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面向21世纪的农村工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面临挑战的农村工业化  由乡镇企业启动的农村工业化是在一种极其特殊的环境中取得成功的。这一特殊的环境概括而言,就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中国曾经构筑了偏重国有重工业的计划经济体制,选择了限制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农村的工业化预留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当80年代初农业生产责任制在全国得以全面普及,当政府为解决长期以来被公社制度所掩盖的农业劳动力剩余问题而减少对农村的计划控制,鼓励农民兴办乡镇企业时,严重短缺的消费品市场,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供给,加上市场…  相似文献   

2.
回顾浙江农村改革发展30年历程,是一条从解放思想到解放农民和解放农村生产力的轨迹,是一条从破除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千百万农民率先闯市场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过程,是一条从突破城乡分割的樊篱到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归结起来就是探索出了一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具有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大众市场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3.
乡镇企业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它的迅速崛起不仅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农业、城市工业”的格局,而且其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将影响整个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将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为了准确掌握乡镇企业的发展规模、结构等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无锡作为苏南经济发达地区,乡镇总体发展态势较好,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一、无锡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与成效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伴随着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无锡在国内较早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新路子。无锡的城镇化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5.
三元经济背景下产业空间结构的系统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三元经济结构及其转化难题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了以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特征的农村工业化阶段,农村工业利用自身资源特点,填补了原有工业化战略留下的产品市场空白,从而迅速成长起来,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乡镇企业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二元...  相似文献   

6.
农村全面实现小康 ,并逐步向更高水平迈进 ,这是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从现在起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要实现这一跨世纪发展目标 ,加快农村尤其是贫困山区农村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几年来 ,谷城县在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乡镇城镇化和农民知识化进程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以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为重点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经济结构决定着经济功能 ,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快慢。改革开放以来 ,谷城县乡镇企业依托相对丰富的资源优势迅速崛起 ,一举成为全县经济的…  相似文献   

7.
农村城市化的条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普遍意义上讲,城市化过程是人口相对聚集的过程,由于人口聚集之后的生存需要,也就相应地产生了经济要素的聚集过程,中国12亿多人口,70%生活在农村,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水平,主要表现为:工业化中,乡镇企业雇佣了绝大部分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但乡镇企业及其雇佣劳动力没有向城市集中,而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我国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相比,城市化率至少要低15个百分点。根据中国特点,农村人口和经济要素的聚集并不是传统的以城市为中心,而是在农村范围内寻求自身的聚集中心,在广大农村范围内重点发展小城镇,是农村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乡镇企业技术进步的问题与对策杨江虹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个奇迹,它的发展和壮大,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的格局,对我国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的发展起到了极其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我国的乡镇企业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夹缝中经过...  相似文献   

9.
改革前,以农业为单一产业的中国农村经济曾支撑着中国工业化走过艰难的历程;改革后,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更为工业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正是如此,一个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经验事实是:由于工业化向农村经济抽取过多的积累,导致了中国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然而,城市化不仅反映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且代表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指向。显然,中国农村经济在挑起工业化大梁的同时,必须运足气力壮  相似文献   

10.
一、从城乡一体的角度,促进农村经济结构变革经过20年来的改革与发展,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之间的相互联系已显著增强,二者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关系已日趋紧密。因此,农村经济结构的变革必须跳出就农业抓农业,就乡镇企业抓农村非农产业、就农村抓农村经济发展和结构变革的狭隘和传统思路,把农业、乡镇企业、乃至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变革,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大系统中,放到工业化、城市化的高度来加以考察,统筹规划、综合协调,使农村经济结构变革的过程成为一个工业化与城市化、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工业化相协调的过程。为…  相似文献   

11.
乡镇企业发展的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1978年以来,实现高速发展的乡镇企业不仅在推动传统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转换方面,而且在实现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发展市场经济等方面也都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作为这一事实的验证,经济学者们对乡镇企业或农村工业化的关注,已远远超出了农村经济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乡镇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导,是促进我国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生力军,为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回顾了广州乡镇企业30年的发展历程并对转制改革后广州乡镇企业的主要特色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已突出地将农村小城镇建设问题提了出来,要求伴随它的发展进程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步伐,以改变“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过于分散的布局,实现相对集中,连片开发,更大更快地发展新的生产力。小城镇一头依托农村,一头连接城市,形成城乡结合的纽带,是乡镇企业经济突破  相似文献   

14.
《江苏农村经济》1999,(10):14-15
江苏乡镇企业萌发于50年代,如今已成长为"经济巨人",并已成为全省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1998年,在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中,乡镇企业产值为9510.2亿元,占80%,即"五分天下有其四";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乡镇工业产值为8449.5亿兀,占64.1%,近"三分天下有其二"。一、乡镇企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村经济结构,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之路1978年以前,全省农村产业结构的基本格局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中又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中又以粮食生产为主。大量农村劳动力被束缚在有限耕地上搞强化开发,不仅经济运行的数量和质量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破坏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1978年以后,在乡镇企业的带动下,全省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农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逐渐下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的乡镇企业,以其不同的所有制结构、不同的技术发展水平和与城市的不同关系而形成了不同的模式。在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其乡镇企业以“苏南模式”闻名于全国。在经济欠发达、生产力处于中、下层次的淮北农村地区,则以“耿车模式”闻名。比较研究这两种模式,有助于我们对乡镇企业发展规律的探索,以利于正确规划和发展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16.
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搞好乡镇企业,不仅是关系到农村现代化进程的经济问题,也是保持社会稳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问题。当前,乡镇企业普遍存在的负债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经营效益和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寻求缓解途径。现就太仓市452家镇办工业企业的调查,对如何解决这一债务危机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一、农业发展问题是贵州经济发展问题的核心和基础,农村工业化问题是贵州经济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和战略重点,乡镇企业发展是“牛鼻子”。 贵州经济发展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这就决定了贵州工业化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农村工业化问题。尽管国有工业所占比重达四分之三,但在国家没有巨大投入的现实条件下,在指导思想上贵州工业化不能单纯依靠以国有工业为代表的城市工业化,相反,要通过走一条农村工业化路子,对畸形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和结构形成自然的矫正和调整,实现城乡一体化、工农一体化协调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造成经济发展畸型和缓慢的症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比重不断提高,已经形成“半壁江山”,对我国经济、政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仅就困扰乡镇企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 发展乡镇企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农民奔小康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对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民奔小康的目标,使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而且对于增加出口创汇和国家税  相似文献   

19.
中国选择的赶超型工业化发展道路造成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排斥,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造成了经济增长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偏离,乡镇企业以及外向型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当中国进入经济周期调整与结构转型从而产生了巨大就业压力的时候,金融危机的发生加剧了就业压力,尤其影前了产量依赖外向型加工制造业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力.由此,必须从一个较长时期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依赖于将经济发展转移到就业优先的模式上来,并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匹配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升级与国内产业结构转型的匹配.  相似文献   

20.
以小城镇为重要载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金华市小城镇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小城镇集群。今后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培育重点,创新制度,深化建管,实现四项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