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宋震 《魅力中国》2013,(25):118-118
“书卷气”是常被人们甩来评介书法作品艺术品住的一个重要依据。“书卷气”主要来自书卷,多读书当然是重要条件。由学养在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书卷气”应如“韵、法、意”兼具是一切优秀书法作品的共生一样,它应是书法高雅品位的撮心部分。是历代优秀书家的共同审美追求。书卷气是书法作品中所显露出书写者的文化修养、精神气骨以及其中的艺术气息。是古代士大夫自觉以书法作为寓情寄志后的精神寄托,是书法的最高境界之表现。书卷气既是书写者综合的文化素质.精神气格修养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2.
任梦夏 《魅力中国》2013,(25):105-105
项穆的“中和”书法审美思想源于儒家的“中庸”之道,把“中和”的书法美学思想与理学结合在一起,推崇晋人尚韵书风,认为王羲之是书法之集大成者.是体现“中和”书法审美的代表,对其书法更是心摹手追。  相似文献   

3.
刘健 《走向世界》2014,(50):70-73
刘健书画作品曾入围“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第三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等国内外书法大展,并参加第一届至第四届“全国百名著名书法家邀请展”、鲁韩墨缘——中韩书法名家交流展、中日书法展、中国书法3+3新加坡展、中国书法3+3迪拜展、中国书法3+3潍坊展、中国书法3+3俄罗斯展。同时,还应邀赴日本、韩国、新加坡、阿联酋迪拜、俄罗斯等国家进行书法交流活动,并获得首届中国文艺杰出成就奖。  相似文献   

4.
乔飞 《魅力中国》2011,(21):390-390
“书法现代性”是当前书法界提得较多的理论。它极大地影响了当代的书风,毁誉参半。本文对“书法现代性”从理论高度进行反思,期望有一个更好的全面认识,使它作为当代书法创作更好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5.
<正>解读书法艺术密码,领略汉字书写魅力。“平和守正——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清代帖学书法特展”正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历代书画厅展出。这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继2020年“馆藏清代及民国碑学书法特展”之后,对馆藏书法整理成果的又一次专题集中展示。展览分为“晚明余绪崇董风尚”“崇赵尊唐帖学鼎盛”“守正固本帖学式微”“以书取士状元书法”“菁英迭出巴蜀帖风”五个单元,  相似文献   

6.
张珂,既是新闻人,又长于书法。其字清雅纯净,如芙蓉出水,似玉兰临风,书卷气浓郁,从容而淡定,颇似启功先生之书风,人称"陕西小启功"。张珂是我在山东大学读书时期的  相似文献   

7.
苏季群,笔名苏序,北京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书法是人的感情、志趣、态度的延伸,所谓文如其人,书法亦如此”。这是苏季群对于书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朱国良 《浙江经济》2013,(21):59-59
多一些书卷气,少一点烟酒味,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从政的需要 “若要好.大做小”人们都期望有个温馨的家——一个充满阳光,充盈爱意、朝气和理解,美丽而又宁静的蓝色港湾。唱响过“我想有个家”,渴望的当是我想有个温馨的家、“家”这个字眼似普通,但却内涵丰富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最微小的组织,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新区》2010,(7):125-125
简介:李道祥,男,1964年生,现任襄樊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办公室副主任,高新区书法美术摄影家协会主席。其书法学书初从颜、柳法帖入手,后兼取“二王”为代表的晋韵书风,复于唐草二杰的“颠张醉素”及清代何绍基的浪漫写意,长期心摹手追,得其审美旨趣。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各种展赛并获奖,曾多次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2007年出版个人书法集《道祥书法选》,今年主编了襄樊高新区首届《书法美术摄影展作品集》,多幅作品在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发表。  相似文献   

