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     
《中国信用卡》2009,(23):5-5
世行再度上调今年中国GDP预期至8.4%近日,世界银行发布了第三季度的《中国经济季报》(以下简称《季报》)。该《季报》称,在一系列强劲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下,世界银行对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再次上调,GDP同比增幅可达到8.4%,之前世行于6月预测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2%。  相似文献   

2.
近期资讯     
《青海金融》2013,(10):63-64
国际部分: 1、全球增长陷“低速挡”。新兴经济体成焦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8日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下调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报告预测,令球经济今明两年将分别增长2.9%和3.6%;发展中国家经济将在今明两年分别增长4.5%和5.1%,比7月份的预测似分别下调了0.5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将在今明两年分别增长7.6%和7.3%,比之前的预测值分别下调0.2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经营环境     
《新理财》2007,(10)
宏观经济Macroeconomy世行上调今年中国GDP增幅至11.3%CPI预升4.6%继5月将2007年中国GDP增长预测由此前的9.6%上调至10.4%后,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最新《中国经济季报》宣布,再次上调今年中国GDP增长预测值至11.3%。报告同时预测,2008年中国GDP增长率为10.8%。  相似文献   

4.
亚洲开发银行7月底发布的《亚洲经济监测报告》调高了对东亚经济体2010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由4月预计的7.7%上调至8.1%。与此同时,亚州银行仍维持对中国经济增长9.6%的预期,对美国以及欧元区的经济增长则预期为3.3%和1%。由于大多数东亚国家经济已可以确定能够在今年实现V形复苏,因此当前影响经济复苏可持续与否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时机、政策组合以及退出步伐的节奏。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     
《金融博览》2010,(10):9-9
10% 4月2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上海发布《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将2010年亚洲增长预测上调1.25%至7.1%,中国和印度分别以10%和8.8%的增长率领衔亚洲。  相似文献   

6.
2006年7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GDP较2005年同期上升10.9%。二季度的GDP增长为11.3%.创出11年来的新高;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8%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3%。这一连串的高增长数字,虽然彰显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强烈韧性但这种远远超出市场预期的势头.也给我们划了个巨大的问号:中国经济是不是已经过热?  相似文献   

7.
赵晓 《中国金融》2006,(1):23-25
对2005年中国经济运行的简要回顾 2005年中国经济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从经济运行的总量来看,前三个季度GDP增长的波动幅度不大,第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9.4%、9.5%和9.4%,相对平稳。前三个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市场需求旺盛,总体经济运行仍处在较高位.尤其是净出口保持大幅上升,出口增长达31.3%咀上,进口增长则徘徊在16%的水平。CPI上涨2.0%.进一步控制在温和上涨区域;从货币供应来看,M1同比增长11.6%,M2同比增长17.9%。M2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增长幅度高于预期目标。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同比增长18%,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3.5%。  相似文献   

8.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日前称,中国经济增长已连续两年稳定在8%以上,2003年GDP增长达9.1%。但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亮点不在于速度,而在于协调发展。今年,中国将改变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走一条高增长、低消耗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一、2004年全行工作回顾 2004年,世界经济保持发展势头,经济增速预计5%左右,明显高于2003年3.9%的增长水平。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普遍加快,特别是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格局中的地位大幅提升,成为一个重要的增长引擎。  相似文献   

10.
寻求治理中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的政策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帆  王世华 《中国金融》2006,(16):53-5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近30年的时间里维持了年均9.4%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中国奇迹”。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本轮经济周期中,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并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的压力,宏观经济基本稳定。但是,中国的经济增长路径并不平坦,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内外部失衡,如不及时加以解决,不仅会导致宏观不稳定,还会影响到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要闻回放     
《中国投资管理》2007,(10):64-64
13家上市银行上半年利润1344亿元,同比增长57%;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突破7.51关口;8月份居民存款减少额达7月4.6倍,连续负增长;次贷危机将减缓全球经济增长;我国银行业总资产已接近49万亿元;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相似文献   

12.
王阿珍 《国际融资》2011,(10):18-19
亚洲开发银行将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从9.6%小幅下调至9.3%,并预计经济增长的放缓趋势将持续到2012年,对2012年经济增长预测也从9.2%微调至9.1%  相似文献   

13.
彭兴韵 《中国金融》2005,(16):28-30
实体经济分析 经济增长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GDP增长率高达9.5%。但是,经济增长的结构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第二产业依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弱。上半年,第一产业增长率为5%,第二产业增长率为11.2%,第三产业增长率为7.8%。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第三产业的增长率较2004年各季度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
《城市金融论坛》2000,5(1):45-45
亚洲开发银行近日把1999年亚洲地区的经济增长3.8%的预测提高至5.7%,原因是韩国和东南亚经济的强劲复苏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指出。消费、政府开支和出口的增加可望使香港摆脱1998年以来的经济衰退,1999年全年会有0.7%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国际融资》2007,85(11):66-66
亚洲开发银行(亚行)发布的《2007亚洲发展展望更新》报告,增长强劲的出口和投资以及旺盛的消费将促使中国经济今年增长11.2%,高于早先的预测值10%.  相似文献   

16.
GDP7%的启示     
2003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9.1%.一改前5年平均增长7.6%的“温和增长”态势。专家们预测,中国经济迎来了新一轮的强劲增长周期。在热望中,温家宝总理在3月5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7%左右”此言一出,各界人士仁见仁,智见智,反省静思悟出这一决策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要闻回放     
《中国投资管理》2007,(5):64-64
首季度GDP增长11.1%,CPI增长2.7%。国家统计局19日发布的初步核算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1.1%,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5028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31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5552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21104亿元,增长9.9%。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3%,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赖斌 《国际融资》2008,87(1):43-46
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仅仅依赖投资等扩大生产的手段。最近万事达卡国际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则指出,自1978年以来,生产力提高才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未来15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持续性(年均9%~10%)主要决定于TFP(TFP,即全要素生产力)的增长。仅利用持续大量投资刺激增长是不起作用的。换言之,当今的中国面临着经济发展的转折点。过去几十年中,中国TFP的快速发展证明,中国已通过有效手段建立了稳固基础。未来的挑战将是如何保障发展,以期年均实际GDP增长达到3%~4%。要实现这一愿景,中国必须采取改革措施,纠正结构性失衡、市场扭曲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就万事达组织对中国政府提出的综合改革措施建议,本刊记者采访了万事达国际组织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王月魂博士。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GDP增速从2010年的10.4%下降至2013年的7.7%,这样的增长放缓反映了中国经济显著的结构性问题。我们认为中国应该允许增速放缓,或许在短期内降至7%以下,以聚焦于经济再平衡,调整到一个长期可持续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20.
赵晓 《中国金融》2007,(1):32-34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让世人咋舌。2003~2004年每年增长率都在9.5%,2005年则达到了9.9%,而2006年上半年10.9%的高速增长更是让人们感到惊奇。面对如此高速的增长。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再次陷入过热,新一轮宏观调控即将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