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政策和农地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进入新世纪,面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农地利用将在完善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加强市场调节,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土地流动和集中,扩大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以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地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农地制度环境、正式农地制度和非正式农地制度三个子系统。农地制度系统演化的动力来源于:农地制度环境的变化以及正式农地制度与非正式农地制度之间的持续互动。演化动力的特征决定了农地制度系统的演化主要有渐进式、跳跃式和复合式三种形式。推进农地制度系统演化,需要坚持系统论的观点、重视制度环境的作用、保证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之间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建议与看法,本文通过分析总结三种主要改革思路的优与劣,最后认为农地国有化和农地私有化都是不科学、不实际的,在现有农地产权制度的基础之上进行改革最有可行性,并且提出了改良的意见与看法。  相似文献   

4.
论当前农地制度创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地制度变革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重要基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我国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目前仍然是我国农村最重要的基本制度,但外部环境变化使这一农地制度创新成为可能;农地制度创新的关键是推进农地使用权流转;农地制度创新必须用法律法规引导。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地产权主体制度存在严重缺陷,如农地产权主体的法律内涵不清、农地产权主体缺位和农地产权主体利益虚化。缺陷引致了农地产权制度、农地产权行为和农地产权程序等方面的不正义。因此,我国农地产权主体必须重构,即借鉴股份制和合作制的方法,将现有的农民集体作农地股份合作社法人式的改造。  相似文献   

6.
农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土地制度的基础,当前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存在产权主体虚位、产权权能残缺、集体成员权利不明确、产权可转让性低等问题,应在不改变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明确农地产权主体,完善农地产权权能,促进农地产权流动,推动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确权对农地流转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地顺畅流转面临着障碍约束,确权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农地产权缺陷,但不能从根本上打破农地流转供需双重不足的局面。因此,确权的政策效果不仅取决于其执行力度,而且取决于农地流转的自由度。从提升流转自由度看,农地股份合作化、流转市场化不失为一种好的过渡期选择。  相似文献   

8.
农地价值包括质量价值、社会保障价值、社会稳定价值、生态价值和发展价值等,入股企业按照支付的价值不同而享有不同的权利,并免除相应的义务。农地入股实质是农地产权的重新配置,是以农地产权中的某种权利或权利束入股,入股企业按照取得的不同权利束来支付入股对价。农地入股流转是经济法权利与经济法义务的流转,是国家为规范农业经济的发展,从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宗旨出发,协调利益相关者对入股农地的利益。农地入股的性质应该是一种受国家监管的经济调制行为。农地入股企业终止时,入股农民可支付相应的成本依法取回农地,使流入企业的农地权利束回归入股农民,农地产权重归完整。  相似文献   

9.
袁静沛 《价值工程》2010,29(22):232-233
该文基于非农化视角对农地闲置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土地退出滞后于劳动力非农化是造成农地闲置的主导原因。然后评估现有承包地流转政策对减少闲置农地产生的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地法律制度与经济体制具有高度相关性。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制度设计将直接影响广大农民的自我发展、关系到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的战略发展问题。现有的农地承包经营权带有浓厚的"成员权"与"土地型社会保障制度"色彩,存在明显的产权残缺。农地难以实现规模经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地所有权,但在现阶段农地二元化制度的背景下,只能从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层面上考虑制度创新,核心是从立法上完善农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  相似文献   

