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大企业》一书作者,美国康奈尔大学历史系高家龙(Sherman Cochran)教授于7月22日来本所座谈。座谈会上高家龙教授介绍了他打算研究的新课题:《中国城镇的通俗文化:上海的广告和商业渗透,1800—1983》中外商人和企业使用适合中国大众口味的视觉形象和文字形式的广告,对中国百姓的心理和文化习惯产生了什么影响,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如何?由于高家龙教授对这样的问题感兴趣,因而选择了上述课题。高家龙教授认为,对这一研究课题来说,上海是一个适当的着眼点,这不仅因为上海集中了各地和各种商业广告的特色,而且大企业也以上海为据点,将广告送往各地。即便是重现商业广告的今天。  相似文献   

2.
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是成立于1939年的老制药企业。1992年来,公司以重塑企业文化为战略,不断进行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步伐。一、关于重塑"华联"文化的思考 1、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内在的、必然的需求 "华联"思考之一:企业要不要有自己的理念?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自何处? 华联制药于1993年被市政府列为"仿三资"企业,是上海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作为一个技术密集型、高科技的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党政领导认识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引领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推动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上海糖酒集团作为一家具有六十年历史的大型国有食品集团,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形成了以“和搏奋进、志在超越”的企业精神为核心的“和·搏”文化体系,引领企业科学、持久、健康发展,被评为中国商业服务业改革开放30年功勋企业,荣获了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奖,彰显了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本期特刊发上海糖酒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成果,供读者参考借鉴,让企业文化建设成为增强企业凝聚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4.
杨国雄 《上海国资》2009,(12):14-16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市国资系统这几年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以及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当前,上海国企系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渗透性,为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推动上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上海企业投资外地大多以失败告终,鲜有成功的案例,因与当地的政策和投资环境、消费习惯以及竞争激烈有关,还与上海企业本身的"海派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蒋莉莉 《上海经济》2015,(Z1):79-80
动漫产业是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中最具活力的一个朝阳产业之一。近年来,上海动漫产业出现了动画电影市场业绩斐然、产业园区集聚效果显著和网络动漫等新兴业态发展势头强劲的新动向。这说明了上海动漫产业化程度比较高,在这种新动向的背后是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丰厚的产业基础。发展概况上海现有300余家企业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含有“动漫创作制作”内容,正常开展业务并有产品问世的动漫企业150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大开大合、革故鼎新的大潮推动下,一批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相继兴起,引进了相当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对生产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起了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国外先进的管理文化在这些企业的成功移植,迅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绩效和综合素质,推进中外合资、合作企业迈上了追求卓越的经营之道,为同行和世人所注目。本文优选了上海轻工系统的上海施乐复印机有限公司、申美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上海庄臣公司等三家中美合资。  相似文献   

8.
关于推进上海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作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地区,文化产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但文化产业在体制改革方面尚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文化产业自身活力不足和外资的步步进逼正在困扰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上海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的创新改革,建立现代文化企业制度,减少审批环节和行政性收费,加快由行政审批制向备案制的转变,促进上海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综观世界发达城市的发展,当城市步入后工业化时期,文化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城市消费、城市吸引力和城市竞争力的核心维度。品牌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是最具传播力、影响力、感召力的文化价值载体,国内外的发展实践显示,从宏观的城市品牌,中观的产业品牌,到微观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品牌已经成为城市和企业集聚资源、人才、技术,实现消费价值的最有力的市场竞争工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拥有品牌比拥有土地、厂房、机器更重要。在上海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应转变发展思路,从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品牌文化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和培育,通过创新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组织形态,大力营造上海品牌文化氛围,塑造上海城市文化形象,从而有效促进上海产业和企业的品牌化,提升上海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为例,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存在紧密的后向关联关系,且关联度呈上升态势;同时与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也存在前向关联关系,但前向关联度呈下降态势。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对少数几个产业产品的消耗度较高,所以必须优化上海的产业结构。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作用在增强,而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受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却大大减弱;产业感应度也大幅下降,表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并未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真正融合对接。另外,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受消费的影响较大,是典型的"消费依赖型"产业,出口和投资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有减弱态势。  相似文献   

