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的拉动作用。消费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而消费不足是当前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基于此,使用回归模型工具对年龄、总收入、总消费支出等指标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范围包括22岁至70岁之间的个体,发现年龄与消费支出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加,消费支出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会逐渐下降。最后,根据这些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包括促进年轻人就业和创业、加强消费引导和培育消费习惯,加强社会教育和意识形态引导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通过对我国居民的平均储蓄倾向进行分析,对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进行拓展,并对我国当前消费需求不振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一、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1.平均消费倾向曲线是一条向左下方倾斜的单调递减曲线。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Absloute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我国1997-2005年城镇居民消费、收入及其他相关数据,通过标准差变异系数和个人年平均消费倾向两个指标,分别对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发现在我国现阶段,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会引起平均消费倾向和消费需求的反方向变化.在对计量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单位根检验(ADF)、协整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根据我国1978~2008年的年度数据,采用实证方法探讨了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与其消费倾向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与平均消费倾向呈负相关关系,即收入差距扩大是导致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消费需求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据此本文还提出了缩小河北省城乡收入差距,促进消费需求增长,进而刺激经济增长的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5.
6.
韩军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4)
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中的农村数据,在面板数据条件下使用滞后水平变量作为工具变量分别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单方程和系统方程进行估计,发现特定时期的单方程估计结果受工具变量的选取影响较大,而系统估计所得的代际收入弹性为0.446.这说明父辈收入与子辈收入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代际收入流动性较弱,收入财富呈现出一定的代际继承性.因此,在减少收入分配差距的同时,政府应着重增加公共资源的供给,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从而为农村子女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以增加代际间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收入分配情况却呈现出失衡的状态,收入差距正在扩大。收入分配情况直接影响一国的消费需求总量和结构,我国的消费需求内需不足,为利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带来较大阻力。为此,今后应致力于消除由不合理因素造成的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发挥政府在收入再分配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关注不同收入结构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从行为经济学视角解释了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率和非工资性收入占比同时提高的现象。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显著高于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而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间的边际消费倾向无统计差异。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更多用于居住等生活必需支出,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则用于提高众多子类消费。此外,以上结果在城乡间和地区间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9.
收入再分配对我国居民总消费需求的扩张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我国收入再分配与居民总消费需求的关系。文章利用分组的家庭户数据,用三种方法度量居民消费支出,估计了各收入组的边际消费倾向差异。研究中还将变量间的长期动态关系和通货膨胀因素纳入分析范围。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收入分配显著影响了居民消费。根据本文的模拟计算,即使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份额只有微弱的提高,也可以增加数百亿元的居民消费需求。因此,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加大居民收入再分配的力度,壮大中等收入者的队伍,提高农民收入,对刺激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居民的消费方式已从过去的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基本上由温饱型过渡到小康型,但消费关系日益复杂。新疆城乡间、地区间农村居民消费状况仍存在较大差别,制约新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收入、环境、理念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13.
Consumption over the life cycle: How different is hous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cro data over the life cycle show different patterns for consumption for housing and non-housing goods: The consumption profile of non-housing goods is hump-shaped, while the consumption profile for housing first increases monotonically and then flattens out. These patterns hold true at each consumption quartile. This paper develops a quantitative,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of life-cycle behavior, that generates consumption profiles 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ed data. Borrowing constraints are essential in explaining the accumulation of housing stock early in life, while transaction costs are crucial in generating the slow downsizing of the housing stock later in life. 相似文献
14.
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本文在分析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1978-2010年经验数据,构建了反映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互动关系的VAR模型,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进一步考察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扩大内需背景下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兴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2)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扩大内需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助推器,但自1990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从整体上看呈现下降趋势,过低的消费率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制约我国消费需求提高的关键是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如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扩大内需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 总被引:68,自引:4,他引:68
对国际贸易结构的理论与经验研究已经充分揭示了技术在贸易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如何识别贸易品的技术差异,如何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状况,进而如何从技术分布来分析贸易结构等,目前还没有非常成熟的方法。本文试图通过完善关志雄(2002)在这方面的努力来提供基于贸易品技术分布的贸易结构分析法。本文用显示技术附加值赋值原理作为识别贸易品技术附加值高低的理论基础,然后根据这一原理提供了具体的赋值方法,并提出了四种基于贸易品技术分布的贸易结构分析方法,分别是:竞争互补指数、竞争压力指数、技术高度曲线和贸易品高低技术分类分析法。最后,本文用上述方法分析了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18.
19.
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改善国民经济中间消耗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本文利用历年的投入产出数据,对中国1992年以来中间消耗水平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通过三大产业部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和中间需求消耗矩阵时间序列研究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及价格变化对整个国民经济中间消耗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这一时期,技术进步对降低国民经济中间消耗的水平和改善经济增长效率做出了贡献,但由于价格关系的改变和中间消耗水平较高的部门比重增加,用现行价格反映的整个国民经济的中间消耗率反而是上升的。要改变这一趋势,保持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各部门的投入产出效率,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结合起来。在这一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降低整个国民经济中间消耗水平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税收结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 总被引:49,自引:4,他引:49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说明在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税收结构下,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资源税类和财产税类份额的增加会扩大资本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市场收入的分配差距,而特定目的税类和行为税类份额的增加则会缩小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的收入分配差距。同时,所得税类、资源税类和行为税类份额的增加会提高经济的总体规模,而财产税类和特定目的税类份额的增加则会降低经济的总体规模。这说明在现阶段的中国经济中,有必要对所得税类和财产税类进行结构和职能两方面改革,使这两种税能够体现社会公平的税收职能。单纯地从税收结构的数量调整上讲,目前应提高所得税类的税收份额,并降低财产税类(即房地产税)的税收份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