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商业银行需认真研究未来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依据自身特点抢占机遇,通过金融创新与深化改革培育经营特色和竞争优势,有效发挥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实现自身经营可持续、高效益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轮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面临着转型。扩大内需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在这一背景下,县域居民消费升级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研究消费升级一般规律和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经验的基础上,阐明了我国县域居民消费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并把握消费升级对县域居民金融需求的影响,提出商业银行发展县域消费金融业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经过3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瓶颈约束,因此,"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被正式列入我国"十二五"战略发展规划。为顺利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文认为,大力推进从沿海到内地的产业转移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能够跨越经济持续发展遭遇的约束力,同时本文对我国当前产业转移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证券导刊》2012,(34):39-40
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转移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未来经济发展的目标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体到产业和地区布局是要加快产业升级与转移,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产业有序转移。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土地与劳动力成本低,未来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5.
伴随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酒店业的前景广阔。不过伴随着国内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过往的公款消费之风被迅速遏制。在这样的背景下,酒店行业亟待转型之力持续发展,转变观念,在顾客体验和服务升级上下功夫,在中国经济转型与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未来几年仍将是酒店业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6.
《时代金融》2019,(2):94-96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其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随着网络的升级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粉丝经济在文化产业是大行其道,并且形成了两种典型的经济模式,即明星经济和IP经济。本文以"粉丝经济"发展模式及方向为研究内容,在分析当前我国"粉丝经济"发展现状的同时,对这一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力进行探究,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7.
正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业必须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道路。在这一过程中,要正视问题,依靠自主创新,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最多的领域,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业必须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道路。那么,未来绿色工业走向何方?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判断。第一,受制于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生产  相似文献   

8.
<正>“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建设现代化都市圈。重点发展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可以增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带动全国经济效率整体提升。城市群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成为驱动全国经济增长和促进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力量。我国重点城市群发展现状截至2021年10月,我国已有19个国家级城市群,包括京津冀、长三角、  相似文献   

9.
在准确把握"后危机时代"世界产业发展特征以及系统分析其给我国产业升级带来影响的基础上,构建"后危机时代"我国产业链升级的战略重点和实施路径,将为未来我国产业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政策指导  相似文献   

10.
"需求创造"理论从需求角度对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进行系统阐述。本文基于"需求创造"理论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在"需求创造"机制下,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将引起消费支出比重变化,直接表现为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等消费支出增长速度大体上快于消费支出总额的增长速度,是消费增长驱动力;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加快,开始了新一轮的"追赶";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对消费增长具有显著的冲击效应和时变性影响。未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将迎来持续升级的黄金发展时期,对消费增长支撑作用也将不断加大。因此,采取进一步扩大内需、通过刺激居民消费来维持经济增长的政策是必要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孙梅玉 《中国外汇》2013,(19):38-39
未来银行国际业务应积极落实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主动应对外部宏观形势变化,完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价值创造力、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控制力。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处在震荡、调整、弱复苏的过程中,我国经济也结束了十年的快速增长,经济发展进入了以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新阶段。我国外向型经济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外贸长期以来依靠资源投入和环境承载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外贸增长放缓和产业升级将不可避免。面对新的形势,银行国际业务如何厘清思路,把握新机遇、谋求新突破、实现新发展,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正>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不能依靠货币信贷的"大水漫灌"来拉动经济增长,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创造条件。全国政协委员、东北财经大学教授武献华:随着我国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升级,给民营企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实现产品的转型、升级、换代,来满足消费者新的需求,是民营企业未来的发展良机。  相似文献   

13.
李杨 《中国外资》2014,(5):225-22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实现,不仅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还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要求。高端服务业,在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不论是产业转型方面.还是产业发展方面。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深圳地区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深圳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促进深圳地区高端服务业与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李敖 《甘肃金融》2012,(4):45-46
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更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主攻方向和紧迫任务,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因此,研究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低碳经济与低碳金融(一)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的概念由英国政府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在未来的经济建设中会成为极具创新力的集群,是未来中国经济活力的基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就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新机遇.经济管理等部门应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创新管理,提升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潜能,为中小企业解决人才、资金、技术等困难,促进其转型升级,帮助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银行家》2014,(12)
正编者按: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需求迫切、市场外部环境日趋复杂,这些形势变化被概括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每个经济体都面临重大挑战,同时也具备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伴随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金融市场改革也在同步推进和深化,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和主体,商业银行发展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背景下,如何开展并优化税收工作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当前,我国税收理论不断丰富与完善,经济结构越发复杂,对税收理论的现代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以我国税收管理情况为基础,梳理了我国税收理论现代化进程,并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与新要素,结合产业升级情况提出我国税收理论现代化的未来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18.
施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的支柱行业,而施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与我国经济平稳发展息息相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施工企业资源的调配和整合能力,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升级.因此,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施工企业的未来发展是极为有利的.本文将从财务共享中心的优势出发,对施工企业标准化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新常态背景下通过对我国现有经济格局的分析,深入探讨了我国经济的现状,认为面对当下人口红利消失以及环境资源超负荷利用等危险,我们迫切地需要分析在新常态背景下如何继续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应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加强国际多边合作,提升要素使用效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为新常态背景下的动力机制,加快中国改革进程,带动我国未来的长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孙莹 《金融博览》2021,(3):12-13
近几年,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我国的消费升级持续加快带动消费平稳较快增长,对促进经济平稳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下一阶段,有必要顺应和把握消费升级大趋势,以消费升级完善内需体系,推进产业升级,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