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商情     
柔性版印刷的发展速度毫无疑问快于其他印刷工艺,并会继续下去。Pira International推测到2010年柔性版印刷的市场份额将从18%增加到22%,而凸印、凹印和平印都将失去市场份额,其中平印下跌幅度最大,从46%降到30%。 柔性版印刷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印前部分有了改进。美国Barco Graphics公司认为,在美国西部  相似文献   

2.
柔性版印刷包装印刷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顾国良自本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杜邦公司研制“赛丽”柔性版至今仅二十多年,但柔性版印刷这一先进的印刷手段,已和传统平凹印刷同时进入了当代世界最新水准,其在世界印刷总量中所占比例十分可观,增长非常迅速,大有超过平印凹印印...  相似文献   

3.
柔性版印刷的技术设备现状程蕾,金银河新一代的柔性版印刷工艺以感光树脂版、油墨、网纹传墨辊、印刷机四个关键部分组成。其发展历史不足二十年,发展速度超过了原来占领先地位的平印、凹印,印刷质量可与他们相媲美。下面在这几个方面分析一下国际上柔性版印刷的技术现...  相似文献   

4.
问:什么叫丝网印刷,丝网印刷和其它印刷有什么区别? 答:丝网印刷的特点是将丝网绷在网框上,然后在丝网上涂上感光材料,将其要印的图案或文字制成阴、阳图紧贴合在丝网膜上,经曝光、晒版,需印的地方漏出丝网孔,印刷时在一定的压力下漏出油墨,呈现图像,这便是丝网印刷。 印刷分四类:平印(胶印)、凸印(铅印)、凹印、丝网印刷。这几种印刷术各有其特点,相互之间不能取代,胶印主要是在纸张上印刷,凸印亦主要在纸张上印刷,凹印主要是在塑料薄膜上印刷,但丝网印刷  相似文献   

5.
合成纸价格比一般纸张高,用途有限,用量也少,而且对印刷效果要求高,印后加工困难,所以在印刷工艺上有其特殊性.目前在印刷合成纸的方式上有凸版轮转印刷、胶印、网印、柔性版印刷、凹印等.  相似文献   

6.
柔性版印刷是目前包装印刷领域的主要印刷加工方式,其在该领域所占的比重正在逐年增加.据统计,2000年美国包装印刷领域各种印刷工艺所占的市场份额大致如下:胶印为40%、柔印为32%、凹印为18%、其他占10%;而2004年各种印刷工艺所占的市场份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胶印36%、柔印39%、凹印15%、其他10%.  相似文献   

7.
由于柔性版印刷工艺具有投资少、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优势,受到了广大印刷者的青睐,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尽管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但是,柔版印刷者们至今仍面临着一大基本挑战,那就是:如何获得最佳的实地密度,并能够复制出理想的暗调细节,同时高光部分的细微层次也能够得到忠实的再现,这也是柔性版印刷工艺本身所存在的一种缺陷和弊端,我们把它称为catch22弊端。由于柔性版印刷工艺自身的一些特点(与胶印和凹印工艺有很大的差别),使得操作者很难对油墨向承印物材料上的转移以及转移的方向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8.
柔性版印刷是在苯胺印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技术的进步、版材的革新、油墨的改进、印刷机械的自动化和精密化,可以说,柔版印刷相对苯胺印刷在其性质、水平、印品质量等方面已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柔性版印刷具有承印材料范围广、印速快、耐印率高、操作方便、印刷与上光、烫印、复膜、压痕、模切等印后加工可组成联动生产线、生产周期短且无污染等优点,因此在书报、包装印刷,尤其是包装印刷业得到了充分发展。据欧洲印刷包装业预测,到2000年,柔性版印刷在包装印刷市场的比重将达到33%。  相似文献   

9.
柔性版印刷在我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近年来引进了不少柔性版印刷设备。国内不少人认为:柔印是一种新工艺,将取代凹印或胶印,甚至认为正在出现“胶转柔、凹转柔”的浪潮。但另一方面,这些设备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包括产品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与当初引进胶印和凹印设备状况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要使我国柔性版印刷取得健康快速地发展,必须从认识和实践上解决好柔印和凹印发展的若干问题。1.国外骨干厂商的动向我们应当注意到一些最简单的事实:A.凹印和柔印都不是新的印刷工艺。尽管柔印在中国近年来才真正受到重视,它…  相似文献   

10.
目前冷烫印技术已成为热烫印技术的强大竞争对手,而且冷烫印技术正从窄幅柔性版印刷领域向其他印刷工艺范围扩展,如宽幅柔性版印刷,凸印、卷筒纸胶印及单张纸胶印等.  相似文献   

