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首先指出传统的总量生产函数方法和动态生产函数方法在实证研究中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来对公共投资、私人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在长期内,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对经济增长都有促进作用,但公共投资的贡献更大。在短期内,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私人投资对经济增长虽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不是很显著。经济增长对私人投资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有明显的挤出效应。最后,笔者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多大,理论研究存在分歧。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生产函数法对公共投资的产出效率进行回归和协整分析,结果认为我国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产出弹性小于私人投资的产出弹性,公共投资的产出效率低于私人投资的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3.
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等领域的公共投资可以增加或减少某些产品的进口需求,教育、科技等投资可以通过产业联动和乘数效应推动某些行业出口的发展,而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在资金筹措上的争夺又会减少某些产业的出口.实证分析表明,公共投资与贸易顺差、进出口总额、进口额之间具有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机制,其中,公共投资的贸易顺差效应为正,进出口总额、进口效应为负;公共投资对贸易顺差增长误差的解释能力较强,而对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增长误差的解释能力有限;从短期来看,进出口总额和进口与公共投资只存在单方面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我国1990~2010年28个省区数据,运用VAR模型验证了省级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私人投资、就业和产出的影响,同时根据每个省区相对经济份额测算了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应的省际分布。实证结果表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多数地区的经济活动有促进作用;从全国范围看,区域内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直接作用远大于区域外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溢出效应;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应在地区间相对分布并不均衡,东部地区受益较多,中西部地区受益较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利用浙江改革开放后30年的数据资料,对发达地区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进行协整建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发达地区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之间存在惟一的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长期来看政府投资对于民间投资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表明,无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都有正向的挤入效应,不过这种挤入效应较弱。  相似文献   

6.
公共投资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把公共投资作为政府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已开始利用公共投资的扩张手段来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文章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对我国在东、中和西部区域的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中和西部区域的公共投资对各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别,其中西部区域的公共投资效应明显低于东部和中部区域。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公共投资、私人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河北省政府公共投资、私人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河北省政府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对GDP增速的增长有正相关影响,这在三个实证模型中都得到了验证;而三个实证模型共同指出,河北省政府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之间的相关性很小,可能既不存在挤出效应也不存在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8.
公共资本具有产出效应和外溢效应。基础设施的外溢效应主要体现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促进生产技术进步;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人力资本的外溢效应表现为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和导致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公共科研对私人研发存在替代和互补效应,其中基础科研互补效应更加明显。我国公共资本存量低于最优规模,腐败降低了公共资本效率,应设计良好的机制来激励公共资本供给和防止腐败发生。  相似文献   

9.
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为经济学家普遍认同,但是由于腐败的存在,这一问题变得比较模糊。为了研究公共投资、腐败和经济增长及其相互依赖的关系,我们构建了由关于经济增长、公共投资、腐败和私人投资四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并利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观测的面板数据。结论是:腐败增加了公共投资的水平,但是只有低腐败水平的国家才能享受到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有效回报,而对于高腐败水平的国家,公共投资的效率因为腐败的存在而降低,以致于公共投资无法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本文构建了反映劳动力市场均衡就业量与公共基础设施水平之间关系的动态模型,分别利用全国29个省及东、中、西部各地区省份2002—2008年面板数据对公共投资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就业存在较强的跨期路径依赖性;公路密度增加仅在短期内促进了就业水平的提高;人均普通中学拥有率增加在短期内对就业有挤出作用,但在长期中却存在更大反方向效应;同类公共投资对就业变动的影响显示出一定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管理当局可以根据国内投资目标来恰当地调整利率水平,从而影响投资规模。然而,实证分析表明,近年来我国利率调整对投资规模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2.
对公共工程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各级审计机关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类似效益审计的试点和探索,但这种试点和探索只是初步的、零星的,缺乏系统性。本文以公共工程投资项目效益审计作为研究内容,探讨效益审计理论与实务的相关问题,希望有助于我国政府效益审计实务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保险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其面临的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大。分析结果表明,保险资金投资于国债、基础设施建设的风险相对较低;投资于银行存款的风险主要是政府运用利率手段调节宏观经济的结果;而投资于股票市场和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非常大。同时,算例分析显示,保险资金应扩大债券类资产的投资份额,慎重选择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  相似文献   

14.
公共产品的项目特性和现阶段的经济形势需要强化政府的公共投资职能.只要经济总体上还没进入自发性扩张阶段,扩张性调控政策的取向就不能改变,继续增强政府投资力度和强化政府公共投资的职能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在政府公共投向方面,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在基础性上有所突破,要着力启动民间投资.投资效率的保证和提高则有赖于投资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项目管理规范化以及制度化和深化投资的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国内外投资环境评价的方法论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归纳、叙述和评论,可以从中了解中外投资环境评价方法演进的动态过程,为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提供相关线索。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风险投资阶段分布的博弈模型,阐明风险企业成长各阶段的特点决定了风险投资的投资阶段分布。模型的结论表明,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风险企业的成长期和成熟期,这与我国的风险投资现状相一致;同时,控制风险是引导风险投资向风险企业成长的种子期和导入期转移的有效措施。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引导我国风险资本向风险企业成长早期转移的相关对策,包括完善风险投资项目评估机制和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投资及其绩效审计的态势,并对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评价框架。这一框架体系将对提高我国公共投资绩效审计评价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