而成的民校,作为一种改革实验已经到了应进一步思考其今后走向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20.
正确的办学目标,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规范管理,一流的教师队伍,鲜明的办学特色,良好的社会声誉,是一所名校的主要特征。名校强调的是一种水平,一种地位,一种积淀。创建特色名校是高校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是高等教育发展根本大计,对于进一步推进高校改革,深化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