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对我国民众目前信仰状况的总体调查表明,在全体被调查者中,“有信仰”者只占28.1%,如果加上“不想回答”的可能有信仰者的比例,最多也只能在30%左右。明确表示“没有信仰”者占36.09%,如果把“曾有过信仰”视为目前没有信伸,那么,目前“没有信仰”者达到58.33%,超过被调查者的一半。这组数字令人感到吃惊,信仰危机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于洪苑 《新经济》2014,(22):58-61
本文以周戈庄祭海节为例,通过对祭海节祭拜的神灵、祭海过程介绍,从讲究的祭祀活动,考察中国古代主要海神信仰,折射出了古老的海洋神灵观,构成了海洋信仰文化的一道奇特的风景线.研究发现,海神信仰是胶东沿海渔民的民间信仰,其实际是涉海民众海洋观念的外化表现,祭海仪式在海神信仰中最具象征意义,是渔捕文化的特殊形态.  相似文献   

3.
陶波 《经济研究导刊》2008,(11):118-119
依法治军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顺利实现我军“三化”建设的总目标的内在要求,而军事法律信仰则是实现依法治军的内在驱动力,依法治军从根本上取决于广大官兵法律意识的高低,法律信仰的有无。而法律意识在民众中的传播和扎根,法律信仰在社会主体中的逐步培育,法制教育无疑是最重要的途径和最基本的方法。因此可以说,依法治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军事法制教育的实质效果。  相似文献   

4.
赵琼 《经济研究导刊》2009,(20):232-233
中国社会当今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的转型期,无论是经济体制,还是思想形态。中国传统文化中终极信仰的缺失,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生存方式与思考方式的转变,信仰政治化带来的终极价值追求的迷失,多元文化交流引起的冲突与困惑,特殊的思维方式,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对信仰价值体系的怀疑。基于信仰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对终极信仰、政治信仰的塑造,实现意识形态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家中过会:中国民众信仰的生活化特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岳永逸 《开放时代》2008,(1):101-121
华北梨区的“家中过会”是在家居空间中围绕特定“神神”定期举行的庙会。通过对“家中过会”的香道的得神、曰常生活的失衡、仙家堂、灵验的看香等因素的民族志研究.本文不同程度地回应学界关于中国民众信仰认知的神、鬼、人等经典范式以及在西方话语体系下的中国民众信仰研究,并试图说明,集中体现中国民众信仰的乡村庙会不仅是非常态的狂欢,更是日常生活的延续,“家中过会”也成为梨区庙会的“息壤”。  相似文献   

6.
贝克特的代表作《等待戈多》曾经在欧洲乃至世界剧坛上掀起了一阵狂澜,而贯穿全剧的中心意象“戈多”一直是人们争议的焦点。“戈多”即为“上帝”。但根据基督教的发展历程,不同时期对上帝的理解亦有所区别,剧中幸运儿梦呓般的独白为我们呈现了一位不确定的、内在的、具有个体主观性的上帝形象,更符合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所坚持的“上帝”。克氏的信仰观与他把“自我”理解成一个“综合体”相关,这在幸运儿身上亦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引起了广大学者的普遍关注。大学生是一个重要的群体,他们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他们的信仰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全社会的思想动态,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在分析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现状的基础上,探究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并提出了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罗帅  解广夫 《时代经贸》2010,(10):277-278
引导大学生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国高校的重要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克服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实用型价值、信仰多元化的冲击以及实践教育环节的缺失。探索多种形式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渠道是加强当前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信仰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是人们对一种主义的信服、崇拜而奉为言行的准则 ,它反映的是人们精神的追求和寄托。自从“法轮功”被取缔后 ,人们议论最多的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信仰“法轮功”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搞了一个调查。现就目前干部职工的信仰问题谈些认识。目前 ,新形势下的企业干部职工在思想信仰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干部、党员的共产主义信仰依然坚定 ,但有所淡化。经过党的多年培养教育成长起来的广大干部和党员在新的形势下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依然坚定 ,但出现了淡化的趋势。譬如 :有的只重名利地位 ,忽视思想的改造 ;有的看到腐…  相似文献   

