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从分析我国农业现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论述了农业科学技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茜  王晓东 《农村经济》2003,(10):55-57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的生产力、科技和教育还比较落后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 ,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 ;我国人口总量继续增加 ,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找到一条符合我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是一个现实而又重要的课题。作者认为 ,为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应走农业集约化持续发展之路 ,即必须强调生产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生态持续性的统一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我国农…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展望未来,要使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在下一个世纪全面发展和振兴,就必须花大力气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实现农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用科技的强大动力把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推向21世纪。一、21世纪农业科学...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已取得的成就在最近20多年 ,我国农业科技研究工作成果喜人 ,在高产多抗、杂交优势利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 ,育成了各类农作物新品种800多个 ,增产幅度在10 %以上。同时 ,先进实用技术也得到迅速推广 ,1997年全国粮食作物主要技术推广面积在0 8亿公顷以上 ,比1992年增加0 6亿多公顷 ,其中水稻旱育稀植和抛秧推广面积0 15亿公顷 ,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面积0 14亿公顷 ,水稻、玉米杂交种推广面积0 4亿公顷 ,种子统供包衣、化肥深施、秸秆覆盖、机播机收面积均有…  相似文献   

6.
中西交融与近代中国传统农业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衣保中  刘洁 《中国农史》2000,19(2):65-72
  相似文献   

7.
宋超  惠富平 《中国农史》2006,25(4):38-47
从1949年8月到1960年8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进行了农业科学技术全面合作。早期合作主要通过外交途径进行;中后期合作则主要通过非外交途径进行,在此期间,成立了中苏科学技术委员会,签署了“122项协定”并建立了两国农业科学院之问的直接合作关系。中苏农业科学技术的合作方式及内容主要包括:聘请苏联顾问、专家,互派留学生,专家互访与交流,交换种子苗木、书刊资料、信息情报,引进畜牧、作物良种及农机具等。建国初期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对中国农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日近代农业教育学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包平 《中国农史》2004,23(4):32-41
中国与日本在进入近代以前的一段时间,同为封建闭守的落后国家,且日本是以中国为学习榜样。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与1853年美国海军侵入日本浦贺湾,使两国国门打开。在此后的50年,中国与日本国力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差距日益扩大。日本44年明治维新的重要成功因素是教育的成功,农业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从学制的角度,将日本近代农业教育学制与中国近代农业教育学制进行了比较,试图找出差距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万振凡 《中国农史》1998,17(3):64-69,55
本文依据列宁的理论,从纵向上把近代江西农业经济的发展划分为自然经济向农业商品经济转化和农业商品经济向农业资本主义经济转化两个过程,系统地考察了近代江西农村自然经济解体、商品性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农业资本主义经济发育的情况和特点。本文认为:近代江西农村自然经济解体很不充分、很不彻底;商品性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殖民性和落后性;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则经历了一个由缓慢发展到逐渐萎缩的过程。本文的结论是:近代江西农业经济虽然出现了新的生长点,但并没有发展壮大,其进展是缓慢的、落后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农业科技源远流长,但到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农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技术革新缓慢,农业生产所需的技术改进遭遇到瓶颈。如何摆脱传统农业发展困境,从农业技术角度来看,在引进新思想和新技术的同时,还需要在种植技术、农业生产工具、农用机械动力使用等方面要结合国情,根据当地的农作习惯和地理环境,以改进和技术优化为主,进行本地化的改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借鉴国外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走自己特色农业发展道路,这是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也是符合客观情况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12.
近代杭嘉湖地区的农业专业化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峻 《中国农史》1998,17(1):60-66
上海开埠后,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兴盛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新式工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杭嘉湖地区农业的发展,在市场需求、比较优势等因素的驱动下,适合于当地经济作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一一的发展,并形成相当规模。本文地杭嘉地区农业专业化生产的简要描述,力图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该地区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梗概。  相似文献   

13.
郑庆平 《中国农史》1996,15(1):43-47
本文认为中国近代农业经济的半殖民化和半封建化,并非同步形成的。其历史发展序列是:农业经济的半殖民化,是在鸦片战争失败后,随着国家独立、主权的丧失而即形成。而农业的半封建化则相对后滞。它只是在半殖民化的推动下,随着自然经济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产生较大规模分解,商品性农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之后,才逐步形成的。本文全方位地分析了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农业经济机体的内在基本经济特征。认为在中国近代,封建的地主制经济仍占居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农业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严重的脆弱性;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存在着紧密的依附性;农业生产力存在着显著的落后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存在着极端的困窘性。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农业经济,自始至终存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尖锐矛盾。它桎梏了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举结束了这一落后经济形态的历史命运。为中国农业经济的振兴奠定了全新的社会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增发 《水利经济》1998,16(2):57-5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技是发展现代生产力的强大动力,是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源泉,是建设现代化社会的基础。现代科技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根据有关资料,本世纪初,一些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中,科技进步因素所占比重仅为5  相似文献   

15.
略述中国近代农业教育体系的创立(1897~1937)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平  王利华 《中国农史》2002,21(4):33-38
文章对 1 897-1 93 7年中国农业教育状况进行了梳理 ,认为在抗战之前中国已基本完成不同层次 (含研究生与留学生、大学、中初等、农民补习四个层次 )农业教育体系的创立  相似文献   

16.
中华农学会与中国近代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农学会是民国时期中国规模最大、影响最为广泛的学术团体,是中国重大历史转折时期的产物。农学会的发展与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既是中国现代农学兴起的标志之一,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和进步。在中华农学会90华诞之际,对学会兴起的历史背景、创建过程、主要工作及历史贡献作一回顾不无史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郑林 《中国农史》2004,23(3):37-45
本文从现代化的视角提出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三元结构理论,并用它分析近代中国农业科技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变迁之间的关系。重点探讨了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变迁所引发的农业技术需求对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傅琼 《中国农史》2007,26(1):33-41,76
美国与近代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关系极为密切。为了争夺中国市场和资源,争取中国人的认同和亲善,也为了增进中美高等教育交流活动,美国倡导并参与了中国近代高等农业教育建设的几乎整个过程。通过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大学农科院系、留美中国农科学生的培养等途径,对近代中国高等农业教育体系和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中国训练了一批农业教育专家,也为美国势力进一步渗入中国打下了文化基础,并为中美高等农业院校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在两部门经济结构框架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发展与科学技术投入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技术进步,农业的增长将更加依赖于新技术的增长,而新技术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于全社会在投资上的支持,从而使农业要满足其科技投入上的需求,会日益依赖于宏观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