11.
2001年初,原文作者受别人之邀请,从业内人士的视角去探讨柔印技术的优点,那是件容易的工作,但问题的关键是要拿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柔性版印刷与胶印、凹印相比即使没有胜出的话,也不逊色于胶印和凹印。在很多人眼中,柔性版印刷与胶印和凹印的比较中总是处于劣势。柔性版印刷与胶印、凹印之争,成为了CMM2001会议的一个议题,这是关于柔性版印刷、胶印和凹印(FOG:即Flexogra-phy、Offset、Gravure)技术的一个论坛会议。FOG活动是一成功之举。可是看了与会者的论文以及观察印刷样品之后,我还是有些困惑:为什么还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包装工业》2001,(5):16-17
一个世纪之前,柔性版还只是一种很不起眼的,微不足道的印刷工艺,媾侯还被称为“苯胺印刷”,因为当时采用的是苯胺油墨,随新型材料的应用和印刷条件的改善,柔版印刷工艺迅速崛起,它完全废弃了苯胺油墨,由溶剂型油墨和水基油墨代替,印刷品的质量已经有了显著的改进和提高,今天的柔版印刷工艺已经是今非昔比了,它已经发成为继凸印,胶印和凹印之后又一大印刷工艺,例如在北美,目前柔版 刷在整个印刷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大约在22%左右,而在包装行业中,柔版印刷已经成为了主导印刷工艺,占到了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13.
—宽幅卷筒纸印刷市场2000年到来之际,宽幅柔性版卷筒纸印刷业随着技术不断改进,将会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预计其增长速度在2%-15%之间,但一般认为约在7%左右。所增加的市场份额多是从胶印、凹印等其他印刷工艺中争夺来的。凹印目前正在开发快速、低廉的印...  相似文献   

14.
PS版产量逐年递增,基本实现自给,但喜中有忧,企业强弱不均,打造品牌,仍任重道远。胶印问世已百年有余,我们这一代印刷人,更亲眼见证了胶印印刷工艺以其优异的性价比在中国印刷市场占有4成以上的份额。即便是在柔性版印刷、凹印、网印、数字印刷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胶印印刷工艺仍是三分天下。展望未来,只要其他印刷工艺  相似文献   

15.
在丝网印刷中油墨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决定网印品的质量,而且还影响网印速度.丝网印刷的特点很多,最突出的一点是印刷适应性强,它是除空气和水以外,在所有材料和不同形状表面的承印物上都能进行印刷的印刷方式,而且印刷的墨层厚度可达到60微米,是凹印墨层厚度的4倍.  相似文献   

16.
1 前言 目前,柔性版印刷已广泛用于多种包装印刷品,如烟包、医药包装、食品包装、商标标签印刷等,形成了一定的市场。据2002年数据统计,全国已有400多条机组式、卫星式生产线,其中瓦楞纸箱柔性版印刷发展最快。柔性版印刷有如下特点:承印材料广泛、操作简单、联机一次成型、低投入高产出、印品范围厂、采用短墨路传墨系统、经压力印刷和采用环保无污染水性油墨。柔性版印刷中的环保性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到底有何措施确保这种生产的环保性呢?本文针对柔性版印刷,总结了其中采用的种种环保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柔版印刷方式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一直都高于胶印、凹印等印刷方式的增长速度,而且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柔版印刷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据Pirainternational推测,到2010年,柔印所占的市场份额将由目前的18%增长到22%,而胶印、凹印和凸印所占的比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下降最为严重的将是胶印,将由目前的46%减少到30%。柔版印刷工艺之所以能够保持这么快的增长速度,原因之一就在于其印前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事实上,在大西洋沿岸,柔版印刷方式在包装印刷中占到了60%,是柔版印刷的…  相似文献   

18.
——宽幅卷筒纸印刷市场 在2000年到来之际,宽幅柔性版卷筒纸印刷业随着技术不断改进,将会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预计其增长速度在2%~15%之间,但一般认为约在7%左右。 所增加的市场份额多是从胶印、凹印等其他印刷工艺中争夺来的。凹印目前正在开发快速、低廉的印刷滚筒制作方法,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占有市场,但柔性版将会继续打入这个市场并获得收益。胶印受到宽幅卷筒纸印刷业的冲击最大,其中包装印刷成了宽幅卷筒纸不断与胶印抢占市场份额的一个领域。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包装印刷领域的不断发展,纸盒包装丝网印刷技术的实践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我国的包装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到柔印、胶印、凹印以及丝网印刷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近几年来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其中,丝网印刷技术具有印刷幅面灵活、呈色效果较好,承印材料广泛等诸多优点,发展迅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几年来,丝网印刷技术在我国的包装领域中,尤其是纸盒包装中,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市场巨大。与此同时,在实际的印刷操作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丝网印刷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将分析纸盒包装丝网印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工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探讨出合理化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前,平版胶印、柔性版印刷、凹印和丝网印刷等四种传统印刷方式仍是主流印刷方式,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以网点作为再现图像阶调和色彩的手段,印刷界称其为半色调图像复制技术。以美国、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半色调复制工艺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