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非典启动了我国地方的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立法,这些地方立法一方面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尤其能折射我国地方行政立法存在的问题:立法速度快,内容重复,追求政绩。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行政立法与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冲突,立法成本核算与立法效益评估制度的缺位。  相似文献   

2.
为了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立法法对全国人大及人大常委会与国务院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立法权限划分做出规定。立法法的颁布实施,对于防止重复立法、越权立法,无效立法起了重大作用。本重点研究行政机关立法权产生的理论根据、立法权限界定的科学机制、行政立法权限的范围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协调区域内各行政区划利益冲突和各自为政问题已显得十分重要.重新调整行政区划的想法不切实际,定期协商机制及成立共同协调机构的协调方式效果不佳,必须用法制手段来协调.而在法制协调手段中,区域行政立法的形式是最佳选择.要通过完善立法和相关法律的方式,明确区域行政立法是发挥地方立法积极性的另一种合法形式,解决其法律渊源和位阶问题,理顺立法审查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地方环境立法在我国的环境立法体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正确认识和完善我国的地方环境立法,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法体系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地方环境立法还存在很多问题,今后立法时,应该考虑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衡量理论和采取听证等措施来完善地方环境立法。  相似文献   

5.
人民法院是中国的审判机关,同时也行使国家司法监督权。人民法院对行政权的监督主要是通过司法审查的形式来实现的。但目前在中国行政立法享有司法豁免权,这就使行政法治成为一句空话。从美国的司法实践来看,将中国的行政立法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是十分必要的。要想真正实现行政法治,首先应在立法上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对行政立法的司法审查权;其次要明确司法审查中人民的审查要件、审查对象及审查标准;最后要提高法院的在司法审查中的地位和司法上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6.
林雪贞  吴平魁 《经济师》2009,(12):74-75
以往地方立法观念比较重视经济因素和部门利益,地方主体单一,这些陈旧的立法思想应该被新的立法思想取代。目前地方立法应该在社会化观念下,从地方人民群众的多层次需求出发,以人为本,切实维护人们的权益,构建立法的共识性权力,充分发挥地方民间规则的调整功能,在承认地方立法冲突的基础上逐渐实现地方立法合作的新的立法思想。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行政立法成本——效益分析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卯生  康晋颖 《经济师》2005,(12):47-48
成本—效益分析对我国行政立法制定出令人衷心信服的“良法”意义重大。由于中西方行政立法产生的原因、依赖的社会经济基础以及行政法“干预理论”存在巨大差异,西方行政立法先天内含成本效益理念,成本—效益分析制度较为完善;而我国行政立法则重行政效率轻社会效益,成本—效益分析制度也不存在。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方立法的主要原则包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为依据,以党的政策为指导;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与地方政府行政机关分工负责。  相似文献   

9.
加强地方人大预算监督法制化建设,抑制地方政府支出规模膨胀,是当前财政收支矛盾加剧背景下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重大问题。以1999—2017年各地区省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立法作为准自然实验,检验通过立法强化地方人大预算监督能力能否对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形成有效制约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省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立法能够显著抑制地方政府预算支出和决算支出规模,使预算支出和决算支出平均下降约8%,且其效应在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以后进一步强化;省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立法对政府支出规模的抑制作用在财政分权程度更高或者地方官员晋升激励更强的地区更大;对机制的研究表明,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立法对削减地方政府经济建设支出规模的作用最为显著。因此,为发挥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立法对政府支出规模的抑制作用,应扩大地方人大预算监督权力和监督范围,加强对重点财政支出的监督力度,不断推进地方人大预算监督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习惯作为民间规范,诞生于社会演进历史中,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地方立法是基于国家地域广袤、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地方发展需要,由中央权力机关赋予地方立法权制定地方法的方式。从《立法法》本身逻辑而言,习惯在普通地方立法中并无存在空间;从法律实效和法治实践角度而言,习惯与普通地方立法应当交融发展,但不意味着直接将习惯纳入地方立法,而是在并存的前提下吸纳习惯的某些精神内核,同时,对习惯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1.
赵卯生 《经济师》2006,(12):21-22
行政立法效率和效益既相区别又相联系,效率不等于效益,但效益是效率的延续与实现。我国行政立法重效率,轻效益,最终导致立法效率的降低。以效益促效率应成为我国行政立法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2.
地方立法诊所教学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立法技能,而不是培养其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社会责任感。中国学生自幼即受思想品德教育,诊所教学再对其作思想品德教育已经无所必要,且对学生立法技能的培养本身就有助于其诸多品质的培养,能让学生知道立法是一项需要严肃认真耐性细致才能胜任的工作。立法语言是第一项重要的立法技能,其培养须从对中国现行立法的语言进行"挑刺"开始。  相似文献   

