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粮食经济》2006,(7):56-56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公元前221年)的著作。我国茶圣——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  相似文献   

2.
关于玉米是否为中国本土原产作物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岑 《中国农史》2000,19(4):102-107
该文对近年来农史界出现的玉米本土栽培说的各个论据进行考辨,认为玉米本土栽培说所提出的各个主要观点,即《滇南本草》对玉米的记载,西南少数民族很早就种植玉米、西南高原有原始玉米的野生种,糯玉米起源于中国,汉代已有玉米等等,都是不足以成立的。该文认为,就目前的材料来看,玉米就是中国引种自美洲的植物。  相似文献   

3.
由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课题组撰写的《中国农业发展新阶段》(以下简称《新阶段》)一书已正式出版了。通读全书 ,深感这是一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著作 ,是近年研究农业经济问题少见的力作。可以预言 ,它将成为农业经济研究中的一部重要文献。一、时代呼唤有深度的研究目前 ,中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新的阶段孕育着新的机遇 ,但是也遇到了改革2 0年来前所未有的困难。换言之 ,“新”不完全等于好 ,它只是意味着与过去不一样。今天 ,任何一个关注中国农村发展和农民生存状态的人 ,对于以下严峻的现实 ,都不能无动于衷 ;对于…  相似文献   

4.
元旦的起源     
《中国粮食经济》2009,(12):62-62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项,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相似文献   

5.
《马首农言》(1836)中记载有一种名叫“回回山药”的新作物。光绪八年(1882)本《寿阳县志》中也有该作物的记述。但在1989年版《寿阳县志》中已无“回回山药”之称,而且薯芋类作物的种数增加为马铃薯、甘薯和洋山药三种。本文从名称、传入路线、种植历史、开花情况等方面对此三种作物进行了考证,最后考订:“回回山药”是马铃薯而不是甘薯和洋山药。本文还对山西马铃薯的引种史进行了研究。认为山西引入马铃薯的时间是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这个时间比“山西种之为田,俗呼山药蛋”的记载时间(1845-1846)早了约50年。而始种的薯种,是由晋商从俄国或哈萨克汗国(今哈萨克斯坦)引进。  相似文献   

6.
一、《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学专著,也是世界科技史上最宝贵的农学文献之一(农业史上最早最有价值的名著之一)。该书的作者是后魏贾思勰,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县南)人,曾任高阳太守,经营过牧业。该书编纂成书于公元六世纪30-40年间(533-544)。引用《诗经》、《周礼》、《尔雅》、《管子》、《吕氏春秋》、《汜胜之书》、《四月民令》、《广志》等先秦至魏晋古籍100余种,农谚20余条,亦有询访老农和实践经验方面的资料。全书11万多字,共十卷,九十二篇。所记述反映的主要是黄河中下游地区,而以山东地区为中心。贾氏除原籍山东外,还到过今山西、河南、河北等省,足迹遍布黄河中下游。所论涉及农作物栽培、耕作技术、农具、牧畜、兽医、食物加工、蔬菜、果树、茶竹木等方面,较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丰富的农业经验。书中所载旱农地区的耕作和谷物栽培方法、梨树提早结果的稼接技术、树苗的繁殖方法、家禽家畜的去势肥育技术、以及多种农产品加工的经验等都显示出当时中国农业生产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书中《杂说》、《货殖篇》为后人掺入。本书北宋于禧四年(1020)初刻。今见最早刻本为日本高山寺所藏北宋崇文院刻本,只残存五、八两卷。国内通行的《四部丛刊》本为影印明抄本。1956年,中华书局排印本。今人石声汉《齐民要术今释》,缪启愉《齐民要术校释》(1998年8月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管义达译注《齐民要术今译》(2003年,内部刊印)等。从明代以来,共刊行20余种。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古代关于植物地理学方面的论述几乎都蕴含于地理学古籍之中,与此相关的古籍主要有《禹贡》《管子·地员》《山海经》《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徐霞客游记》等等,以及一些相关的都、赋等体裁的作品之中。成书于春秋末年战国初期的《禹贡》,堪称世界上第一部综合地理学著作,其中有植物地理方面的内容。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管子·地员》,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土地分类的方法体系,并探索了山地植物的垂直带谱。班固(32—92)所著的《汉书·地理志》,是中国最早以“地理”为书名的著作。《山海经》、  相似文献   

8.
樱花樱花是指蔷薇科(Rosaceae)李亚科(Prunoideae)李属(Prunus)樱亚属(Subg. Cerasus)植物的统称。《中国植物志》记载38种8变种,Flora of China记载37种6变种(在《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中樱花归为樱属Cerasus典型樱亚属Subg. Cerasus)。全世界有樱花约55种,主要分布北半球亚热带和温带,主要种类分布在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的背后是制度创新——吴敬琏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望 《中国改革》2006,(9):28-30
《中国改革》:记得在2002年的时候你写过一本书《制度重于技术》,对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体制障碍做了深刻分析。关于政府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作用,你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是牵牛鼻子,而不是抬牛腿”。四年时间过去了,你在今年出版的《中国增长模式抉择》一书中又论及发展高  相似文献   