11.
以文化提升上海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上海工业的增加值率常年较低的原因分析,本文认为忽视产业发展的文化因素和产品的文化竞争力,是上海前一阶段产业发展的软肋。指出户品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取决于以文化为底蕴的观念价值。上海应以文化打造品牌,走品牌竞争之路,并加大文化产业发展步伐,提高文化对上海新一轮发展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2.
国资资讯     
《上海国资》2004,(3):63-64
吴仪赞成上海商企走向全国、连接世界 近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全国流通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明确构建现代流通的重要性,国家要抓10—15家企业,就是要解决好商业流通体制问题;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规划密切相关,省会城市、地级市一定要把规划做好;关于流通业引进外资问题,要向大型跨国公司学习管理体制、业态整合、物流采购、企业文化、人才培养等,目的是壮大、扶持我们自己的企业。她非常赞成上海对百联集团提出的“注册上海、走向全国、连接世界”的要求,认为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好处。  相似文献   

13.
时值金秋,记者如约采访了芬兰威派克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孙志刚先生.他介绍说,威派克公司是领先的国际企业之一,是家族集团企业,总部位于芬兰,现任董事长Antli Wihuri先生是芬兰经济和文化的著名人物.  相似文献   

14.
从一个土地开发者的角色转型为文化产业链的后端增值服务商,探索通过项目融资带动企业的发展西岸集团作为徐汇新一轮改革发展的重要实践者之一,在后世博阶段从一个土地开发者的角色转型为文化产业链的后端增值服务商,探索通过项目融资带动企业的发展,力求突破文化产业的营收价值,在徐汇滨江沿岸构建西岸文化长廊。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申生对《上海国资》表示,西岸集团的成立初衷,即为徐汇滨江地区承担开发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5.
2013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共计花费近半年的时间,对上海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实地调研,覆盖了当时上海大部分由市经信委和市委宣传部挂牌的市级文化及创意园区,累计达到96个。在这次调研的过程中,一方面实地走访了园区,获得了大量园区发展状况的一手资料;另一方面也在与园区经营者、区域管理机构代表、文化创意企业代表的座谈交流中,了解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各参与方对于园区建设发展的基本观点。通过这次的全面调研,基本掌握了上海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与困难。  相似文献   

16.
香港是上海的第五大贸易伙伴,上海是香港公司投资创业的热土。上海将根据CEPA提供的制度性框架协议,加快沪港投资和商贸合作。 上海将在服务领域加强对香港的开放。支持香港企业并购上海服务类企业;鼓励香港公司在商贸领域进入  相似文献   

17.
郑耀宗 《上海经济》2015,(Z1):21-26
2013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共计花费近半年的时间,对上海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实地调研,覆盖了当时上海大部分由市经信委和市委宣传部挂牌的市级文化及创意园区,累计达到96个。在这次调研的过程中,一方面实地走访了园区,获得了大量园区发展状况的一手资料;另一方面也在与园区经营者、区域管理机构代表、文化创意企业代表的座谈交流中,了解了文  相似文献   

18.
李伟 《上海经济》2000,(2):30-32
一、上海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目前存在的五大问题1、上海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本质上是"官办企业"上海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仍是"官办企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行政对企业的组织任命的控制,另一方面是政府对企业的不合理经营干预。  相似文献   

19.
一、合资企业建立企业管理文化的重要性上海“大众”是由中国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以对等的出资比例共同兴办的合资企业,它是由中德双方共同参与企业管理的经营实体。目前,中德双方管理人员相互交叉渗透于企业的各个管理层次和企业的各个部门。当然,要使来自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外管理人员共同在一个企业管理模式下合作共事这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20.
观点选登     
《上海国资》2009,(11):6-6
<正>文化产业改制样本《上海国资》2009年第10期——松绑文化体制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作为全国出版领域第一家实现整体转企改制的出版集团,其改制转型之路,其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其探索的市场经营模式,均被认为是出版业界乃至文化产业界改革的一个先锋示范,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