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公民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是国家法治的希望,同时也是体现法治国家水平的标准.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次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的法律意识状况将对中国法治的未来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备社会主义现代法律意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又有自己的特征.厘清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内涵、特点及结构,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对于整个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应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如:法律权威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由平等意识。通过三个课堂的教育从而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使其能更好的参与社会生活,服务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的治国基本方略,法治化道路是经济社会结构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形成是国家法治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传统文化、现代法治环境等影响下,大学生普遍表现为法律意识的淡薄、法制观念的迷茫和法律态度的功利。优化法治环境、强化法律主体意识、深化法律教育等举措有助于大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任,最终实现法律信仰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湖北省黄石市六个社区市民的法律意识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通过普法宣传教育,社区市民法律意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并就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构建和谐社区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深入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践行法制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高校和国家,要求高校学生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然而网络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为高校学生提供便捷、丰富的学习资源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在虚拟网络中的违法、失德现象的发生率。因此,加强高校学生的网络法制观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通过阐释高校学生网络法制观教育的内涵,剖析高校重视和加强高校学生网络法制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总结归纳加强高校学生网络法制观教育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添砖增瓦。  相似文献   

6.
高校法治教育是培养当代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新模式,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强弱对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大背景下,高校对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而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目的恰恰就是培育与国家法律制度和社会生活秩序相一致的现代高素质公民,重在培养大学生参与社会的法律知识、法律技能及法治观念。所以说,在高校中进行法治教育已成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张小娟 《经济师》2005,3(6):93-93,95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至为重要,但现行大学法制教育存在诸多不足。必须改革现行课程设置结构,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从而加强和改进大学的法制教育,为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是法治经济,它要求全体公民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同时,较高的公民法律意识也是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任务和可靠保证.然而,从我国法学教育和群众普法情况来看,公民法律意识远远达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甚至于在某些方面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曾经明确提出了“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个公民法律意识培养的目标.因此,有必要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方面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笔者认为,培养和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应当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从普及法律知识入手,在公民平等意识、诚信意识、自由意识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对公民法律意识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面地进行培养,才可以更加接近实际,才能真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群体,但知识的多寡与法律意识的强弱没有必然的正比关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在国家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环境下,高校法律基础教学、的关键是以法律基础知识为依托,强化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熏陶和培养。  相似文献   

10.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实行民主法治的国家,宪法应具有至上的权威。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并将其载入宪法。这标志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因此,学习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无疑对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推进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浅论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学校所培养的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高层次建设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仅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栋梁,寄托着中华民族的未来,而且同样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寄托着中国法治之路的希望.可以说,高职学生的法制观念如何、法律素质怎样,将关系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中华民族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然而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有效性不强,从近年来的大学生犯罪的增长可见一斑.高职学生有着自己的特点,研究高职学生的法制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职学校所培养的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高层次建设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仅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栋梁,寄托着中华民族的未来,而且同样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寄托着中国法治之路的希望。可以说,高职学生的法制观念如何、法律素质怎样,将关系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中华民族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然而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有效性不强,从近年来的大学生犯罪的增长可见一斑。高职学生有着自己的特点,研究高职学生的法制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国强 《经济师》2007,(3):167-168
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文章指出了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对其培养主要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平达 《经济研究导刊》2010,(14):210-212
军队的法治建设依赖于全军官兵法律意识的提高.军校学员是特殊的军人群体,其法律意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我军法治的前景,加强军校学员法律意识的培养,对军队法治建设具有长远性、根本性的意义.我们应充分认识军校学员法律意识不容乐观的现状,着重培养学员的法律至上意识、积极维权意识、权力限制意识和条令条例是法的意识等,积极探索以课堂教学改革和营造法治化校园相结合的提高军校学员法律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实行民主法治的国家,宪法应具有至上的权威。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并将其载人宪法。这标志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因此,学习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无疑对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推进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实行民主法治的国家,宪法应具有至上的权威。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并将其载入宪法。这标志着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因此,学习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无疑对提高党政干部的法律意识,推进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出和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背景下,如何培养高校非法学专业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就成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从这一角度入手,对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相关理论,非法学专业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养的必要性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养的实现途径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改变,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改变,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标志着党和国家的执政方式将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转变到主要依靠法律手段,把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纳入法治的轨道,以形成完整、统一、和谐的法律治理机制.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对积极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和我国入世后应对新的挑战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正式载入我国宪法。但是,从过去习惯的“人治”过渡到“法治”总有一个过程。目前依法治国突出的问题是,法治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法律监督机制未真正发挥作用;立法上还不够规范和完善;执法、司法严重不公,不能取信于民。鉴此,我们应当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培养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法律监督,严格秉公执法和司法;健全法制体系,提高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20.
艾恒平 《经济研究导刊》2010,(24):228-230,290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封建"人治"观念影响、权力监督制度乏力、惩处不力是权力腐败的法制原因。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强化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是从源头上遏制和铲除腐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