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个充满想像力和有待开拓的新领域,但不可讳言的是,这个有待开拓的领域也充满了许多的风险和挑战,同时也存在着咨讯与法律方面的欠缺.2005年我国房地产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开始走向国际化.2006年我国房地产开发及营销模式国际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包括房地产融资理念,项目运作,营销模式,营销理念和资本运作.更多的境外企业和基金将关注介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而国内房地产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带来了房地产发展的新的契机和平台.  相似文献   

2.
调控房地产外国怎么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个充满想象力和有待开拓的新领域,但不可讳言的是,这个领域也充满了许多风险和挑战,同时也存在着咨讯与法律方面的欠缺.2005年我国房地产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开始走向国际化,2006年我国房地产开发及营销模式国际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更多的境外企业和基金将关注介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而国内房地产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带来了房地产发展的新的契机和平台.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个充满想象力和有待开拓的新领域。但不可讳言的是。这个有待开拓的领域也充满了许多的风险和挑战。同时也存在着资讯与法律方面的欠缺。为了使我国“十一五”期间房地产业的发展能够纳入健康的持续的轨道。专家就国外房地产市场发展基本状况和政策调控进行了专题调查和比较研究,供有关之士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上海处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比较成熟的沿海地区.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上海房地产营销代理业也不断发展壮大.然而随着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上海房地产营销代理行业专业性不断提高,行业竞争不断增强.在当前上海房地产市场条件下,房地产营销代理企业必须不断进取,寻找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与策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5.
潘彤 《科技和产业》2010,10(7):30-32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地产行业的竞争已经从产品、服务、文化方面上升到营销传播与沟通的竞争,营销传播模式从价格回归到价值、由快速型转向持续效果、由单向传递转为多向沟通,以"分众"、"精准"、"个性"和"互动"为特点的传播模式成为房地产营销传播的主流,新媒体分众传播、非广告传播活动和跨界营销传播成为房地产营销传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李玉雪 《中国经贸》2009,(16):143-144
房地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又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有效地解决该行业的融资问题是促进其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发达国家房地产企业融资模式的多样化为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而在我国,由于金融体制尚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房地产融资体系有待健全。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针对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的各种约束,提出改革我国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营销模式逐渐从以前的价格营销、地段营销、品牌营销、企业文化营销发展到如今的文化营销的轨道上来。文章对房地产企业文化营销的内涵和形成背景进行了详细阐述,对房地产企业文化营销和传统营销的区别进行了分析,分析了目前房地产文化营销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论述了房地产市场绿色营销的概念与内容;其次论述了我国房地产市场运用绿色营销的必要性;然后对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绿色营销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及加强我国房地产市场绿色营销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静 《魅力中国》2013,(31):76-77
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一投资性房地产》在该准则中规定,企业在后续计量中通常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在满足特定的条件后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一个企业不能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在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的背景下,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无疑更符合实情,但公允价值在我国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发展和完善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必然会遇到一定的挫折。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其房地产交易仍存在着不规范现象,所以要获得透明、公平、合理的公允价值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10.
魏圣尧 《魅力中国》2013,(26):398-398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市场化的改革起步,房地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尚未成熟,学界和商界对房地产商品及其市场的仍有待加分析深。本文以洛阳市区域房地产为例系统的分析了房地产商品价格决定机制、影响因素。旨在为房地产项目的评估提供分析模型,为政府的宏观调控.银行的项目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吕兆毅 《山东经济》2009,25(2):F0003-F0003
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后半期,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即纠正前几年过度市场化的倾向,改变粗放经营方式;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住房建设模式和消费模式,住房建设要向“集约型、资源节约型”发展;住房政策理念要向民生转变,在强调住房经济属性的同时,也要重视住房保障属性。住房作为民生基础,在发展住宅市场讲求效益的同时,更要加注重社会公平。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山东房地产市场也在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相应地在市场管理上要进行组织变革,在住宅开发环节上要进行技术变革。  相似文献   

12.
“拐点论”的争议难掩房市调整步伐 从200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房地产政策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无论房地产发展模式的改变还是土地政策信贷政策的从紧,这些都预示着200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正因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将出现巨变,从而也就从年初以来发生了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出现“拐点论”的大讨论。不管这种讨论如何激烈,赞成或不赞成都有无数个理由,但不争的事实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大调整已经从全国各地开始。  相似文献   

13.
2003年6月央行出台了以加强商业银行对房地产信贷的控制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性文件后,我国房地产信托市场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其运作模式也变得多样化起来。本文就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房地产信托的主要运作模式及其优缺点,归纳出在这些模式下存在的问题,进而希望能够推动房地产信托业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业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或城市化进程中的推动力,也是我国人民居住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财富增长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但其发展过程会不断呈现出波浪式前进和景气或周期性循环的特征。把握好房地产业波浪式前进和景气循环过程中的脉搏,了解其短期发展中的波峰或波谷,对市场参与各方无异是至关重要的。该文分析了2009年房地产市场表现的四大特征和2010年开局房地产市场的运行环境,并展望了今后房地产市场趋势。  相似文献   

15.
于琳琳 《中国经贸》2008,(24):92-92
品牌竞争已成为企业占领市场,提高利润率的重要手段。房地产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已从质量竞争,价格竞争阶段过渡到了品牌竞争阶段。本文对于房地产企业如何树立营销品牌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阐述房地产品牌的概念和特征;第二,分析房地产企业营销品牌的现状;第三,介绍树立房地产营销品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业是进行房地产投资、开发、经营、管理、服务的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是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带动性和风险性的产业。从2002年开始,我国房价节节攀升,房地产业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直备受关注。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本文根据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特点,分析了我国房地产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规范、完善我国房地...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我国推出了房地产调控"新八条"政策,这成为了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转折点。随着房地产业的降温,其十年黄金发展期宣告暂停,未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将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发展趋势有待深入探讨。辽宁房地产业也将面临转型,但危中有机,辽宁省房地产业发展仍存在较大的发展机遇和不少的突破口。如能理顺调控思路,提前研究和部署相应对策,辽宁房地产业仍将保持健康、平稳、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逐步蔓延到世界各地,也给杭州经济和杭州房地产带来了冲击。面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信心不足、成交量急剧下降等问题,中央推出了一系列金融、税收、土地的政策,稳定了市场的信心,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在2009年上半年房地产出现回暖的背景下,客观分析了当前房地产市场运行特征,把握金融危机背景下房地产发展面临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和问题,对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定发展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推广营销对房地产项目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目前,房地产推广营销也暴露出存在法律风险、虚假宣传、概念炒作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还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文章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总结了房地产推广营销策略的现状,概括出推广营销策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对推广营销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供房地产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开端,始于199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发布实施。随着国务院颁发了《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和《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两个重要文件,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才真正地拉开了大幕。也由此开始,中国人的住房问题开始告别计划经济的福利分房模式,逐渐进入商品市场的买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