10.
缸荷是把荷栽培于缸中,用特殊的方法加以管理,使之开花,可摆设于园林、庭院、厅堂之中,高雅可爱、妙趣横生,很有观赏价值,颇受人们喜爱。缸荷栽培在我国历史上起源于何时?我查阅了不少农书、园艺书、园林专著、花卉著作,记有缸荷者甚少。仅就已查到的资料来看,时间最早的当属明代《遵生八笺》卷16《燕间清赏笺》:“种盆荷花,老莲子  相似文献   

11.
塘栖枇杷栽培史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枇杷著名产地杭州塘栖的枇杷栽培史进行了重新考证。以前公认为塘栖枇耙栽培始于唐代以前,距今有1300多年历史。现经反复考查,以前依据的《唐书·地理志》和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有塘栖枇杷的记载均与史实记载不符,属前人误传。塘栖之有枇杷栽培最早见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编纂的《栖里景物略》一书中,距今仅300—400年历史,至乾隆年间日盛,其发展鼎盛时期在本世纪前期。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最早创办的会计刊物是1915年由上海银行主编的《中国银行会计通讯录》和由上海沪宁铁路局主编的《铁路会计、统计年报》。 中国最早记载珠算的著作是古算书《数术记遗》。 新中国成立后,会计核算制度方面的第一个统一规定是金库会计制度。 新中国第一部会计制度是1950年由重工业部、中央贸易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制定的。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方志物产》中关于梨的记载共3360条,涉及梨的分布、名称、品种性状、栽培管理、储藏加工、商品贸易、梨文化等各方面。该时期除了黑龙江,全国其他21个省均有梨的记载,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其次是东南、东北和西部地区。梨品种的记载高达2384次,主要栽培种类为白梨、砂梨、秋子梨和新疆梨,各种类均有优良品种。通过全面系统整理《方志物产》中梨史资料,并结合信息技术清晰呈现了明清时期全国范围内梨种植区域分布、栽培种类及白梨引种迁移路径,可为梨史资料的深入研究和其他物产的挖掘与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一部著作。书中记载有丰富的有关农业灾害方面的内容。从中可见农业灾害的类型有洪灾、霜雪灾、雹灾、雾灾、旱灾、虫灾、风沙灾等名目。这些记述多能和《春秋左传》等先秦文献的记载相对应。书中提出自然界的万千生物各有其运行的规律,人们应当认识这些规律,遵循这些规律,才能避免灾祸的发生。在揭示违背时令将招致灾害时,蕴涵有一定的灾害预防思想。认为要减少或避免自然灾害,就要有一个立足于长远、防患于未然的长效措施,要对生态资源进行保护和有节制地开发。《吕氏春秋》还包含有正视自然灾害、因势利导、从容应对灾害的思想。该书是先秦典籍中惟一可知确切成书年代的著作,它对于研究中国灾害史和环境史有重要的作用,书中的灾害防御思想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解放后出版的一些果树书刊中,写枇杷史部分,引用文献时出现了不少问题和错误,本文不揣冒昧地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对枇杷的最早记载,及引《广志》、《清异录》、《西京杂记》等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提出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6.
正在美丽富饶的粤东普宁市,青梅花香传千里,一颗小清新的果子,历经几代人的培育后成了当地众多水果中的"佼佼者",也成了普宁人最引以为豪的"致富果"。中国青梅之乡普宁市是中国青梅的原产地,栽培种植青梅已有700多年历史,其果品以皮薄、肉韧、核小、酸度强而驰名。清朝乾隆十年(1745年)出版的《普宁县志》第九卷土产篇"果之属"中就有"普宁梅"的文字记载,这是"普宁青梅"名称的最早记录和历史源头。普宁  相似文献   

17.
王永厚 《中国农史》2005,24(2):127-129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事任何生产都离不开工具。农具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学术界和农史界,研究农具及其发展史的人却凤毛麟角,一直以来从未见到一部大型的研究中国农具史的专著。可喜的是,金鸡抱春,2005年1月由周昕编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农具发展史》(以下简称《农具史》)作为研究农具史的新成果填补了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18.
古代《竹谱》三种考证与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凯之《竹谱》、赞宁《笋谱》和李衎《竹谱详录》,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三部竹林学著作。本文对三书的作者、撰述背景、基本内容和科学与物质文化价值进行考证和评述,认为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竹子利用和竹林学发展的基本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9.
王华夫 《中国农史》2007,26(4):137-138
笔者在"明代佚本《德善斋菊谱》述略"(刊于《中国农史》2006年第1期)一文中,曾提到日本《内阁文库汉籍分类目录》第246页中有《菊谱百咏图》,二卷附一卷,明朱有爌撰,德善斋编,贞享三年(公元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刊。1该书是《德善斋菊谱》在日本的另一种版本。  相似文献   

20.
增栋 《中国渔业经济》2007,(2):I0002-I0002
温铁军(1951,5-),男,生于北京,祖籍河北昌黎,管理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兼乡村建设中心主任,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8年插队起有11年工农兵生活经历,大学毕业后有11年农村试验区基层调研经验;20年来先后在多个中央和国家机关从事政策研究;为多个国际组织提供研究和咨询,并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考察、交流。先后出版了《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解构现代化》、《我们到底要什么》、《三农问题的世纪反思》、《认识与实践的时话》等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