10.
一方面,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逐渐从世界经济规则的跟随者、参与者变成规则的制定者、世界经济发展的领跑者,中华民族正朝着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前行,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改革步入深水区,在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的过程中,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意识多样化形势,各种思潮涌动,信仰受到了质疑,其中马克思主义信仰也在我国部分领导干部、部分民众中受到了质疑,马克思主义信仰遭受了巨大挑战.鉴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促进社会主义社会新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的强大精神支撑和文化思想保障."中国梦"道路和马克思主义信仰之间具有紧密联系,马克思主义信仰对我国实现"中国梦"过程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信仰必须具有恒久性,恒久性源自信仰对象的一定程度的超越性,正因为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才能够为人指明方向,才能够在长时间内凝聚人心。因为信仰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是一种全身心的尊奉,因而信仰是崇高的。但是信仰也容易受伤,一旦人们发现自己所信的东西有错误,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就我国现实而言,民众对现行法律体系的遵守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民主法治尚有一定的距离,其中的关键在于制定出来的法律没有得到民众的遵守,这无疑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来说,培养民众的守法意识,建立起民众对法律的信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立国之本、立党之源。“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根基牢固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高举。为此,我们必须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弄清少数大学生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误区;积极探索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信仰是可信与确信的统一。根据确信与可信的不同地位,可以把信仰分为宗教信仰与科学信仰。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存在着一种信仰危机,重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仰,是社会转型时期党在社会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重要任务。可以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方面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信仰的确立。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的法律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 《经济研究导刊》2008,(12):212-213
按照马克斯·韦伯的说法,现代社会是一个日渐“祛魅”的社会。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日益世俗化和理性化。在这样的理性化的社会中。法律信仰的基础何在?作为人的信仰体系的构成部分。法律信仰源于人对其自身的信仰。它的价值在于确证了人类对正义和秩序的追求和向往,从而构成整个社会生活终极意义的一部分:法律信仰也表征了法律作为人类的造物能够有效保障人类实现正义和秩序的价值理想,从而使人类从对神的信仰转向对人的信仰。实质上体现了人的尊严和价值。对于缺乏法治传统的中国来说,建立人们对法律的神圣体验与对人生终极目的与意义的献身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简论中国跨国公司发展的传统文化依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峰 《经济前沿》2004,21(2):74-77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庞杂动荡,由于文化的路径依赖特征,中国文化的特殊发展路径对中国社会形成了3方面影响:长期服务于“人治”的统治文化造成制度缺失和扭曲,小农经济造成的3种心理严重影响创新意识,动荡多变的庞杂的文化体系造成统一信仰真空。这3方面又对中国的跨国公司成长构成了严重的制约作用。在承认文化的路径依赖的基础上,培养新的思想指导体系是打破文化制约,实现中国跨国公司快速成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引导大学生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国高校的重要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克服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实用型价值、信仰多元化的冲击以及实践教育环节的缺失.探索多种形式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渠道是加强当前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郑傲翾 《大陆桥视野》2016,(14):257-258
信仰是主体对某种事物或者某种主义高度的推崇与信服,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类赖以生活的最基本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科学的、崇高的、与时俱进的信仰,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主流信仰。信仰教育是文化教育领域中一个较为特殊的教育形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因而新时期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把“科学”与否作为评价是非曲直的唯一标准,信仰领域也不例外。实际上,科学与信仰不完全属于同一个领域,科学的视角只能让我们推演出“世俗信仰”,而不能真正的推演也不能真正的否定“超验信仰”,科学的评价功能是有局限的。  相似文献   

20.
超自然信仰在华人企业家决策中是一种普遍存在且具有重要影响的现象,并很有可能成为国际管理学界新的华人企业家研究范式。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发现,民族文化、不确定性、群体压力、寻求心理抚慰、归因理论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是超自然信仰在企业家决策中应用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综合来看,超自然信仰是企业家基于外在文化和内在经验共同影响的,对未经证实的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相信。它是企业家应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决策辅助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