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时代下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是凝聚社会思想共识的纽带,是中国梦实现的基础,同时也是抵御西方思潮影响的主要武器。随着全球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世界文化交流使大学生视野得以拓宽,但也受多元文化冲击使大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逐渐消弱,不利于我国民族精神传承,更是制约着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与弘扬。分析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论述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立足点,对培养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它有丰富的内涵,它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在多元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势在必行,因此,我们要在弘扬民族精神中发展民族精神,从多方面入手,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不仅表现在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而且表现在以文化强弱为主要标志的国家“软实力”的竞争。民族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阵的必要条件。任何国家要想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必须有强大的民族精神支撑。因此,十六大提出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壮大的精神支撑。新世纪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高校应把民族精神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治理蜀汉的一系列措施是以系统的民族政策为基础的,特别是平定南中以后,推行和谐边疆,改善民族关系,增进相互了解,消除民族隔阂,这为之后的几百年间,国家西南的安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边疆和谐、民族共处、共享和平与发展的的理念和实践在当代对于促进民族团结、边疆的开发以及国家的统一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红色文化是中共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的集中体现,它具有自身生长的历史时空和独特的精神品格。但是现今社会由于改革开放、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影响,红色文化面临着很大的认同危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民族文化的继承者。然而大学生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容易受各种文化的影响,因此应高度重视对大学生文化方向的引导。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6,(2)
中国梦是引领当今中国改革发展的理想信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旗帜。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同时也是个人梦。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承担着振兴民族的使命,而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追求与大学生精神缺失的难题,在中国梦的视域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重点探析中国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中国梦视域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途径三个方面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秦成方 《经济师》2022,(5):164-165+167
革命老区的发展问题一直是困扰政界、学界的重点、难点问题,也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近年红色旅游成为热门词,红色旅游也成为革命老区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但种种因素始终制约着红色旅游的发展。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红色资源开发程度低、红色文化影响力不足等问题也始终制约着红色旅游发展。在发展红色旅游过程中如何发挥左右江革命老区资源优势,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通过发展红色经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革命老区的英雄儿女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革命老区的贫困人口要紧跟上社会集体迈入小康社会的脚步,革命老区的脱贫攻坚直接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湘鄂西革命老区是红军时期全国唯一的水上根据地,在这片红色土地上,革命先辈们遗留下来的红色精神和丰富而独特的红色资源为老区实现脱贫攻坚提供了有效助力。湘鄂西革命老区在脱贫攻坚路上,实施“三步走”策略,通过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构建脱贫攻坚长效机制,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高效脱贫之路,也为其他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价值观优化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志华 《江南论坛》2008,(10):49-50
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和中坚力量,其思想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研究便成为了一个新的、重大的课题。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承传文化和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在规律,探索大学生价值观优化教育的路径,更好地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高校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需要理性的民族精神,既要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心,同时又要避免盲目的大国情绪和狭隘的民族主义,但是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双重语境下,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突出表现在对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冷淡和排斥,以及不理性的民族主义等.建构理性的民族精神是学校和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和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手段并且在实践中身体力行,切实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增强网络教育的实效性;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则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资源,自我教育,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高度重视民族精神的支撑。在民族复兴视域下探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问题,明确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面临的挑战、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曾雪玫 《生产力研究》2011,(11):109-111
革命老区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核心区域,发展革命老区必须走生态文明的道路。针对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在生态文明理论的框架下提出了老区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强世功 《开放时代》2023,(2):127-146+8-9
本文从“帝国-文明”的历史视野出发,基于地缘空间和文明形态将香港定位为中国立足大陆面向海洋世界、面向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新边疆,提出“以边疆为方法”的跨文明研究方法,展现边疆地带对于文明中心的能动建构意义。边疆不仅可以推动文明中心吸收外来文明来丰富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边疆对于文明中心具有颠覆性和革命性,会不断刺激、挑战乃至摧毁停滞腐朽的文明中心,推动文明的自我革新。基于这种研究路径,本文认为,所谓香港人心回归的“深层次问题”,是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传统、中国文明传统和社会主义文明传统在香港交织、斗争和融合的产物,香港文化精神的“去殖民化”需要指向中国文明未来建构的更大视野。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以香港为方法”,高度重视香港作为新边疆在中国文明未来建构进程中的积极能动的战略定位,并以此开辟“一国两制”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中国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自主探索发展模式,强调本民族的文化和文明传统。全球化对民族精神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对民族文化、国民价值观和核心传统观念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不但要减少全球化在经济上的负面效应,而且要抵御全球化对民族精神的冲击。现在“中国模式”还未完全定型,必须在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重塑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才能真正成就“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6.
论红色资源对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色资源集中反映和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促使大学生树立与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价值。是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全新的课题。为此,提出了有效运用红色资源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国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自主探索发展模式,强调本民族的文化和文明传统.全球化对民族精神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对民族文化、国民价值观和核心传统观念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不但要减少全球化在经济上的负面效应,而且要抵御全球化对民族精神的冲击.现在"中国模式"还未完全定型,必须在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重塑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才能真正成就"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8.
徐峰 《经济研究导刊》2012,(36):159-160,186
川陕革命老区作为典型的后发地区,经济发展并不快,但发展的潜力与优势明显。从资源环境上看,川陕革命老区是国家未来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接续区,是国家极为重要的生态资源富集区,是联结南北旅游资源的景观走廊,具备成为国家未来低碳经济示范区的优势条件。  相似文献   

19.
邓怡舟 《经济师》2006,(3):83-85
创业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文章在分析创业教育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深入论述创业教育中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并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中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试论湖北红安县红色旅游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和解读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探寻红色旅游的有效发展路径,对继承与弘扬革命精神、促进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红安县红色旅游资源出发分析了现有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