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产业集群是产业组织的新发展和地区经济的新现象,国际竞争实质上是产业集群的竞争,产业集群的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也发展成区域经济增长的源动力。本文是根据北部湾的产业条件,提出了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广西经济发展的新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是产业组织的新发展和地区经济的新现象,作为产业空间的集聚现象,研究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天,国际竞争实质上是产业集群的竞争,产业集群的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也发展成区域经济增长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3.
郭美斌 《改革与战略》2012,28(4):136-138
产业集群已成为实现区域经济快速、高效和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将旅游产业集群与工业产业集群交互关联发展,迅速做大做强多个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实现多产业齐头并进发展格局的新思路。文章以乐山为例,探讨了旅游与工业交互产业集群的发展,并提出了政府要有所作为、行业机构积极参与、搭建平台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和载体。目前,东部沿海省市产业集群已占到本区域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特别是服装产业集群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本文在分析辽宁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辽宁服装产业集群建设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陈榕 《珠江经济》2006,(3):64-69
产业集群是区域产业组织的形式,而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都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两个区域,两者的产业集群现象十分突出。本文先对产业集群理论进行评述,然后从产业集群角度对两区域的优势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提出在发展两区域产业集群时所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振华 《特区经济》2009,(2):296-297
产业集群为区域创新体系提供了创新网络,产业集群有利于知识扩散、企业合作、创新人才的聚集及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等;我国许多区域已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产业集群,但存在的集群以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为主,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不强,产业聚集基地的创新体系不健全,各区域创新能力不平衡等问题;文章针对性提出了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以产业集群为支撑的城市群已成为国际和区域竞争的主角。国内外成功经验表明,产业集群与城市群的耦合发展已成为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基于产业集群理论和温台沿海城市群的实证研究,分析了产业集群与城市群耦合机理及形成原因,提出了推进温台沿海城市群与产业集群耦合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当今,产业集群已成为引人注目的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有力地带动了区域发展。航运服务业存在集群现象,甚至比有些产业更具典型性,比如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的伦敦海事服务集群和荷兰海运集群、初具规模的香港海运服务集群,都充分说明航运服务业的集群特性。本文试图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对促进我国高端航运服务产业集群发展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  王永坤 《辽宁经济》2011,(10):52-53
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辽宁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力量,在对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其发展问题,提出辽宁产业集群发展应从几方面入手强化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作用,加强集群内部企业的相互合作,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和建立区域互动集群等。  相似文献   

10.
李瑞 《辽宁经济》2013,(3):62-63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模式,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增长极。2012年,辽宁省销售收入超百亿产业集群达到75个,超千亿产业集群实现了零的突破,达到4个,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占全省工业比重已超50%。产业集群对辽宁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力日益突出。本文利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了辽宁产业集群区域发展与科技人员比例、科研经费利用率之间的依存关系,得出科研经费利用率对辽宁产业集群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张广海  高乐华 《山东经济》2008,24(2):145-148
近年来,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本文应用标准差系数法和产业规模区位商法判别出山东半岛城市群已发展成一个专业化水平相当高的旅游区域,旅游产业的集聚态势显著。运用产业集群竞争力(GEM)模型,对城市群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发现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态势显著,但集群处于自然集聚阶段,集聚引发的经济效益尚未显见。提出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产业集群需要借助外界力量推进其向更高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民伟 《特区经济》2010,(11):222-224
经济特区、珠江三角洲等沿海较早开放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已进入中后期,产业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渐显,传统的比较优势下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无法解决或解释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诸多问题。区域内产业集群以形成竞争优势成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战略,但集群风险,特别是土地等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强约束性却是决策者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区域产业集群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区域竞争力起重要作用。本文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分析合肥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态势,针对合肥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作为角度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对策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产业集群化的趋势已引起各级地方政府和业界的关注,我市所辖区县已涌现出一批产业集群,特别是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各工业园区内已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创新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和产业创新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对天津市区域经济及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宁夏羊绒产业集群发展问题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瑛 《改革与战略》2009,25(4):148-151
实践证明,发展产业集群已成为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举措之一。羊绒产业属宁夏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已初步形成了同心、灵武两个特色产业集群,但上述产业集群尚未产生应有的产业辐射力,还需从加强群内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构建完善的产业网络体系、培育龙头企业、优化产业组织结构等方面着手,进一步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吴喜雁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0):70-73
文章将区域产业品牌引入产业集群模型来研究产业集群的动态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区域产业品牌可以对本区域的产业集群产生外部性,而且这种外部性的大小对区域品牌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地方政府应该通过导向性政策提升区域产业品牌的外部性,促进本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在推动区域创新、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有效途径;产业集群的多样性和特色正是区域创新体系的活力所在。文章对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的内涵和关联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要在同质化中突围、升级和持续发展,建设区域品牌是必然的战略选择.依托产业集群,利用群体效应形成的区域品牌,已逐渐成为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福州区域品牌培育与建设显得滞后,区域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不高,缺乏应有的影响力,必须以产业集群为基础,开展区域营销,发展区域品牌;建立区域品牌建设的内生机制;营造区域品牌建设的外部环境;增强区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的观点,已在理论上达到共识,并有了系统的研究,而对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的来源分析较少。而了解了竞争优势的来源对于我们培育产业集群,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应对全球性区域分工协作都非常重要的意义。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于集群对资源的整合能力、集群的学习效用、集群的创新机制、集群的聚集效应等。  相似文献   

20.
产业的集群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欠发达地区也有产业集群。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的研究表明:一是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区域比较优势无关,但集群的发展态势则与区域经济状态正相关;二是欠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更需要实施政府引导下的集群升级;三是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为欠发达地区实施基于集群的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