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融机构退出过程中的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护金融稳定是新《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之一,也是基层央行的新业务和近期的主要工作重点。处置中小金融机构存在的风险是基层央行维护金融稳定的主要目标,在我国以法治国逐步推进的今日,对金融机构的处置也必须以法律为准绳,要减少行政手段,公正、公平、合理地做好维护金融稳定工作。为此,本文从分析处置部分金融机构案例入手,对处置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一、难点(一)支付清算法律规定过于宽泛,基层人民银行支付清算监管存在法律风险。支付清算是指收、付款支付机构之间对支付指令的收集、交换、撮合、清分,以及计算出待结算的债权债务的过程,因此人民银行支付清算监管应覆盖支付指令的收集、交换、撮合、清分的各个环节。但是,2003年修订并沿用至今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关于支付清算,仅在第二十七条提及“中国人民银行应当组织或者协助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清算系统,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清算事项,提供清算服务。具体办法由人民银行制定”,且把清算的参与主体限定为银行业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3.
监管目标不具体,实际操作难。金融稳定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尽管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稳定工作指引》明确了央行基层行的金融稳定工作职责,但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过于条理化、不够具体,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如,由于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在数据信息获取上,只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城乡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等存款性金融机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金融统计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政策按时向各央行基层行上报数据资料,而保险、证券类等非存款性金融机构未能向央行基层行报送有关数据资料,致使实际工作中存在数据资料获取难、分析评估工作难、调查研究取证难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完善我国最后贷款人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厉 《中国金融》2006,(16):55-56
目前,我国与最后贷款人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国人民银行紧急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防范和处置金融机构支付风险暂行办法》等。上述法律、法规中关于央行最后贷款人制度的规定,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新 《新疆金融》2007,(3):29-30
近年来,随着经济、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金融市场竞争逐渐加剧,金融资源整合的力度也不断加大,部分经营状况不佳、难以维持的金融机构不得不走上市场退出道路。目前新疆部分城乡信用社也面临着市场退出的问题。由于城乡信用社自身的地方性法人机构属性,出现问题难以像国有商业银行那样获得总行资金的支持,在存款人观念中信用度较低,市场退出活动容易对周边金融秩序造成一定的冲击,影响地区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洗钱犯罪的猖獗,反洗钱已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2003年3月1日,由中圜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和《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一个《规定》两个《办法》),已形成了以金融机构为前沿的反洗钱的基本构架,银行业反洗钱工作开始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2004年修订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又将组织、领导金融业反洗钱的工作职责赋予了人民银行,使金融系统反洗钱工作得以进一步加强。但是实施情况,进展不尽人意,在反洗钱工作中出现不少新的洗钱动向和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周莉  陈伟 《上海金融》2003,(6):45-46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成为数据公布通用系统(GDDS)的成员国,金融统计的制度法规建设也显得日益重要,人民银行新颁布的《金融统计管理规定》引人注目。本文分析了修订后的《金融统计管理规定》与GDDS的要求之间差距,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苏清 《时代金融》2013,(17):268-269
金融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银行宏观经济金融决策的支持系统,金融统计数据的及时、准确在强化金融运行分析、研判和调整货币政策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统计执法检查是中国人民银行履行职责,保证金融业数据真实、准确、提高金融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业查处  相似文献   

9.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是金融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金融机构的产生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很大,对其危机的处理需要严格的法律框架支持。本文在介绍国外金融机构危机处理方式基础上,分析我国金融机构危机处理现状,对如何改善我国金融机构危机处理的法律环境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肖必双  罗学 《中国金融》2005,(24):67-68
修订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保留了央行对金融机构执行存款准备金.支付结算、外汇管理、反洗钱规定情况等9大类业务的现场监管权。目前.人民银行各项职能的正确有效履行需要逐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现场监管。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以下简称《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已正式实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是从金融监管的角度规范监管者和被监管者的职责、权利、义务的一部金融专门法,它的颁布、实施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洗钱犯罪的日趋猖獗使得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通过立法等各种措施对其加以控制和打击。尽管我国的反洗钱法律体系正在不断的成熟和完善,但是金融机构反洗钱内控制度仍存在一些制度流于形式,配套措施缺乏操作性,反洗钱激励、补偿机制缺失等问题,影响了打击洗钱犯罪的效果。金融机构反洗钱内控制度在预防洗钱也就是洗钱的进入门槛上的作用最突出。本文对金融机构反洗钱内控制度法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研究我国金融机构反洗钱现状、反洗钱内控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国外有关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完善我国金融机构反洗钱内控制度措施。  相似文献   

13.
问题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金融机构因经营失败退出市场,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经济发达国家已形成妥善有效的退出机制,我国现已建立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制度缺乏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目标定位、处理方式和相应的制度安排.本文通过分析和借鉴相关国家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问题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立法现状,针对我国的制度缺陷,提出完善我国问题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洗钱犯罪的日趋猖獗使得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通过立法等各种措施对其加以控制和打击。尽管我国的反洗钱法律体系正在不断的成熟和完善,但是金融机构反洗钱内控制度仍存在一些制度流于形式,配套措施缺乏操作性,反洗钱激励、补偿机制缺失等问题,影响了打击洗钱犯罪的效果。金融机构反洗钱内控制度在预防洗钱也就是洗钱的进入门槛上的作用最突出。本文对金融机构反洗钱内控制度法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研究我国金融机构反洗钱现状、反洗钱内控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国外有关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完善我国金融机构反洗钱内控制度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颁布了《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和《外币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规定》和《办法》”),从此揭开了银行业反洗钱工作的序幕,对银行业来说,反洗钱工作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政策性和法律性强,无论对央行还是商业银行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针对基层银行开展反洗钱工作存在的问题,如何从基层开始层层推动反洗钱工作,建立完善高效的银行业反洗钱工作体系,是金融工作者亟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鲜宇宏 《金融研究》2008,(1):I0123-I0126
1、违法违规问题定性难,影响正常工作开展。《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了人民银行在履行职责发现金融机构有违规行为时,如果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给予处罚;如果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未作处罚规定的,由人民银行区别不同情形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三种处罚。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一些职责的履行,由于缺乏配套的法规,导致基层人民银行面对金融机构的一些违规行为难以准确定性,有时还只能“听之任之”。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二三部银行法颁布实施以来,为金融业的健康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也为银行业的公平竞争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但从学习和贯彻实施情况来看,以“三法”为基本框架的银行业法律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18.
《金融会计》2007,(1):77-80
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1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经2006年11月6日第25次行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行长:周小川二○○六年十一月十四日  相似文献   

19.
一基层央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能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一)《中国人民银行法》关于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能的规定过于原则。 1.该法第三十一条虽然。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监测金融市场的运行情况,对金融市场实施宏观调控.促进其协调发展”。但对相应的配套措施和手段未作规定。  相似文献   

20.
构建完备的问题金融机构处置机制,对于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盟及其成员国纷纷出台或修订法律,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问题金融机构处置机制,对我国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以德国为例,深入分析其问题金融机构处置机制的特点,提出健全法律框架、细化法律规定、丰富市场化处置手段、规范处置方式、丰富救助资金形式和功能等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