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经济学从诞生起就开始关注和研究经济增长原因。主流经济增长理论先后经历了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相似文献   

2.
严成樑 《经济研究》2020,55(7):191-208
本文系统梳理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脉络,从新古典增长理论到内生增长理论,从资本驱动的经济增长理论到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理论。本文阐述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化逻辑,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过程是人们对全要素生产率认识深化的过程,经济增长框架微观基础深化的过程,也是经济增长理论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的过程。本文讨论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存在的不足,包括在研究思路、模型核心设定和技术性分析方面存在的问题,需求侧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被弱化,以及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薄弱等。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基于大学科融合视角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研究是经济增长理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中国经济增长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经验启示以及中国经济增长模型构建。  相似文献   

3.
从经济增长方式内涵看经济增长方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元坤 《当代财经》2000,(11):11-15
经济增长方式是生产要素组织方式与要素组合运作方式的耦合统一体,依演进历程可将经济增长方式区分为自然型、粗放型、集约型及网络型四类。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方与途径有同极转换与异极转换二种类型,政府可从构建激约束机制着手驱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自觉转换,就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转换而言,在总体上必然体现为同级转换、异级转换并存并以异级转錾中的跨级转换为主的混合转换。  相似文献   

4.
毛健 《时代经贸》2007,5(5X):29-30
中国27年改革开放带来经济快速的发展,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之谜”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许多经济学者的努力方向,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在这一方面也显示了它极强的解释能力,本文尝试对不同时期各种不同的解释模型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6.
从李斯特经济增长理论到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中国27年改革开放带来经济快速的发展,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之谜"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许多经济学者的努力方向,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在这一方面也显示了它极强的解释能力,本文尝试对不同时期各种不同的解释模型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总结创业与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将其区分为三种研究思路:创业者职能实现与经济增长、创业行为导致的产业组织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创业行为经济职能与经济增长。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创业是创业者独特人力资本价值实现过程;组织形态的代谢和演进是创业者独特人力资本价值实现的途径;创业行为过程的结果是创业行为宏观经济意义的最终评价。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家们高度关心的问题,然而在诺思之前,经济学家们一直把制度看作是经济增长的外生因素,诺思则认为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传统经济模型的演变过程,指出了它们在刻画现实经济运行时忽略制度这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的重大缺陷。最后,通过引进制度参数,对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进行了修改,对用模型来刻画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出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12.
新经济增长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辉 《经济论坛》2002,(6):41-41,47
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基本内容,经济是社会发展及其制度构造演变的基础,如马克思所说,每一个时代的经济生产增长理论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精神的历史基础,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国家或民族不关心本国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因此,有关经济增长的思想、理论、观点自然反映在人类文化的宝库中。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货币基金产品的出现顺应了利率市场化的趋势,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新性活动。互联网货币基金产品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受到的监管与限制也与日俱增。互联网货币基金产品的背后争议可以反映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及方式。互联网货币基金产品的发展正是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一种倒逼机制,将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型转变为效率驱动型,进而提升为创新驱动型。  相似文献   

14.
于楠楠 《新经济》2014,(20):41-41
过去半个多世纪是个创造经济奇迹的时代,作为一个后发国家,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托于比较优势的发挥。要使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对于我国而言,就要继续立足于比较优势,逐渐形成我们的竞争力,从而增强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之一。20世纪初以来经济学家们致力于对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经济增长理论出现了三次发展高潮。新增长理论把技术内在化,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它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水平,与此同时,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分工可以产生一种“外溢效应”。这些对中国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从上市公司绩效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肛主其与企业微观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性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数据基本可靠,Rawski(2001)等人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质疑大部分都是站不住脚的;第二,我国宏观和微观经济之间并不存在本质性的背离,所谓“悖论”之说缘于错误地将经济规模指标与孕利指标相比较,错误地将净资产收益率等孕利指标等同于企业经营绩效,无视资本成本的变化,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是:规模快速增长,企业孕利水平下降,企业绩效(资本孕利和资本成本之差)提高,我国企业在孕利能力下降的情况下还能维持持续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资本成本的下降,最后,中国经济的增长能否继续如现状持续下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成本能否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17.
从当前经济形势看经济增长的几个重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06年以后,经济增长水平较高,而且有加速迹象;国内需求旺盛,投资增速加快,消费更加活跃;外贸顺差持续扩大,外部净需求增加。当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约束。稳定经济增长的重点是稳定投资的增长。稳定房价,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是稳定投资增长的重要条件。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继续发展,成为我国宏观经济中的突出问题。需要考虑构建国际收支不平衡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看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娟 《经济与管理》2009,23(9):20-24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变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波动增长期,90年代的稳定发展期和2000年以后的下降恢复期.就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说,资本投入的贡献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平均占到46.90%;劳动投入的贡献较为稳定,但水平相对较低,只有17.36%;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平均维持在35.75%的水平.因此,从整体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仍然没有摆脱效率较低的粗放型增长,但其趋势是向着集约型增长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是一位增长理论家,他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把静态分析动态化、短期分析长期化并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增长模型。西方经济学家在落后了大半个世纪之后,才从马克思那里受到启示,开始建立他们自己的经济增长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以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索罗模型、斯旺模型则以新古典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前者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难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后者则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可以实现稳定增长,新增长理论对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