10.
余洁芬 《发展》2011,(9):135-136
本文通过阐明舞蹈与中国书法的相通性,从舞蹈与书法两者共同的本质内涵出发,借助书法这一“民族最为基本的艺术表现形式”,探析中国书法对编导编创舞蹈动作的思维启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经济》2009,(6):84-84
王文祥,河北抚宁县人。当代中国书法家、著作家、收藏家、文物鉴定家。曾在中南海后楼,为毛主席管理图书,并时常抄写一些送请毛主席审阅的诗词、文稿。被时任毛主席秘书的田家英称为“毛主席书童”,后来即被称为“毛氏书童”。王文祥先生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六位书法“中国艺术大家”之一,被全国文联评为六位“一代书法大师”之一.  相似文献   

12.
书在旅途     
周文彰 《中国报道》2013,(12):104-107
书法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涵养人生。从古至今,造诣颇深的书法艺术家中不乏官员。领导干部政务繁忙,何来时间练习书法呢?周文彰作了回答。此文就是品味一种“书法人生”的境界:工作之余,考察途中,感悟不断,笔墨不息。  相似文献   

13.
“喜欢书法,是茶余饭后的一种‘奔放’。工作之余,执笔写意,挥毫大自然的‘流光溢彩’,泼墨人生点、撇、捺的精致,以从中找寻做人的乐趣与境界……”这是庞启洪热爱书法进而对书法境界的感悟。  相似文献   

14.
刘从明,1976年生,山东郯城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化管理专业。书法作品曾获1998年第二届“神内杯”全国青少年书法展银奖、2004年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提名奖、总政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书法展一等奖及首届“林散之奖”南京书法双年展佳作奖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评论撰稿人。  相似文献   

15.
《发展》2012,(9):I0004-I0004
生于1952年10月,自幼受乡贤王继荣老师的指点,酷爱书法,对历代名家碑版书法多有涉猎。近年来,断而复继重新研习书法,并通过学习书法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中有了新的进步和提高,石银铸擅长欧阳询楷书、王羲之行书:现在金昌市河西堡镇设立“兰亭书院”教学生习书,旨在把中国书法艺术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观书如观人,论言如论相,大凡欣赏书法艺术,人们总是把书法和人品连在一起。正如古人所说“笔性墨情,皆以其人性情为本”。所以,书法至极至贵者,便是能移入“人情”。  相似文献   

17.
王国宁 《东北之窗》2011,(2):101-101
新一期内容不错,有很多独家的稿子,特别是毛颖那篇《给萎昆书法挑错字》既砭时弊,又讲知识.读了之后受益匪浅。但美中不足的是此文说姜昆书法中的“依有”应为“犹有”,而同一个版面上引用的陆游《咏梅》原诗却是“只有”。  相似文献   

18.
我与么喜龙相识已有十几年之久,相识即相知之意,决不是泛泛之交。一是同从事文艺工作,二是在同一机关工作,确有多说几句的条件。   “文如其人”是对文章的要求;“书似其人”是对书法的要求。意思是文章也好、书法也好都要求以“人”作为根本,这个“人”字不是生理上的人,而是社会上的人,它后面要跟一个“品”字,乃人品之谓也,因文章和书法确是一个人道德质性的外在表露。古时取士,最后皇帝要过目。“庭试”的要点为四项目,即身、言、书、判。前三项上看考生的人品,只判一项才看实际能力。足见缺乏人品作基古绝对成不了“家…  相似文献   

19.
位于内蒙古西部的乌海市是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在没有地方传统文化,没有文化名人的庇荫,没有人的文化投入的情况下,短短十几年时间里,书法事业日臻成熟,全民参与书法研习创作的热情令人惊叹,每年都有许多作品在伞国书法大展中夺魁折桂,形成颇具特色的“乌海文化现象”。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共乌海市委书记白向群,以期了解“乌海文化现象”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经济》2008,(10):45-45
2008年9月11日,第二届黄河明珠乌海文化节开幕式暨万人书太阳神活动在乌海市人民广场隆重举行。我国著名榜书书法家王麒景挥动长3米,重40公斤的巨笔为太阳神活动开笔。随后,现场的学生、干部、群众共万人同书“太阳神”。这次活动还成功申报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最大规模书法活动”。同日,乌海市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书法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