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阳琦 《经济管理》2003,(23):88-92
金融服务业的开放是国际金融发展的一种趋势,加入WTO以后,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将适用于我国,我国的金融业也将进一步对外开放,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着来自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中资银行较外资银行原有的竞争优势将会丧失。本论文试图从中资银行本身存在的导致竞争力不足的原因入手,分析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竞争力差距,论述短期内外资银行进入会给中资银行带来的冲击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外资银行在国内金融市场所占份额到2001年末为2%左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银行将在2006年后获得与中资银行同等的国民待遇,届时,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将得到飞速发展,在未来的10~15年,将逐渐扩大到30%的市场占有额。这就更需要中资银行在竞争中加强与外资银行的联盟,促进双方更快地发展和进步。 1.技术合作。技术合作将对中资银行的内  相似文献   

3.
王丽 《时代经贸》2007,(5Z):76-77
2007年后,外资银行可经营人民币业务,迎来了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竞争的新时代。中资银行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如何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阐述,以使中资银行更好地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中资银行如何应对外资银行所带来的冲击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但是,我们在探讨中资银行自身缺陷同时,也应看到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同样面临着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中资银行潜在的比较竞争优势及基于上述优势的竞争策略-加强与外资银行的合作,探讨中外银行合作的利益所在、业务领域、合作方式、制约因素与发展前景,为入世后实现中资银行、外资银行、消费“三赢”局面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5.
李国胜 《时代经贸》2007,5(11X):1-2
一般认为在WTO框架中,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由于二者之间的替代性形成竞争关系,外资银行会挟其巨大的资本量,给中资银行造成巨大的冲击和毁灭性的打击,本文以浙江兴业银行1907——1951年的资料说明,从资金外来和拆放以及外汇套息角度,说明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之间的实际关系是相当复杂的,既有着竞争关系也有着不同程度的互补关系,例如外资银行不仅不会给中资银行融资,而且中资银行还会替外资银行融资,这值得资本还不丰富就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的的中国深思:有必要进行银行业的改革,创造出为更大容量资本顺利运营的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6.
张昱 《时代经贸》2008,6(7):125
2006年11月8日国务院第155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自当年12月11日起实施。这表明我国已结束入世后的过渡期,开始全面开放银行业。外资银行将享受国民待遇,获得更好的发展。这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资银行不断创新和提高,也会给国内银行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和挑战。因此,为了维护国内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健,保护广大中资银行和国内存款人的利益,加强外资银行监管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后WTO时期,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外资银行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我国金融体系.外资银行的进入,将从总体上提升我国银行系统效率,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应的冲击.本文从客户资源、银行业务、服务手段、人力资源等角度分析了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的冲击,并提出应当通过完善金融体系、提高整体实力、培育新生力量及加强合作等策略增强中资银行抗击外资银行的实力,引导中资银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2006年我国银行业市场全面开放的时限越来越近,将会有更多外资金融机构以入股方式与国内银行合资、合作,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正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资银行,一方面有利于中资银行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给国内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带来较大的风险。为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竞争环境,有必要关注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资银行带来的问题,检讨我国的相关立法,完善法律监管以防止外资银行在入股中资银行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向外资银行完全开放银行业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外资银行已经在我国向中资银行展开了全面竞争。我们需要对其进入后的影响有理性的认识,以便中资银行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相似文献   

10.
利率市场化可行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最近表示,中国加入WSTO5年后,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将实行同等的国民待遇,金融对外开放将进一步加大,将在更深的程度上参与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这就意味着中资银行将在5年后与国外有着上百年历史和管理经验的外资银行同台竞技了,这就对我国相对滞后的金融市场的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利率,作为金融市场的主角,它的市场化改革也就成了当务之急。既然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迫切的和必要的,那么我国在近期内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否可行呢?答案是我国已经具备了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初步条件。  相似文献   

11.
外资银行对中国零售金融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3年来,中国逐步放宽了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2006年以后中国金融市场将全面开放.本文回顾了目前外资银行在人民币业务方面取得的进展,分析了中外资银行在零售业务方面的竞争形势,认为中资银行今后在客户、产品、渠道等方面将受到外资银行强有力的挑战,提出了中资银行应抓住剩下的过渡时间迅速做出调整,迎接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后新的竞争挑战.  相似文献   

12.
李玥 《时代经贸》2008,6(4):162-163
外资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先进技术和金融创新产品,是我国银行业学习的榜样,也是潜在的竞争者.近年来,外资银行在其核心业务和中资银行展开竞争,在2007年后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迎来了竞合的时代.中资银行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如何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浅议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玥 《时代经贸》2008,6(2):162-163
外资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先进技术和金融创新产品,是我国银行业学习的榜样,也是潜在的竞争者。近年来,外资银行在其核心业务和中资银行展开竞争,在2007年后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迎来了竞合的时代。中资银行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如何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外资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先进技术和金融创新产品,是我国银行业学习的榜样,也是潜在的竞争者.近年来,外资银行在其核心业务和中资银行展开竞争,在2007年后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迎来了竞合的时代.中资银行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如何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如何加强国际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榕 《经济师》2002,(10):226-227
加入WTO的五年保护期对中国金融业来说是一个关键时期。文章通过对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优势、劣势的对比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吴成颂 《经济师》2004,(7):221-222
加入WTO ,对外资银行来说 ,是进军中国银行业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文章从五个方面分析了近两年来外资银行的中国战略 ,提出了中资银行针对外资银行的战略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外资企业客户对中资银行的依赖性还比较大,但外资银行全面经营人民币业务后,客户的流失效应就会逐渐显现出来。因此中资银行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应对。1.中资银行要加强与外资银行的合作,从合作中获取自己的应得利益。由于一部分客户的流失是不可避免的,中资银行对这类客户没有必要作过多让步甚至不惜血本以留住客户,比较合适的策略是争取与相应的外资银行合作,利用中资银行点多面广、网络庞大、资金实力雄厚的优势,为外资银行提供人民币资金拆借、结算、汇划等服务,从外资银行身上分得部分利益。2.中资银行应当实行地区倾斜政策,…  相似文献   

18.
中资银行迎接外资银行全面竞争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鑫 《经济师》2007,(9):264-264,266
随着中国银行业市场对外资银行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在华外资银行已在市场份额、业务经营及人才吸引等方面对中资银行形成挑战。中资银行只有加快改革进程,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中国金融业开放后从容应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文章结合当前中资银行的改制过程提出了中资银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王莉 《经济师》2003,(4):201-202
中国加入WTO后 ,外资银行开始大举进入中国 ,它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 ,也势必加剧了竞争。文章分析比较了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实力 ,从中找出中资银行相对于外资银行的优势和劣势 ,并结合中资银行的实际情况 ,寻求积极有效的对策 ,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资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先进技术和金融创新产品,是我国银行业学习的榜样,也是潜在的竞争者。近年来,外资银行在其核心业务和中资银行展开竞争,在2007年后将迎来竞合的时代。中资银行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如何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