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不断有人从左和右两方面针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冶建设事业提出了种种言论,试图干扰我们的方针政策,影响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事业。因为这些言论已经影响了一些人的思想,所以有必要重申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坚持法治原则,从而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确立的改革开放路线得到继续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具有其历史必然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尊重和维护人民作为国家主人在这一伟大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必须从全局把握法治发展的进程,适应并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相似文献   

2.
温万名 《经济师》2008,(7):42-43
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法律“进入”广大农村并“嵌入”乡土社会秩序的实际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切实重视农村的法治建设,这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环节。董必武同志是我国杰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是新中国法制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学习和弘扬董必武同志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人民司法”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 ,是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是对党的治国方略的完善和创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 ,必须致力于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道德体系。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首先要建立完善反映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时代潮流、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法律体系 ,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要进一步搞好道德建设 ,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理想信念问题 ,这是根基所在 ;二是为人民服务问题 ,这是核心所在 ;三是精神境界问题 ,这是支撑所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 ,还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完善结合这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充实,是对中国历代“法治”、“德治”治国思想精华的继承与创新,是对古今中外治国经验深刻总结、认真思考后作出的科学论断,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崭新时代长治久安的治国方略,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一、依法治国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一贯强调民主和法制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民主是本质,是基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法制是保障,“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邓小平指出,要“保证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依法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他反对“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本刊编辑部于11月1日,邀集11位中青年学者和本刊部分编委举办了"依法治国研讨会",围绕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服务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本目标的。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取决于它能否聚合人民的、民族的先进力量,它的政治方向能否代表全中国最大多数人的意愿。社会主义中国的法治道路,是要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体,建设一个强有力的社会主义法治中国。  相似文献   

7.
曾黎 《经济师》2001,(9):191-192
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方略 ,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在进入新世纪的重要时刻 ,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以德治国”的问题 ,强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 ,以德治国。”并且指出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 ,法治与德治 ,从来都是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 ,也不可偏废。”在对社会主义建设这一历史性课题的认识中 ,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还是第一次 ,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 ,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简政放权到法治经济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正式载入我国宪法。但是,从过去习惯的“人治”过渡到“法治”总有一个过程。目前依法治国突出的问题是,法治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法律监督机制未真正发挥作用;立法上还不够规范和完善;执法、司法严重不公,不能取信于民。鉴此,我们应当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培养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法律监督,严格秉公执法和司法;健全法制体系,提高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明确把“法治国家”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目标。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无疑,依法治国将是我国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划时一以贯之的重要方针,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各级党政组织的重要任务。 一、必须正确把握依法治国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要正确把握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战略目标,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以法治国,就必须不断加强各项法律制度建设,同时要不断增强全民族的法治观念。这种法治观念,应当以社会主义民主为基础,突出全体人民依法管理国家的政权性质,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突出法律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极大权威性,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精神,社会主义法治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2.
林宏彬 《经济论坛》2013,(8):171-17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邓小平的两个宣言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做出了独特贡献。在当前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探究在邓小平两个宣言书指引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依法治国方略确立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经历了法制恢复和重建、法治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和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三个阶段.文章认为,未来中国法治建设将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围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中共十七大做出的总体战略部署而展开.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认真贯彻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实施依法治国是全党的任务,也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和推进,不仅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且也为更好地发挥人大作用提供了机遇,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康壮壮 《经济师》2007,(5):69-70
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文明的发展目标提出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要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历史任务。从新形势下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践看,法律理论界和实务界关于法律体系建构的准备明显不足,亟待加强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的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受我国几千年封建法律思想观念和建国后长期"左倾思潮"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社会法治理念中存在许多问题与偏差,制约和阻滞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步伐.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是一场从思想观念到实际行动的深刻革命.立法机构、司法机关和行政各执法主体首先要树立法治观念,以身作则,提高素质,努力践行.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程进才赵永新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着这一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首先,依法治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含十分广泛的内容。十五大报...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年初全国宣传部长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我们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认为,江总书记提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德法兼治”,是执政党实施治国方略进入历史发展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除了直接论及“法治”的段落外,法治精神贯穿全篇。法治既是一种宏观治国方略,又是微观治国理政的具体制度要求,所以执政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内涵的理解和建设也历经了从“宏观方略的确立”到“具体制度的展开”的过程。司法制度改革是法治进程中的必然要求。依照“法治”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当前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目的应是建构满足人民需求的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20.
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坚持和谐司法,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是人民法院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党和人民对司法工作者的新要求、新期待。要实现“两个效果”的统一,就必须要坚持“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宪法法律至上”,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定法院工作的政治方向,强化法官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大局意识,努力构建和谐的司法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