11.
农地发展权价值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农地发展权价值的经济学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大量外部性,使得在市场失灵时规划干预显得合理和必要;而在规划失灵时农地发展权既能克服行政规划配置手段的刚性又有产权流转的市场配置的灵活性。根据农地发展权的这一特性,我国应调整当前农地保护政策,尝试实施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一是明确全国耕地保护的目标和任务;二是明确各区域在耕地保护中的责任和义务;三是制定全国平均的耕地资源综合权利价值标准;四是确定合理的基于农地发展权的耕地异地代保的范围;五是根据测算出的基于农地发展权的耕地异地代保市场标准确定耕地发展权异地转移的方式、程度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3,(10):325-329
在总体上把握我国农地细碎化的成因和细碎化农业的利弊,对于制定适合的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和生产模式对策意义重大。本文对我国农地细碎化的成因、细碎化农业面临的现实问题、细碎化农业的利弊等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概括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农地细碎化现状很明显,多半的研究集中在农地细碎化的负面影响上,主要体现在降低了产量上;少数研究表明细碎化尽管降低了产量,但实际上有利于提高农户收入;解决农地细碎化现状目前还面临许多难题;大规模化农业带来的土壤退化和农业生态破坏问题极为严重。本文提出了在我国农地细碎化现状和分布特点的情况下,在未来更长时间内,小规模农业更具有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或许是比大规模农业更好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3.
农地抵押贷款制度作为一项农村金融创新,就其现实意义而言,是很有必要的.本文试从目前我国推行农地抵押贷款问题的几个制约因素出发,分析如何使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有效的抵押资产.突破现行制度的约束,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农地抵押贷款制度.  相似文献   

14.
农地发展权的价格涵义与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地发展权的产生和创设是土地权利随经济发展动态变化的历史必然趋势,农地发展权的价格涵义和价值分析是农地发展权制度构建的基础和前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农地资源综合权利体系包括:农地使用权、农民生存权、农地发展权、农地粮食安全权和农地生态安全权,农地发展权即是一种通过规划手段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将农地转用的外部性内部化的有效产权手段。在中国,决定一个有潜力地块农地发展权的市场价值需要做两个评估:通过评估决定这块土地用作改变用途后的建设用地(生地)用途时的市场价值和决定这块土地用于现状农业用途的市场价值(农地征购价格),二者相减之差即为农地发展权价值。建设用地生地价格高出农地征购价格的增值部分即为从农地单纯改变用途转移到建设用地中的农地发展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农地细碎化是我国农业生产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本文在简要介绍农地细碎化概念及其成因的基础之上,归纳总结了农地细碎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思考了在减轻农地细碎化程度过程中所做的探索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建立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完善土地产权及市场等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农地细碎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农地金融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农地金融在整个金融机构信贷总额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在我国,农地金融处于起步阶段,难以满足农村土地流转的正常需求。本文将在探讨农地金融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农地金融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农地征收程序的国际比较及其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所需土地主要源于农地征收。但是当前农地征收程序的低公开性、弱民主性和非中立性,一方面抑制了农地的供给愿望;另一方面也刺激了农地征收的需求。此种不均衡造成并加剧了滥用农地征收权,侵犯农地权利人合法权益,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农地合理利用以及社会安定和谐等一系列问题。为充分发挥农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应在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现行农地征收程序予以完善:第一,完善公告/通知制度,提升程序公开性;第二,完善农地权利人参与机制,提升程序民主性;第三,建立农地征收补偿的司法救济制度,提升公平性。  相似文献   

18.
促进农地流转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有利于我国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并在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及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土地流转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农地流转的现状分析为切入点,从流转交易主体的匹配、流转交易的过程以及流转实现的保障三方面对“互联网+农地流转”模式展开研究,肯定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推动农地流转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针对“互联网+农地流转”模式中存在的平台信息不全面、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更好地实现互联网技术与农地流转的有机结合,促进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本文构建农地认知对农地流转的分析框架,基于2019年中国西部6省(市、区)1 673户农户家庭调研数据,运用工具变量实证检验农地确权对农地认知影响农地流转行为的调节效应及其差异化影响,同时采用相关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地认知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农地流入行为的影响效应大于农地流出。由于各地政策力度和宣传方法不同,风险规避心理使得农户在流出方面存在差异化。研究进一步证实,农地确权分别增强了农地认知对未确权组农地流出行为和确权组农地流入行为的正向影响,即农地确权在农地认知影响农地流转过程中存在调节效应。因此,在继续完善农地确权政策的基础上,需要从加强多主体农地认知的宣传工作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采取相关措施以促进农户参与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农业经济发达国家农地制度实施的实践,来发现和寻找我国农地制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以期通过这种对比更好地为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和创新提供思路.本文主要介绍美国、法国、日本的农地流转优势和特点,分析总结出能为我们所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