13.
地方行政立法和少数民族习俗的保护之间的关系,须视不同的习俗而定。地方行政立法之于有的习俗之保护,是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之于另外一些习俗之保护,可能则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之于某些习俗之保护,可能则既不是必要条件,也并非充分条件。所以,对于北方少数民族习俗的保护,各地方可能既需行政立法,也更需审慎立法。立法太多、太滥,可能反而不利于少数民族习俗的保护。以宁夏穆斯林用品市场的规范研究为出发点,完全可以得出以上结论。  相似文献   

14.
地方行政立法和少数民族习俗的保护之间的关系,须视不同的习俗而定。地方行政立法之于有的习俗之保护,是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之于另外一些习俗之保护,可能则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之于某些习俗之保护,可能则既不是必要条件,也并非充分条件。所以,对于北方少数民族习俗的保护,各地方可能既需行政立法,也更需审慎立法。立法太多、太滥,可能反而不利于少数民族习俗的保护。以宁夏穆斯林用品市场的规范研究为出发点,完全可以得出以上结论。  相似文献   

15.
地方行政立法和少数民族习俗的保护之间的关系,须视不同的习俗而定。地方行政立法之于有的习俗之保护,是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之于另外一些习俗之保护,可能则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之于某些习俗之保护,可能则既不是必要条件,也并非充分条件。所以,对于北方少数民族习俗的保护,各地方可能既须行政立法,也更须审慎立法。立法太多,太滥,可能反而不利于少数民族习俗的保护。以宁夏穆斯林用品市场的规范研究为出发点,完全可以得出以上结论。  相似文献   

16.
赵卯生 《经济师》2007,(12):10-12
行政立法的价值取向表现为立法主体对行政立法活动及其结果所追求的利益和实现的目标。效率是行政立法的命脉所在,轻视效益最终导致我国行政立法效率的降低;民主是行政立法的当然前提,民主取向先天不足是我国行政立法的重大缺陷;以效益促效率、确定民主原则的优先地位应成为我国行政立法基本价值的现实取向。效率和民主作为我国行政立法的内在价值取向,两者既相互保障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7.
王秀珍 《经济师》2008,(9):85-85
行政立法动议权是随着我国现行行政立法的诸多弊端应运而生的,实践中要脱离行政立法的现实困境应将其上升为法定权利、不断拓展权利主体的范围、进一步实现该权利实现方式的多样化;同时通过制度建设明确处理机构、保障程序和责任追究,加强行政立法动议权的保障和救济。实现行政立法民主、行政法制统一和行政法治和谐。  相似文献   

18.
行政违法责任在行政法学界也称法律责任,是政府制定行政法规、规章的重要组成部分。违法责任机制发挥作用的原理在于通过对违法的行政主体和管理相对人追究违法责任,承担不良后果,约束行政主体和管理相对人依法行使权力(利),履行法定义务,从而正本清源,保障行政立法宗旨得以实现,保障政府制定的行政法规、规章得以正确实施,是政府立法过程中应当高度关注和重点研究的课题。因此,研究政府立法中行政违法责任功能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3个方面论述了地方科技立法适应入世要求应采取的举措:首先,拥有立法权的各级地方人大及政府要实现立法观念的入世;其次,要正确评估当前地方科技立法中不适应WTO规则的内容;第三,按WTO规则的要求,不断完善地方科技立法。  相似文献   

20.
地方立法是国家立法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权力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20多年来,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严格依据宪法和法律,紧密结合地方的实际,积极开展地方立法活动,制定了不少地方性法规。加强地方立法是实现政治文明的根本。当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