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国特色公共财政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代模  杨涛 《财贸经济》2000,(2):24-28,39
本文从财政本质、财政职能、财政运行模式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公共财政体系问题。认为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公共财政面临制度变革与经济增长双重目标,提出了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运行模式的“两个要素,一个原则”:两要素即提供符合公共财政职能一般的公共产品或劳务,继续优化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一个原则即坚持财政代表国家增进市场自我调节能力的原则。坚持这一中国特色公共财政模式,既有利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又有助于对公共需求的满足和公共领域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袁东 《财贸经济》1999,(11):58-61
最近,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张馨教授的力作《公共财政论纲》(以下简称“《论纲》”),体现了他10多年来对中国财政理论创新的求索。张馨教授的这本《论纲》开中国财政学理论著述的先河,体现了他的基本财政学观点,容纳了近年来有关公共财政话题的争议及这种争论过程中显示的思想火花。现在我就这本著作谈一些粗浅看法,其中也包含着我对公共财政与实践问题的一些观点。总体上讲,《论纲》一书没有沿着一般财政学著作的惯有体系论述,而完全是在总结实践而又始终有所超越地从理论上探索了人们一直模糊不明的财政问题,解决了一些重大…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决定了传统财政从机体到运行,都必须进行重塑。否则,经济改革的深入进行及财政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就会面临困难。而所谓财政的重塑,实质上是对过去行政化“一揽子”财政的一种反动,是既有财政格局深层次,根本性的系统变革。目前这一变革虽已见雏形,但对照市场经济要求。笔者认为,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一步明确、完善和深化。 (一)财政职能的市场化定位 由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4.
张良庆 《财贸研究》1993,4(1):27-31,45
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有了长足进展,也面临多重困难。应该确立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为基本着眼点,建立新型财政运行机制的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路。为此,应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理顺国民收入分配关系以及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改革财政投资体制、完善财政宏观调控体系、加强财政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5.
杨志勇 《财贸经济》2006,(10):34-39
财政的法治化是公共财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讨论法治化财政的理想指标体系,并结合中国现实,对中国财政的法治化进程进行定性评价.理想的财政法治化指标体系至少应涵括六个方面的内容:财政的民主立法、财政的法律至上、财政法律体系的完备(健全性)、财政的权利保障度、财政的司法公正、财政行政行为的受约束程度.中国财政立法奉行了民主立法原则,但民主立法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财政行为的法律至上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财政法律体系虽已覆盖财政各领域,但立法层次低,立法质量不高,法律体系尚不够完备;财政的权利保障度和财政司法的公正性正在得到逐步改善;财政行政行为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法律约束,但是财政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从根本上影响了约束程度.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近年来财政支农政策的现状出发,立足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遵循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支出的基本原则,针对我国现行的支农政策中的财政支农投入政策、财政支农补贴政策和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现有的财政支农问题的具体举措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欧见秋 《现代商业》2007,(20):187-189
从我国近年来财政支农政策的现状出发,立足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遵循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支出的基本原则,针对我国现行的支农政策中的财政支农投入政策、财政支农补贴政策和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现有的财政支农问题的具体举措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财政是以公共权力进行的资源配置,财政的公共性体现了财政目的的公共性,财政产品的公共性,以及制度层面的公共性。作为公共财政目标的组成,复式预算的建立将有力地推动我国财政职能的完善和中国式公共财政转型的进程。作为复式预算组成部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不仅体现了我国预算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而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建立对推动我国财政转型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但如何建立,特别是在财政转型的路径选择方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职能如何与公共财政预算进行合理的界分,无论在理论或是实践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结合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建立探讨我国财政转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并试图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历史和现实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同步提高,税制改革之后,我国税收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经济的发展是税收的可靠保障,经济发展会对国家税收产生直接的影响,而税收也能对经济建设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把财政税收和市场经济紧密结合起来,确保我国经济社会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对财政税收和市场经济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接着指出了市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然后就财政税收对市场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利用财政税收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所谓信用,是指履行承诺而得到社会公众的信任。信用很早是作为道德范畴存在于社会生活当中的,是“立人之道”、“立政之本”,后来逐渐成为人人必须遵循的社会基本行为准则。现代社会更是信用社会,信用已经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核心,也是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然而,信用危机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正快速蔓延。据有关资料表明,在经济交往中,高达50%的合同带有欺诈性;1998年全国法院受理的经济纠纷和债权债务民事纠纷案件为289万件,约占法院全部受理案件的51%;另据中消协的调查结果显示,1998年全国有68.4%的消费受到商业欺诈行为的侵害,至于其它诸如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工程质量优劣、偷税骗税、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已成为经济生活的常事。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在我国,信用危机已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我国整个社会信用体系正处于崩溃的边缘。信用的三大组成: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都存有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明确"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的概念 我认为,从理论上和历史上,任何社会经济形态的国家都存在着财政,财政等同于"国家财政",也叫"政府财政",这是"财政一般".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发生重大变化。自税制改革以来,全国税收进入飞速发展阶段。经济为税收重要来源,经济发展将直接决定我国税收,但是税收又可反作用经济发展。为深入探究财政税收与市场经济,促使我国市场经济可以快速发展,本文将首先分析财政税收对国内市场经济作用,最后提出几条实质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建立公共财政需理顺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成为我国财政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笔认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最终建立和完善有赖于在认识上理顺四个关系:即公共财政与“国家分配论”、与国家财政、与国有资本财政的关系以及中西公共财政的异同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是我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这次大会,对我国14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的总结,确定了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我们各条战线都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十四大精神,坚定地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奋勇前进,去争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更大的胜利。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也随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经济的新常态使当前经济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通过及时有效地调整来保证市场发展的稳定。就发展现状来看,在经济市场环境呈现多变趋势的当下,财政税收工作必须发挥自身重要作用,以保证社会经济市场运行的规范有序。此外,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更需要...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逐渐完善,伴随着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与之相应的货币政策体系也在不断地发展,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好货币政策可以构建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推进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深化,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公共财政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财政的职能范围同其所处的经济体制环境直接相关。不同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职能范围,是循着完全不同的思路来界定的。我国现存的财政职能范围,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从所周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部门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主体,财政就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分配。按照这种思路,国家财政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区域市场间的经济差距也愈加明显,经济差距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亟需宏观经济调控手段进行调节。为此,各级政府在充分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下发挥政府公共职能,制定和优化地方财政税收政策是调节市场的重要调控工具,对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本文就财政税收工作在市场经济、产业布局、企业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展开探讨,旨在分析如何借助财政税收政策更好地推进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缩短区域间经济差距并维护市场秩序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