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度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是起着关键作用的。内在制度既发挥着制度的一般作用,是外在制度的前提与基础,同时也有着不同于外在制度的形成与演化路径。诚信是内在制度的重要部分,诚信问题就是如何建立与新的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内在制度的问题。由于内在制度形成时间较短,外在制度不完善和惩罚制度的缺失等原因,导致我国目前诚信缺失严重。要从社会改革、注重文化传统等方面,改善诚信状况。  相似文献   

2.
制度创新的理论、机制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时期国家创新体系主要体现为,在国家层次上推动持续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组织与制度。经济制度变化应当考虑制度内容的“破”与“立”,宏观环境因素变化对经济制度变迁的影响、经济制度机制变迁的规律和重要性说明经济制度的演变进程,市场与政府机制的分界标准,产权规则等制度硬件变迁的混合方式、相应的约束条件与政策措施和环境变化的博弈规则是经济发展的首要保证。经济发展来源于人们通过分工和交易的形式实现的合作,而人们之间实现合作需要适宜的制度安排。制度在社会中起着更为根本性的作用,它们是决定长期经济绩效的基本因素,从生产性的角度看,制度的功能就在于它通过协调机制、约束机制、信息机制和激励机制克服了个体谈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促进了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明晰制度变迁的逻辑,包括制度变迁的产生、过程、性质及类型。一方面,制度变迁是对经济增长动态的反映,规则及整个规则体系依靠人类的生产和交换实践所形成的长期经验而发展;另一方面,新的制度安排因代理人的设计而产生,它们被清晰地制订在法规和条例之中,并通过一个高踞于社会之上的政治秩序来正式地执行。从具体的制度改革中来作出说明。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制度冲击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制度变革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经历的影响最深远的整体性、持久性的外生冲击之一,制度变动的冲击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变动特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对制度冲击改变我国经济周期特征进行了检验,并通过市场化程度、非国有化水平和开放度三个制度冲击变量检验了其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相关性,其结论证明:在我国受政治背景的影响而出台的重大的经济制度改革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而深远,制度变动冲击对经济周期变动的方向及程度起到了较大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村环境问题的制度原因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广度和深度的持续加大。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显露,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等方面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完善环境保护制度等相应的对策措施,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的演化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任何国家或地区要实现其经济的增长和发展,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这一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又要同本国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相适应。本文提出了产业结构演化的规律性趋势,并对影响和制约产业结构变化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的标准,其中最根本的是要求产业结构的转换与经济发展相一致,同时文中还提出产业结构的优化不是绝对的和静态的,而是一个相对的和动态的观点。产业结构的转换与经济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它贯穿于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并表现为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最后本文指出中国经济仍处于初期工业到加速工业化的过渡时期,还不具备加速工业化的充要条件,产业结构的继续调整仍是我国今后结构调整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结构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制度结构是经济体制形成的制度基础与运行的制度环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充分证明,市场化的制度建设是十分必要与非常重要的。加强制度建设是深化市场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与根本途径。从其内容看,加强制度建设既包括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包括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项重要制度与具体制度。从其目标看,加强制度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构造更加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结构,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当前及今后加强制度建设的重点环节在于:以完善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产权制度建设和以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为核心的要素市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本质上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由此带来经济制度供给失衡,如产权制度、企业制度、经济服务制度和经济监管制度等,在制度输入后与我国的经济运行实际产生了制度冲突和制度风险,并且影响到国家经济安全,表现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制度劣势和外国资本凭借制度优势对我国实体经济的侵害.为维护国家制度安全和经济安全,我国应该一方面注重新建和完善经济制度,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具有国际影响的经济制度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金融交易需求主体、金融结构和金融体系的互动关联关系入手,探讨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制度设计的内在机理.分析的结果表明,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不平衡性和显著微观区域化特征,导致了金融生态呈现出区域差异化、多样化和层次化特性,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多样化、因地制宜、灵活性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是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体系建构的根本取向.通过对两个典型农村地区的实证调查分析,验证了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差异化对农村金融结构、金融体系变迁的决定性作用机制.政府作为金融外在制度的设计者与供给者,其制度安排应是与农村社会内在制度变迁的协调,是与农村经济发展状态的协调.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经济发展与增长的基本因素的四种看法或假说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包括运气(多重均衡)假说、文化与宗教信仰假说、地理与疾病假说以及制度和政策假说。这四种因素都会通过影响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直接因素,从而影响经济发展与增长。然而,运气、文化和地理都不足以产生持续和巨大的人均收入的跨国差异,无法解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相反,制度和政策假说能很好地解释各国人均收入差异以及1500年以来世界财富的逆转。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相信,制度和政策是经济发展与增长的主要的基本因素。本文把重点放在有关制度和政策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的文献上,总结了有关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内生的文献,并进行了结论性述评。  相似文献   

10.
