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社会时,这个新鲜的名词也同时进入了中国人的眼帘。其实,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已先于中国进入了老龄社会,二战以后成长起来的这一批人老年人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高收入,在辛苦工  相似文献   

2.
人口老龄化浪潮已遍及全球。从国际范围看,老龄问题是21世纪公认的世界性三大社会问题之一。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龄问题也日益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3.
邓聿文 《商周刊》2012,(22):19-19
老龄化社会对世界并不陌生,多数发达国家早中国率先进入老龄社会,但似乎他们并不担心老龄社会有什么不好,虽然在这些国家,也存在着老龄社会特有的人口福利负担。而人们一谈起中国的老龄化前景,却显得忧心忡忡起来。这里的原因,就是中国所谓的未富先老。  相似文献   

4.
从人口老龄化思考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逐渐步入了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深化,但同时也为中国银行业提供了庞大的老龄人市场。文章详细分析了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老龄人的收入来源的不断拓宽,开发老龄人目标市场的可行性,并在理财产品、反向抵押贷款产品等方面提出了对开发老龄人个人金融产品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渐进式改革"是"中国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一种在保持社会稳定有序中的比较成功有效的改革,也是中国改革的基本方略";渐进式改革"模式在今天遇到一定的困境与难题。  相似文献   

6.
梁聪生  郭凯杰 《经济研究导刊》2012,(22):221+309-221,309
如今,不少人一门心思希望借助捷径实现个人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类人被称为"傍傍族"。公众对"傍傍族"的心理是纠结的,然而人们在不经意间也成为了"傍傍族",因为人们常常除了这个选择,就无法做出更合理的选择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傍"可以让弱势人群找到快速捷径,实现目标。但却给社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何减少"傍傍族"这一现象,将是未来中国社会重点探讨的问题之一。揭示了"傍傍族"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傍族族"出现的缘由,指出了如何减少"傍傍族"这一现象的总体思路与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7.
郭霞 《商周刊》2012,(12):26-31
策划前言"从基层看上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数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中,农村人口一直占全国人口的多数,乡土社会也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由于儒家传统的文化与农耕文明的相适应,长久以来,乡土社会也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8.
邹渐维 《广东经济》2010,(12):22-25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均衡发展与协调发展成为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回顾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历程(1949年到2009年),中国社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波动,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相似文献   

9.
我国老龄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人口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社会生产水平还不高、经济尚不发达的背景下迎来了人口的老龄化,必将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人口老龄化造成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老年人特殊需求的满足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最积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老龄产业。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向老龄产业提出了潜在需求,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巨大的人口优势。  相似文献   

10.
发展老龄产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发展老龄产业应是国家、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2000年12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提出要大力发展老龄产业,研制开发、生产适宜老年人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产品,鼓励和引导老年用品市场的发展。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发展城乡养老社会化服务,建立、发展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和网络。采取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多渠道筹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老龄产业。  相似文献   

11.
"大同"社会理想是中国人民追求未来理想社会的核心与主题,它贯穿于中国历代对于理想社会追求的全过程。从"大同"社会理想的思想渊源";大同"社会理想的整体预设与直接阐述";大同"社会理想的发展与嬗变";大同"社会理想的升华与系统总结及建构;"大同"社会理想的尘埃落地等四个历史层次勾画了中国"大同"社会理想的历史嬗变,展示了中华民族追求未来理想社会的整体风貌与特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企业对老挝农业投资迅速增加。在中国企业投资过的老北地区,农户技术水平得到提升,粮食产量极大提高,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扩宽,农户商品化、市场化意识增强,对罂粟经济的依赖削弱,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得到改善。但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农业投资也给老北社区和农户带来一些潜在、消极的影响。因而,中国企业对老挝农业投资应进入理性和反思的阶段,注重规划和规范的阶段。各利益相关方应考虑如何在投资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找到平衡,从而建立起一种"伙伴式"而非"赌博式"的长期性投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群体本位"思想主要根源于儒家思想以及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它是现阶段我们建设法治社会的不利因素之一。现代法律理念与"传统人"的背离和张力,是困扰转型国家法治进程的一个严重的突出的问题。因此,光是简单移植和建立完备的法律制度、法律规范体系,并不能必然地带来法治,而主体因素则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末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人口正在快速增长。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预测研究报告》上指出,到2016年,中国老龄人口预计达到2.1亿,到2039年将达到4.1亿。人口老龄化将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养老问题。采取何种办法来解决养老问题将是国家重要的任务之一,而养老问题中的核心就是要解决养老金的筹资问题,能否顺利筹集到养老金是发放养老金的重要前提。然而在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完善养老金筹资体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实际困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老龄人口是城市人口的组成部分,老龄人口晚年生活质量如何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也同时反映了一个地区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如何使特殊老龄人安度晚年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尤其是特殊老人的养老问题,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蓓 《经济研究导刊》2010,(31):265-266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的法律思潮,正在一步步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刑事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同热点。"恢复正义理论"、"平衡理论"、"叙说理论"是西方关于刑事和解最主要的理论,同时在美国、德国等一些西方国家也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刑事和解制度。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宽严相济"政策和指导思想的提出,对于刑事和解的关注愈来愈多,在继承中国传统"和"文化的基础上,我们开始进行理论的探讨,一些地方也开始尝试并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给中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建立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为中国刑事司法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国内不同学者对社会转型研究有不同的视角,李培林教授基于中国当时实况,首先从中国经验的实践观出发,阐明中国社会转型发生背景,然后着重分析"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在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最后李培林教授指出中国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会带来的"非预期后果"。  相似文献   

18.
“老龄健康”的经济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俊  龚强  王威 《经济研究》2012,(1):134-150
"老龄健康"问题是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重大议题,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已构成各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学和其他学科参与研究"老龄健康"问题之前,"老龄健康"问题更多地被作为医学概念,但是,随着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决策者和研究者逐渐认识到跨学科研究的价值,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经济学视角对"老龄健康"问题展开新的探索。关于社会经济、行为、环境、遗传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与老龄健康关系的跨学科研究,逐渐成为近20年来这一研究领域的主要内容。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说明经济学家对"老龄健康"相关领域研究的逻辑、方法、内容、贡献和重点,通过对"老龄健康"经济学研究的讨论,希望对中国经济学科研究领域的拓展和老龄化问题的解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范宇翔 《时代经贸》2012,(14):122-122
随着中国老龄人口的锐增及轻壮年劳动力的不足,中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而养老金不足也日益成为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中最严峻的问题。本文就中国当下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现状,对社会、经济的消极影响,以及可持续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做了一系列阐述。  相似文献   

20.
人口红利揭示了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大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中国老龄化将越来越严重。由于老龄人口比例的增大,人口红利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消失,中国的人口红利也即将消失,随之而来的将是人口负债。因此,正视中国人口老龄化,积极应对老龄社会的问题,是一件迫在眉睫且十分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