服务失败时消费情绪对顾客满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丹 《现代财经》2006,26(4):55-59
研究验证了Smith & Ellsworth按照归因类型划分消极情绪的观点,发现消极情绪对顾客满意的影响与产生情绪的归因类型有关。服务失败时,顾客的积极情绪、外在归因的消极情绪和内在归因的消极情绪都对顾客满意有显著的影响,顾客满意与外在归因的消极情绪负相关,而与积极情绪和内在归因的消极情绪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日本经济内在制度『疲劳』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期低迷,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制度上分析,日本某些内在制度的"疲劳",内在制度系统与外部经济环境的不协调,也是造成转型期日本经济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日本经济是我国长期研究与借鉴的对象,因而日本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内在制度"疲劳"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不断地完善,但内在制度方面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被忽视.内在制度"疲劳"对日本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无疑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2.
总部经济及对其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超 《当代财经》2005,(9):93-95,105
总部经济是一个新出现的概念,它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下出现的,它的出现对城市的经济结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正确认识总部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总部经济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其内在的运行机理,并针对我国目前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是一场复杂的制度变迁过程。经济制度转变包括正式制度约束和非正式制度约束的改变。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正式制度约束在制度形成和制度变迁中固然起主导作用,但道德文化、社会习俗等非正式制度约束在制度演进中的巨大影响亦不容忽视。本文主要从制度变迁角度阐述农户对道德与经济利益取舍时关于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的内在机理和互动关系,本文强调要大力发展和引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依靠农户间互相监督作用;其次,要加强诚信道德体系建设和诚信道德教育;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以农户为主体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最后,需要加强对农产品销售中介组织的监管力度,以减少因中间流通环节的不道德行为而产生的农产品质量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顺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但来自于传统的以及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习惯、习俗、惯例等内在制度的"路径依赖"效应,成为战略攻坚时期的巨大阻力。揭示内、外在制度有机互动微观机制,把握内在制度演进机理,我们可以从促进内在制度的自发型构和努力实现内外在制度的契合两方面创新内在制度,从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树立和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政府管理思想、技术创新思维和资源节约与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5.
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性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衍生出一系列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本文就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关系,建立了协调性指数模型,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显示当前中国的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在此基础上,基于外在制度和内在机制的分析,揭示了这种不协调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造成中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不协调的直接因素是二元土地制度和二元户籍制度,而这又内生于以投资驱动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战略目标出发,提出制度创新是欠发达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探讨了制度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分析了当前欠发达地区经济制度的主要缺陷以及在市场经济制度建设中可借鉴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循着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个别的思路,在对制度、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进行了概念辨析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分析基本经济制度的框架,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谈了个人的看法,并就非公有制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关系评析了理论界的若干观点。认为,只有所有制及其结构才能决定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而在所有制及其结构中,须分清楚其中的主导力量、具有重要影响的力量和行将灭亡的成分。一般而言,居于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关系决定着该经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仍然具有发展前途的所有制关系也会对基本经济制度产生重要影响,而正在走向没落的所有制关系对于基本经济制度则是无足轻重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是相对于“初级阶段”而言的,它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于忠发 《时代经贸》2007,5(12Z):96-97
企业规模是由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制约的,在既定外在因素下,影响企业规模的内在因素主要是企业家的制度创新能力。本文从企业理论和制度经济学角度阐述了企业家的制度创新能力在企业实施规模扩张战略的作用并略述了中国企业制度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制度是社会关系的外化,包括三方面两层次内容,它们是以社会生产关系为内涵的经济制度、以社会政法制度和思想意识为内涵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各种具体制度.前两方面制度处于本质层次,是决定社会、经济性质的制度,后者则是前两方面制度的具体体现与贯彻.不同制度内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作为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的生产力发展,其发展有着不同方向和样态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作用.一种制度如果能够反映生产力性质所决定的物质技术要求并且符合人类自身本质要求,则能促进经济发展向着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如果这种制度只反映生产力性质所决定的物质技术要求,但不符合人类自身本质要求,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难以带来科学的经济发展.科学的经济发展就是能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发展,相应地制度建设要以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论制度与企业家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家和制度之间存在双边的因果关系:一方面,制度框架决定企业家活动。制度决定了企业家是选择寻利还是选择寻租,这种决定对一国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转型时期制度的不完全导致了企业家大量的寻租行为,这是制约中国技术创新和持久发展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家能够通过公开倡导等四种方法对他们面临的制度环境作出反应,企业家活动反过来又影响制度的产生和演化。制度与企业家活动的双边因果关系告诉我们,容忍和保护制度企业家并习惯于将制度企业家的个别创新努力一般化的社会,将能够更多地分享制度创新所带来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